視頻標簽:練習四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測量(練習四)浙江省 - 溫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測量(練習四)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清楚掌握長度單位的概念,掌握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
2.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的能力,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培養學生數學估計能力,求異的思想。 教學重點:加深認識長度單位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靈活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環節一:談話喚醒回憶
師:這個單元我們一起學習了測量,先來一起回憶一下。
預設:(長度單位,米,厘米,1cm有多長,米用來描述長度長的……) 當學生講到1cm和1m時分別表示出大致的長度。 1、回憶厘米和米 (1)1厘米有多長? 用手表示一下
生活中長度大約是1cm的物品有哪些?(ppt) (2)1m有多長?關于1m你回憶起哪些知識? (用手表示,1m大概多長)
1m=100cm ppt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喚醒學生知識。)
環節二:分層練習,突破用合適的單位描述物體長度 1、 激趣引入:小馬虎的數學日記
師:今天我們的課堂上來了一位新朋友,“小馬虎”,他也和我們一樣,學習了這個單元,并帶來了他寫的數學日記,想來一起看一看嗎?
ppt
(1) 很多同學都在笑,你們在笑什么呢?(生偷笑) (2) 你會改嗎?說一說怎么改?
看來如果在生活中長度單位用的不合適,就會鬧笑話。小馬虎覺得很不好意思,希望能夠和同學們經過這節課的練習,讓自己學的更好,你們愿意幫助他嗎?
(設計意圖:以童話人物小馬虎的日記引入,目的1激起學生的興趣,目的2知道合理使用長度單位的重要性)
2、快速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 我不是小馬虎:
師:小馬虎覺得很慚愧,決定要改改自己的毛病
(1)層次1簡單的單位選擇 Ppt
學生根據生活中的經驗判斷并快速選擇,再次得出結論,比較長的物體用米作單位, 短的則用厘米做單位。
師:厲害了,還想繼續挑戰嗎? 層次2:選擇單位還應該結合數據 Ppt
a為什么長頸鹿個字那么高,不用米作單位?如果改成用米作單位你會嗎?
b“一根跳繩的長度是( )”你覺得用什么做單位比較合適?為什么不能確定? 如果給你2那么單位是?如果用厘米做單位呢?
師:現在關于什么時候用厘米什么時候用米做單位,你又有什么想說的?
需要結合實際數據來判斷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設計了兩個層次的練習,第1層次是學生能夠直接辨析的,通過這個練習,學生基本能夠得出米用來描述比較長的物體,而厘米用來描述比較短的物體,這個時候緊接著進行第二層次的訓練,突破前面認知,明白描述物體選擇單位時還需要結合數據。)
3.結合數據選擇單位(兩個方面綜合考慮)
師:這會既有數據又有單位,敢不敢挑戰? Ppt
既拍手,又舉手。
1、學生獨立完成 2、小組交流
交流要求:每個人選擇一個說說看自己的想法 有不同想法的孩子提出問題辨析 小組形成最后答案
3 、一個小組代表匯報,講想法。(在學生匯報時注意引導學生用身體的尺子比一比)
師小結:我覺得你們特別棒,在有困難的時候會和自己熟悉的物體來進行比較判斷。
(設計意圖:在這道題中,設計了幾個接近的數據,學生不能直接判斷選擇,還需要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自己生活中熟悉物體的長度進行比較,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測量這一單元學習的最終目標也就是學生能夠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環節三:如何測量
今天的課堂上,小馬虎還給我們帶來了一件禮物,看看是什么?牙刷(實物) 師:你覺得小馬虎的牙刷大約有多長呢?
生:用一柞,用自己的鉛筆(大約15cm)
師:我們來量一量到底有多長,可是小馬虎又遇到難題了?
Ppt
師:怎么使用尺子?你是怎么看出牙刷長15cm的?
(1)舉手表決 (2)說說原因
(3)小結:如何測量物體的長度(從“0”刻度開始,注意把物體放正)
2. 根據已知物體的長度,估計出其他物體的長度
Ppt
弟弟的牙刷(選擇):根據哥哥牙刷的長度選擇7cm,10cm,16cm(說理由) 爸爸的牙刷直接估計:多,但不是多很多
(設計意圖:首先讓學生通過對實物的估計,回憶起估計得方法,再由已知牙刷的長度去對其他物體
的長度做出合理的估計,掌握一定的估計方法,形成估計意識。)
3、突破從0刻度開始量,知道只要包含幾個長度單位即可 Ppt
(1)全班同共同完成:爸爸的牙刷長( )cm 說理由:突破從0刻度開始測量 (2)自主完成2.3 匯報交流
2. 0-17;1-18;2-19;有無數種可能
師:仔細觀察黑板上的這些數據,你有什么發現?
不管從哪里開始量,只要中間隔著17cm都可以(17個1cm)
3. 匯報你是怎么不用尺子畫出大約15cm,同桌檢測。(用已知長度估量) 4、如何用知物體長度去測量另一個物體
(1)小馬虎來到浴室想知道毛巾的長度,沒有尺子 (2)預測:用手估一估、用已知物體的長度估
(3)用1把長15cm牙刷去測量毛巾的寬度,量了2次,毛巾寬約是( )厘米。
Ppt
預設:寬和兩把牙刷差不多長,所以大約是30cm,比兩把牙刷還長一點,應該是31、32cm。 揭示結果:33cm (4)加強難度:
將毛巾對折后用牙刷測量的結果如下圖,原來毛巾的長是( )厘米。
Ppt
生匯報,說自己的想法:15+15=30 30+30=60
(設計理念:讓數學真正回歸到生活中去,用已知的物體去測量估計物體的長度,這里的物體可以是尺子,也可以是我們熟悉的量,生活中孩子們可能遇到更多是這樣的情況。)
環節四:用熟悉的物體去估計長度,并測量檢驗。
現在小馬虎來到了我們的教室參觀,他看到我們教室的桌子好漂亮啊!不用尺子,你能估計一下桌子的高嗎?
1.不用尺子,看誰估的最接近。 2.和同桌介紹一下你打算怎么估。 3.測量一下,看看你估計的是否準確。 Ppt
反饋:學生自主探究
小組交流
請估計的準確的孩子說一說你是怎樣估計的(用一柞,用自己的書本等)
(設計理念:從題目設計回歸到現實生活,讓學生動起來,真正體驗這種估計和測量的過程,讓學生走進估一估量一量。)
環節五:回顧談收獲
師:經過了這節課的練習,現在你有什么話想對小馬虎說?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