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小數的性質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冀教課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小數的性質》湖北省 - 武漢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在經歷中體驗 在應用中提升
——《小數的性質》教學設計
一、立體剖析說教材
【教材分析】本課的內容是冀教課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內容:小數的性質。它屬于新課程標準第二學段“數與代數”中“數的認識”的教學內容。小數的性質是一節概念課,是在學習了“小數的意義”的基礎上深入學習小數有關知識的開始。掌握小數的性質,不僅可以加深對小數意義的理解,而且還是小數四則運算的基礎。小數的性質實質上是研究在什么情況下兩個小數相等的,它與分數的基本性質是相通的,因此教材這部分內容安排了兩個例題。例5,通過米尺上的實際長度來體驗小數的性質;例6給出了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和100份的直觀圖,并給出表示涂色部分面積的小數0.3和0.30。“試一試”設計了把整十、整百的數和復名數改寫成小數的練習,把小數的性質應用到改寫小數中來。
二、依托學情研目標
【學情分析】本節課“小數的性質”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小數認識上的總結提升,沒有新的知識點。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經歷小數性質的發現和概括過程,能靈活運用小數的性質進行數的改寫。教學活動中,要按照教材的設計意圖,給學生充分觀察、交流的機會,經歷發現、總結并應用小數性質的過程。本節課的教學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之上,學生已經學習了小數的相關知識,能聯系現實素材,初步掌握分數與小數的聯系;同時,學生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教學過程中要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解決問題,在討論、總結中逐步歸納提煉,理解、掌握并能靈活
2
應用小數的性質。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并掌握小數的性質,認識小數性質的知識本質,會應用小數的性質進行數的改寫。
能力目標:結合具體事例,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等活動,經歷探索、發現小數性質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抽象和概括能力,滲透科學驗證的數學方法。
情感目標:通過理解小數的性質,滲透“變”與“不變”的辯證思想;積極參加數的改寫、比較和歸納等數學活動,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感受數學結論的合理性。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經歷探索與歸納小數性質的過程,能靈活運用小數的性質進行數的改寫。
教學難點:理解并掌握小數的性質,認識小數性質的知識本質。
三、聚焦難點謀策略
【教具學具】為了豐富課堂教學,在教學信息和感知材料上我選用多媒體演示的方法,達到直觀易懂的效果;為體現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實效性,給每個學生準備了動手操作和驗證的素材。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堂學習作業單(圖示卡、數位表)
(2)學生準備:米尺 彩筆 【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根據這一理念,我遵循(激、導、探、放)的原則,在教學中運用情景教學法,精心設計購物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引導探究法,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借助直觀教學法,組織學生合作交流,歸納概括;采用講練結合法,放手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大膽創新。
3
探究新知環節主要運用了直觀教學法和引導探究法,借助比較的素材運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實物圖和直觀圖,讓學生充分感知、聯系舊知,經過比較、驗證歸納得出小數的性質。應用練習環節主要采用了講練結合的方法,充分發揮教師教的主導和學生學的主體作用,把學法滲透在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邊做題,邊思考、邊總結經驗與方法,提升能力和體會小數性質的廣泛應用的同時,真正讓學生在玩中學、動中思、做中悟。
四、以學定教設流程
【教學程序】(含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直觀感知
1.(課件出示)超市情境圖,認識商品的價格標簽。
2.(課件動態演示:小紅購物情景)解決為小紅購買的商品設計價格標簽的問題,結合生活經驗直觀感知:3.5元=3.50元 8元=8.00元
(設計意圖:出示超市情景圖和解決為商品設計價格標簽的問題,通過熟悉的超市購物,引出小數性質的教學,根據生活經驗把商品價格改寫成以“元”作單位的小數,既讓學生體會到小數的性質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又為學習數的改寫作鋪墊;既增強了數學意識,又激發了學習欲望。)
(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1. 借助學具、初步體會
課件出示例5:把5分米、50厘米和500毫米改寫成以“米”為單位的小數。
(1)師:同學們,你們準備用什么方法改寫這三個數量呢? (2)學生交流方法,教師提出小組合作要求;
小組合作要求:先在米尺上找到這三個長度,再借助米尺討論任務一中的問題。(后附課堂學習任務單)
(3)學生動手操作并在小組內探討任務一中的問題;(后附課
4
堂學習任務單)
(4)全班匯報,交流展示:
學生演示在米尺上找到5分米、50厘米和500毫米這三個長度;再借助課件輔助匯報把三個數據改寫成以“米”為單位的思路。 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板書:
5分米=0.5米 50厘米=0.50米 500毫米=0.500米 (5)觀察比較,得出結論:
(課件動態演示)請觀察在米尺上找到的這三個長度,你發現了什么呢?
學生觀察比較并交流想法;
師生共同得出結論:0.5米=0.50米=0.500米
(設計意圖:學生動手操作與課件動態演示相結合,讓學生直觀感知三個數據在米尺上表示的是同一個點,水到渠成的得出“0.5米=0.50米=0.500米”的結論,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為學生提供了充分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
2.對比觀察、發現規律
(1)觀察0.1米=0.10米=0.100米中的三個小數,你發現了什么呢? (2)學生獨立思考并交流想法;
(3) 借助課件動態演示,引導學生有序的觀察與思考; (4)學生小結發現、總結規律,教師板書規律: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設計意圖:加強對比,讓學生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積累感性認識,為后面歸納小數的性質奠定基礎。)
3.提出質疑,驗證規律
(1)師:這是我們觀察一組小數得出的規律,你認為這條規律適用于所有的小數呢?
