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的初步認識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蘇教版二年級上冊《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的初步認識》廣西 - 柳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附件二 教學設計模板
課例名稱 《四邊形》
學段學科 低年段 數學 教材版本 蘇教版 章節
第二單元第1課時
年級
二年級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直觀感知四邊形,能區分和辨認四邊形。
2、過程與方法:通過畫一畫、找一找、圍一圍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概
括抽象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四邊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發現并比較認識四邊形的特點,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況的能力。
學情分析
1.在一二年級,學生對四邊形已有了初步的認識,能夠初步辨認四邊形。 2.學生具有一定的作圖能力。
教學方法
1.“掃二維碼”
開課利用“掃二維碼”游戲,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圖形藏在信封里,露出一個角讓學生先猜猜,再“掃二維碼”揭示答案。將數學與娛樂、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充滿趣味性,深受學生的喜愛。
2.“互動試題”、“APP制作”
利用教學助手中的“互動試題”功能讓學生將圖形進行分類,用大數據進行統計,能快速準確的掌握學生完成和缺漏情況,提高了課堂效率,做到及時反饋。考
慮到三年級學生的學情特點,用APP制作了一款“紅包雨”游戲,通過“文件傳輸”功能,把游戲安裝包發送到每一個學生的平板電腦上,讓學生獨立操作。通過“紅包雨”的游戲,讓學生快樂學習,鞏固四邊形的特征。既達到考查學生的目的,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文件傳輸”、“發送板書”
為了讓學生能夠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過程,將制作好的課件通過“板書發送”到平板上,讓學生在平板獨立操作進行分一分、圍一圍、畫一畫、數一數等教學活動,不僅解決了傳統教學中繁瑣的課前準備,還增強了課堂的有效性。
4.“作品展示”、“對比展示”
通過該功能,學生將自己的作品上傳至教師平臺。老師通過點擊,選擇任意同學的作品,再點擊“投入白板”,“發送”即可讓全班學生共享作品。再通過“作品對比”,將2人、4人的作業結果同屏進行對比,加深了學生對四邊形及其特征的認識。同時利用該功能解決課后鞏固練習,將學生練習進行全班展示,實現了課堂上學生的答案準確呈現在全班同學面前,有助于教師指導、學生評議、強化知識點。
5.sketchup2016軟件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找到“長方體的四邊形在那?”,我利用sketchup2016軟件,通過360°旋轉長方體,把立體圖形的每一個面清晰的展示出來,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6.“錄屏功能”
通過“錄屏功能”記錄學生的畫圖操作過程,全班觀看視頻回放,讓學生明確在點子圖上如何正確的規范作圖,強化了四邊形的特征既可以作為畫圖的指導,又可以作為判斷的依據。讓學生在點子圖上更準確、快捷的畫出四邊形。
7.“彈幕功能”
通過平板與白板的交互,讓學生將自己的收獲通過“彈幕功能”發送到白板上,做到了全員參與,學生也可通過屏幕觀看到其他同學的收獲和感想,達到全班交流的目的。
教學過程
要求:1.給出完整的教學流程圖;2.強調以下三方面的設計:(1)教學內容的任務化;(2)完整連續的任務情境;(3)體現能力成果的學習活動;3.體現具體資源與工具的應用;4.任務與活動設計能夠突破重難點。
出示圖形的一部分
掃二維碼出示 完整圖形 教學例1 點子圖畫四邊形
找生活中的四邊形
觀看微課
“紅包雨” 游戲鞏固 練習題鞏固
小組合作完成 四邊形的分類
學生寫出收獲, 全班分享 教師總結
四邊形
情境引入 分類探究 課堂小結 鞏固練習
教學反思
1.利用APP、sketchup2016軟件和平板,將新媒體新技術與課堂有機結合,利用新媒體新技術輔助教學,能創設出身臨其境,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課堂效率。
2.利用“作品觀摩”、“作品對比”功能,同屏呈現1個學生、2個學生、甚至4個學生的作品,使學生在大量觀察、思考與交流的數學活動中,鞏固和加深對四邊形及其特征的認識。
3.利用“彈幕”功能,在談收獲感想時,改變以往只能請幾個學生回答的教學模式,利用“發送彈幕”的新技術功能,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將自己的想法通過平臺發送至白板上,不僅讓全班同學都得到了說的機會,更讓全班同學得到交流體會,也使老師能夠查看到每一個孩子這節課所得到的收獲。
4.利用“錄屏功能”,記錄學生的操作過程,利用視頻回放讓學生明確用四邊
形的特征來畫四邊形更準確、快捷。
5.利用“發送板書”功能,為了讓學生能夠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過程,將制作好的課件通過“板書發送”到平板上,讓學生在平板上進行分一分、圍一圍、畫一畫、數一數等教學活動,不僅解決了傳統教學中繁瑣的課前準備,還增強了課堂的有效性,突破本節課重難點。
6、在利用教學助手的“互動試題”中,大數據只顯示每個學生的正確率,沒有細化到每道題、每個圖形的正確率上,不能進行針對性的講解。
7、教學助手的師生互動環境要依賴網絡,有時在網絡不穩定的情況下教學活動的流暢性會有影響。學生使用平板操作,平板和其他軟件的兼容性還有待加強,有很多軟件不能在平板上進行操作。
8、上課使用平板進行,有可能會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玩平板上而不是專心認真聽課。
9、平板在畫圖操作的環節上處理得不夠細致和流暢。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