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比例的意義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新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比例的意義》青海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比例的意義》
【學習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32—33頁的內容。
【學習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通過計算,能說出比例的意義。 2、能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構成比例。 3、通過觀察、比較、小組討論說出比和比例的區別。
【學習重點】:比例的意義,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是否能構成比例。
【學習難點】: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是否能構成比例。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同學們,以前我們學習了比,現在大家想一想,什么是比?比有幾項?比有什么性質?并給我們舉出實例。
二、比較分析,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圖,說一說各幅圖的情景。 第一幅:天安門前的升國旗儀式
長:5米,寬:3
10 米
第二幅:學校每周一的升旗儀式
長2.4米,寬1.6米
第三幅:教室前面的紅旗
長60厘米,寬40厘米 第四幅:談判桌上的紅旗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問題:1:你能說一說這四幅圖中國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嗎?
2:你們想知道這些長和寬是多少嗎? 出示國旗的長寬數據。
3:請同學們觀察、計算一下,國旗的長和寬的
比值是多少?
板書:2.4:1.6=2
3
60:40=2
3
4、探求共性,概括意義 師:比較一下,你什么發現?
師:那既然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請你想想用什么符號把這種關系表示出來!
生:用等號(師把左右兩個中間板書=) 師:同學們現在用了等號表示出這樣一個式子,(板書:式子)誰來說一說這個式子就表示了什么?
生:表示相等的兩個比。 生:表示兩個比值相等的比 (師板書:比相等)
師: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書
同桌互相說說
這個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比例的意義(板書:比例的意義)
三、合作探究,進一步理解比例。 1、探索組成比例的條件
師:請同學們再默讀一遍比例的意義,思考:想要組成比例必須要具備哪些條件?
(教師再強調:一定是比值相等的兩個比才能組成比例。)
2、尋找比例
師:你還能從四面國旗中找出哪些比例?(學生寫在練習本上,然后匯報。教師板書2.4∶1.6=15∶10 60∶40=5∶ )
3、介紹比例的第二種表示方法
師:我們在學習比的時候,可以把比寫成分數的形式,那比例也能寫成分數的形式嗎?怎么寫?(學生口答,教師板書: )
4、區分比和比例
師:我們剛才一直在強調比和比例的聯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嗎?(小組交流)
從形式上區分:比由兩個數組成;比例由四個數組成。
從意義上區分:比表示兩個數相除;比例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
四、根據意義,判斷比例
師:剛剛我們認識了新的式子比例,那要是讓你來判斷兩個比是不是能組成比例,你會怎么辦?
生:看比值是不是相等 1、完成“做一做”。
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見書上做一做)
2、試一試,5:8 與1:5 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為什么?你能想出一個辦法給5:8找個朋友組成比例嗎?
3、反饋:(1)你給5:8找的朋友是( ),組成的比例是( ),向大家介紹你用了什么方法找到的。 4、想一想,能與5:8組成比例的朋友能找幾個?你認為這無數個朋友有什么共同特點? 5、處理做一做第二題。 6、處理練習六第一題。 四、目標檢測 1、判斷:
(1)、有兩個比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 (2)、如果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那么這 兩個比的比值一定相等。 ( )
(3)、比值相等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4)、0.1:0.3與2:6能組成比例 ( )
(5)、組成比例的兩個比一定是最簡的 整數比 ( ) 2、寫出比值是5的兩個比,并組成比例。 3、練習六第二題。
4、拓展練習:某罪犯作案后逃離現場,只留下一只長
25厘米的腳印。已知腳的長度與人體身高之比是1:7,你能推測罪犯身高大約是多少嗎?
五、總結
師:這節課,大家都非常積極和認真,老師相信你們的收獲肯定很多,那誰來說說本節課有什么收獲?(學生自由說) 六、板書設計: 比例的意義
操場上的國旗:2.4∶1.6=1.5 教室里的國旗:60∶40=1.5 2.4∶1.6=60∶40 也可以寫成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七、課后反思
通過本次的教學展示,總體感覺自己整節課的教學流程清晰,教師對本節課的兩個重點突破較好,學生都理解了比例的意義,能正確地讀寫比例,并且能根據比例的意義正確地寫出比例。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義,學會了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能正確組成比例。練習設計,能體現學生思維的遞進性,練習有層次。為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本課的教學任務起到了很好的鞏固作用。 但本節課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1)整節課一味擔心
自己的教學任務不能完成,對學生放手不夠,牽著學生走的多。(2)對學生出錯的地方強調不夠。在今后的教學中將加大“放手”力度,多注意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語言力爭簡練,把更過的時間還給學生探究問題和獨立解決問題。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