(2)學生發表意見,提出質疑;
5
(3)師:我們再用一組小數驗證這條規律; 課件出示例6:比較0.3和0.30的大小。
課件展示:老師提供的比較素材,圖示卡和數位表)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比較0.3和0.30并在小組內交流比較的方法。
(設計意圖:給學生充分的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能達到一個內化提升的效果,會讓組內成員收獲不同的解題思路,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4)學生比較、交流,教師巡視并收集不同的比較方法。
(使用希沃授課助手拍照、上傳學生不同的比較方法。) (6)全班匯報,展示方法:(課件展示學生作品,重點匯報和展示借助圖示卡、數位表比較的方法)
加強對比,得出結論。(課件演示圖示卡比較的方法) A.對比圖示卡中的這兩個正方形,有什么異同點嗎? B.學生對比觀察并交流想法;
C.課件輔助演示,學生得出結論:0.3=0.30
借助數位表,發現小數性質的知識本質。(課件出示數位表) A.學生匯報借助數位表比較的方法; B.師:你還能寫出與0.3相等的小數嗎? C.學生匯報,課件展示。
D.借助數位表觀察,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E.學生獨立思考,再交流匯報。
F.教師引導:借助數位表探究:為什么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
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呢?
G.師生共同小結,發現小數性質的知識本質。
(設計意圖:借助數位表,讓學生在觀察、交流和思考中一步步脫
6
離具體量感知小數的性質,發現小數的性質的知識本質來加深對小數的性質的理解,滲透“變”與“不變”的辯證思想。還利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發展學生的思維。)
4.肯定規律,揭示性質
(1)同學們,我們經歷了一次有價值的探索,終于證明你們發現的規律是正確的,這條規律就叫做小數的性質。
(2)揭示課題:小數的性質也是今天要研究的內容。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自身已有的生活經驗操作實踐,并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動態演示,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比較、討論,自己獲得知識,鍛煉自己的分析、推導和概括能力。把概念的關鍵屬性和學生的認知結構相聯系,并在驗證環節里,引導學生發現小數的性質的知識本質來加深對小數的性質的理解。) (三)應用性質,拓展延伸
1.基礎練習:(小數性質的初步應用) (1)掌握把具體的量改寫成小數的方法。
(課件出示課本76頁試一試: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小數) 看一看:學生觀看數的改寫方法指導的微視頻(課件播放微視頻) 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課本76頁的試一試,并在組內交流想法。 說一說:學生匯報做題情況并交流想法。 (2)掌握分數和小數相互改寫的方法。 (課件出示課本76頁練一練的2、3題)
做一做:先獨立完成練一練的2、3題,再在組內交流想法。 說一說:學生匯報答題情況并交流想法。 總一總:
師:應用小數的性質進行數的改寫時,應該注意什么呢? 生:學生交流、小結數的改寫的注意點及方法。
2.提升練習:(小數性質的鞏固應用,鞏固練習、能力提升)
7
(課件出示題目:把2升飲料平均倒在5個杯子中,每個杯子中有多少升飲料?用小數表示結果)
(1)讀一讀:認真審題,明確題目要求;
(2)做一做: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利用浠沃教學助手拍照、上傳學生不同的解題方法。)
(3)說一說:交流匯報,學生展示解題方法并交流解題思路。 3.變式練習:(小數性質的靈活應用,靈活應用、拓展延伸) (課件出示題目:按要求寫數,用3、8、0、0與小數點組成一個數。)
(1)看一看: 學生認真審題,明確題目要求;
(2)說一說:根據題目要求匯報交流。(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到小數的性質廣泛的應用價值,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和變式題形的訓練,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趣味性與挑戰性,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總結全課、暢談收獲
1.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2.學生暢談收獲,教師及時評價與鼓勵。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梳理知識、總結全課,目的是讓學生說收獲、談感想;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繼續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以學思教談反思
【教學反思】
整節課我遵循(激、導、探、放)的原則展開教學。以創設情境、激趣導入、動手驗證、合作交流、展示匯報、應用拓展等手段,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在練習的設計上,由鞏固應用到拓展延伸,從加深認識到體驗創造再到拓展創新,增加學生應用小數性質的機會,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意識,讓學生“在經歷中體驗,在應用中提
8
升”! 【溫馨提示】下頁附:課堂學習任務單
課堂學習任務單
班級: 姓名:
任務一:把5分米50厘米和500毫米改寫成以“米”為單位的小數。
1.找一找:在米尺上找到5分米、50厘米和500毫米表示的長度。 2.填一填:
5分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 ) 份,
就是
米,也就是( )米。
50厘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 ) 份,
就是 米,也就是( )米。
500毫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 ) 份,
就是
米,也就是( )米。
3.說一說:比較5分米、50厘米和500毫米這三個長度, 我發現:因為 ( )分米 =( )厘米=( )毫米
9
0.3
所以 0.5米 ○ 0.50米 ○ 0.500米
任務二:比較0.3和0.30的大小
方法1:涂一涂、填一填:涂色表示下面的小數,再比較大小。
平均分成( )份 平均分成( )份
結論:0.3 0.30
方法2:寫一寫、比一比:在數位順序表中寫出0.3和0.30,再比較。
結論:0.3 0.30
方法3:
任務三:填一填: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小數。
60厘米 =( )米
2米50厘米 =( )米
500克 =( )千克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