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營養含量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數學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營養含量》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數學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營養含量》
《營養含量》教學設計
1、教學內容
數學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營養含量》(教材44頁、45頁內容)
2、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的結構特點
本節課是小學數學六 年級上冊的內容,是小學六年級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立足于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借助舊知展開教學。設計中充分利用“黃豆營養成分”這一情境,將教材內容進行展現,通過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活動方式,自然引出“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這一新知,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與分數乘法應用題作比較,體會兩種問題的共同特征,以實現新舊知識的自然過渡。
(2)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營養含量》是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第三節教學內容,這是一節新授與實踐相結合的課。一方面,這是在學習了分數乘法和小數乘法的基礎上,對百分數乘法的初步研究;另一方面,又為學習百分數的應用方面的知識奠定了基礎,是進一步研究數與代數的工具性內容。因此本節課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本節課通過對生活中與健康相關問題的解決,提高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健康意識。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百分數與分數與小數之間的互化。
3、學情分析 (1)學生的認知基礎
學生在此之前已經掌握了分數和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對百分數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為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但對于百分數與分數和小數之間關系的理解,學生可能會產生困難,所以教學中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滲透數學思想,促進學生對數學本質的探究。
(2)學生的活動經驗基礎
本節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要起引導作用,學生活動方面包括稱豆子的質量、對講課儀的操作、小組合作討論、對討論結果的展示等。學生在此之前近六年的小學時間學習。對這些過程有一些了解,蛋在實際操作中教師也要明確注意事項及對課堂上突發問題進行靈活處理。
(3)學生學習新知遇到的困難
學生經歷過百分數概念的學習,在對一個數乘百分數的算法的探究中,當學生發現可以將百分數轉化成分數和小數來計算時,學生會遇到無法通過直接的方法解決%36250一個
數乘以一個百分數的問題,有部分同學也會遇到百分數轉化成分數和百分數轉化成小數方法的問題。
4、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會解決有關百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會將百分數轉化成分數和小
數。
(2)過程與方法: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探索如何將百分數轉化成分數
和小數,解決有關百分數的實際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建立自信心,體會百分數與現實
生活的密切聯系。
5、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能解決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掌握百分數化成小數
或分數的方法。
(2)教學難點:掌握百分數化成小數或分數的方法。 6、教學方法
本節課我將采用啟發式、討論式結合的教學方法,以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為主線,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以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在引導分析時,給學生流出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聯想、探索,從真正意義上完成對知識的自我建構。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而且適當的應用良田講課儀v3.02,以直觀呈現教學素材,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7、媒體資源
網絡 白板 PPT課件 良田講課儀v3.02
8、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
1.引導觀察今天的教室和平時相比有什么不同?
2.請同學們估一估,這些黃豆大約有多少克?(約250 g) 3.指導學生稱豆子的質量。
1.學生觀察出多了豆子。
2.學生估計豆子的質量。
3.學生到臺前稱豆子的質量。稱重出250g。
首先,以生活的角度出發,創設情境學生經歷觀察、估計、稱重的。
學生設計提出相關問題,通過情境創設,學生已激發了強烈的求知
4.我們吃:的食物中,哪些是由黃豆加工出來的?
5.早飯喜歡喝豆漿嗎?為什么喜歡喝豆漿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和營養含量有關的數學知識師板書課題:營養含量。
6.你們知道黃豆中含有哪些營養成分嗎?
7.你們的想法和營養學家檢測出來的結果是一樣的,營養專家還檢測出了有關數據,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4.(豆漿 豆油等)
5.因為豆漿有營養
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
7.學生閱讀多媒體課件展示出得內容,并查找數學信息
欲望,產生了強勁的學習動力。
小結(以實踐活動的形式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對舊知識產
生設疑,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并通過學生設疑、學生探討、學生解答的方式真正讓學生做為課堂的主體。)
探究新知
1.你能否根據ppt展臺展示的數學信息結合黃豆的重量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2.關于第一個問題,說說你是怎樣想的?請同學們獨立思考,并列式,要注意解釋清楚為什么要這樣列式。動筆動手動腦想一想。
3.根據同學們的做法我們發現求蛋白質約有多少克,就是求250 g的36%是多少。用乘法計算應該是250×36%。
4.現在同學們以250×36%為研究
1.(1)250g黃豆中,蛋白質約有多少克? (2)250g黃豆中,脂肪約有多少克?
(3)250g黃豆中,碳水化合物約有多少克?
2(學生畫圖,到講臺前運用良田講課儀展示,并說明設想原因和方法)老師我是利用畫圖的方法,通過過畫圖我們知道,求蛋白質約有多少克,就是求250 g的36%是多少。用乘法計算應該是250×36此時會有學生質疑和百分數乘法相關的問題我們沒有研究學習過。
根據新課程標準中提出“學生在觀察、實驗、猜想、驗證等活動中,發展合情推理能力,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能比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與結果。”我設計了此環節中的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通過這兩部分的教學與實踐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會獨立思考,會團結合作,在實踐中體會一些數學的基本思想。
對象,4人一組展開交流,共同商量解決的辦法,并將計算過程寫在記錄紙上。 (2)學生交流并展示學習成果。
5.同學們自由選擇方法分別求出250g黃豆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質量。
6.相信同學們都已經初步掌握了百分數變成分數也經歷了百分數變成小數的過程,現在老師來檢驗一下。在計算的過程中我們經歷了百分數變成分數也經歷了百分數變成小數的過程,想一想,百分數是怎樣化成小數和分數的?你發現了什么?
2.方法一:把百分數化成分數計算。 36%== 250×36%=250×=90(g) 方法二:把百分數化成小數計算。 36%=百分之36=0.36 250×36%=250×0.36=90(g)
5.學生可能會選擇方法一或者方法二對該問題進行解答。教師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行間巡視,根據課件的設計出現的方式叫同學回答問題。
6.課件出示書上習題,將百分數化成分數和小數進行分類,將百分數分別化成分數和小數兩類,對比觀察,百分數化成小數有什么規律?百分數化成分數有什么規律?
本環節的設計重點突出,突破難點,學生的知識體系和認知結構得到了完善。
小結(現代數學教學論指出,教學必須在學生自主探索,經驗歸納的基礎上獲
得,教學中必須展現思維的過程性,在這里,通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小組交流 等活動,引導學生歸納交流。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基本把握了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此時,他們急于尋找一塊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體驗成功,于是我把學生導入第三環節。)
鞏固應用 1. 課件出示練一練習題,教師引導學生思考。
2.出示教材練
一練的第二題,指導
對百分轉化成分數、
百分數轉化成小數
加以鞏固。
1.學生閱讀題,并快速口算列式并計算。
2.學生自主練習,
對百分轉化成分數、
百分數轉化成小數進
行針對訓練。
1.心眼口結合,提高學生的專注力,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2.以“練”促“悟”,達成教學目標。
這一環節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內化知識。
小結(新課標明確指出, 數學教學要明確其新知識轉化成舊知識的內涵和
外延,練習中,通過對百分轉化成分數、百分數轉化成小數兩方面,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優化,知識體系得到完善,使學生的數學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維的難點。幾道練習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各有側重,體現新課標提出的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的教學理念。)
課堂總結 引導學生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三維目標上談收獲。教師補充說明
學生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及價值觀三維目標上談收獲。
小結歸納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簡單羅列,而應該是優化認知結構,完善知識體系的一種有效手段,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暢談本節課的收獲,學生從學習方面,從生活方面多維度進行“顆粒歸倉”,達成知識目標、方法目標、情感目標三方面的收獲。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