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正比例與,反比例練習四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四正比例與反比例練習四-大連市實驗小學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課 題 練習四 課型 練習 課時 1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學習了比和比例和認識正反、比例意義和圖像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練習訓練,幫助學生進一步逐步提高判斷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能力。目的是讓學生弄清正、反比例的區別和聯系,更好地把握正、反比例的本質.通過這樣的練習,有助于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正、反比例意義的理解,使他們能夠從整體上把握各種量之間的比例關系,同時進一步提高判斷正、反比例的量的能力。
學情分析
讓學生體會生活中存在大量相關聯的量,它們之間的關系有著共同之處,從而引發學生的討論和思考,并通過對具體問題的討論,使學生感受正、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 學習目標
1.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正比例關系和反比例關系的童義。
2. 能根據正比例關系和反比例關系的意義判斷兩種量成不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3、使學生進一步學習推理判斷的思維方法。 4、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推理和判斷等思維能力。 學習重點 弄清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聯系和區別。 學習難點 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關系 教具準備
電腦課件
學 習 過 程
學習內容
學習形式
教師指導 時間
一、揭示課題
前幾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這節
課,我們練習正比例
和反比例的有關知識。通過練習,進一步認識它們的意義,能正確地進行判斷,提高推理、判斷的能力。
二、基本知識練習
(一)回憶正、反比例意義。 提問:1)什么叫做正比例關系,什么叫做反比例關系?用字母式子怎樣表示正、反比例的關系?
2)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正比例或者反比例關系的 關鍵是什么?
學生回憶知識點 小組討論
正比例關系:
xy =k(一定) 反比例關系:x × y=k(一定) (接上面兩行板書,在相應的位置分別板書:比值一定成正比例 乘積一定成反比例)
5
15
學 習 過 程
學習內容 學習形式 教師指導 時間
1.圓柱的高一定,體積和底面積成( )關系。
2.時間一定,工作總量和工作效率成( )關系。 3. 總價一定,數量和單價成( )關系。 4.長方形的長一定,寬和面積成( )關系。 5.煤的總量一定,每天燒煤量和能夠燒的天數成( )關系。 易錯題: 1-一袋大米已經吃的大米的量和剩下的大米的數量成反比例關系。 2-圓的直徑一定,圓的周長和圓周率成正比例關系。 3-圓的周長和直徑成正比例關系。
4-訂閱《大連晚報》的總價和份數成正
比例關系。
5-三角形的高一定,面積和底成正比例
關系。 6-長方形的寬一定,周長和長成反比例關系。
小測試
1.圓的周長和半徑成正比例。
( )
2.父子兩人的年齡成正比例。 ( ) 3.小麗跳高的高度和她的身高成正比例。 ( ) 4.圓的周長一定,圓周率和直徑成反比例。( )
5.長方形的周長一定,它的長和寬成反比例。( )
6、生產機器的總臺數一定,生產天數和每天成產的臺數成反比例。 ( )
用比例知識解題
讓學生讀題。口答,老師板書。
獨立完成練習,指名學生口答,結合說一說怎樣
想的。
全班交流
僅供學有余力的學生完成 教師巡視指導,發現問題,重點講解
強調:
判斷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
6 15
當堂檢測
檢測內容(可粘貼) ※每日一題
如果A×B=C,那么A、B、C這三個量中每兩個量之間有什么樣的比例關系? [訂正:如果A×B=C,那么當 A一定時,B和C成正比例;當B一定時,A和C成正比例;當C一定時,A和B成反比例。]
1.在30的約數中選出四個數,組成一個比例是( )。 2.如果a:b=59 ,那么a:5=( ):( )。
3.在比例里兩個外項互為倒數,其中一個內項是38 ,另一個內項是( )。 4.根據4.5×2=9×1,寫出一個比值最小的比例是( )。
請聰明的你想辦法測出一棵大樹的高度。
作業布置
請您在布置作業前先試做,建議根據學情布置個性化作業,為學生減負。 1.能與15 :13 組成比例的比是( )。
(1)13 :15 (2) 3:5 (3)5:3 (4)15 :115 2.某校學生總人數一定,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 )。
(1)成正比例 (2)成反比例 (3)不成比例 3.把線段比例尺 改寫成數值比例尺是( )。
(1)1:50 (2)1:200 (3) 1:20000000 (4)1:5000000 4.一種長5毫米的零件,畫在圖紙上長10厘米,這幅圖的比例尺是( )。
(1)12 (2)21 (3)120 (4)201
5.在一個減法算式中,差是減法的45 ,減數與被減數的比是( )。
(1)1:5 (2)1:9 (3)5:9 (4)4:9 板書設計
正反比例練習 x×y=k(一定) y/x=k(一定)
課后反思
有了學習正比例意義的基礎,反比例意義的學習應更加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除了讓學生發現成反比例的量之間的關系,也可以讓學生仿照正比例意義,嘗試歸納反比例的意義。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也可以舉出一些數量關系,讓學生判斷是否成反比例,并說說理由,以鞏固對反比例意義的認識。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