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秒的認識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秒的認識》天津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秒的認識》天津
《秒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教材第五冊第五單元P59-61《秒的認識》。 教材分析:
“秒的認識”時是“數與代數”中“常見的量”中的一部分知識。關于“時、分、秒”這一內容,本套教材分三個階段編排。第一階段是在一年級上冊,主要讓學生學會看整時和半時,初步認識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第二階段是在一年級下冊,主要讓學生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第三階段就是本冊教材本單元,主要教學時間單位“秒”,以及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這是對時間單位體系的進一步擴充完善,將對學生形成正確的時間觀念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秒”這一時間單位在生活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因此,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 學情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會了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的基礎上學習的。時間單位,尤其是時間的基本單位“秒”,不像長度、質量單位那樣容易用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使學生不易具體感知,同時,學生由于受到年齡特征以及生活經驗的限制,對秒的認識并不豐厚,加之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也比較復雜,這相對于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而言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教學材料的選擇及呈現方式,注意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力求讓他們在實際情境中,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掌握有關時間的知識,以豐富學生對時間觀念的感性認識。 教學目標:
1.通過多種實踐活動,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1秒和若干秒的時間觀念,并深入體驗1分鐘的價值。
2.初步學會運用觀察、直觀動作、堆積數據等方式感知并抽象的數學知識,初步感受有限與無限的相對性。
3.教育學生珍惜時間,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初步建立1秒和若干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 教學用具:
電腦、多媒體課件等。 課前活動: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段好聽的歌曲,它的時間是1分鐘,想聽嗎?那好,下面我們就邊聽邊看,一塊兒來欣賞這1分鐘的歌曲。
2.歌曲聽完了,從時間的長短來看,你們感覺這1分鐘的歌曲怎么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明確目標
1.教師談話:課前,我們一起欣賞了1分鐘的歌曲,大家都感覺這1分鐘的歌曲太短了!那你們還想聽嗎?接下來,我們就用耳朵聽、眼睛看,用心來欣賞另一段歌曲。一會兒,我還要請同學從時間的長短上來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2.(課件)播放音樂,學生欣賞。
3.提問:誰能從時間的長短上說說自己的感受?
4.教師小結:和前面的1分鐘比,這段歌曲的時間還不到1分鐘,也就是比1分鐘還要短。在生活中,計量比“分”還要短的時間,一般用“秒”來做單位。
時、分、秒都是時間單位,其中的“秒”是時間的基本單位。這節課我們就重點來學習“秒的認識”。(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欣賞歌曲,體味并對比時間的長短這一活動,目的在于使學生自然認識到時間單位‚秒‛的產生的必然性,以加深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課題的揭示,也使學生明確了本課學習的重點任務,引領他們的思維向縱深發展!
二、感知體驗,建立表象 (一)認識1秒 1.感知“1秒”
教師引導發言:認識秒還要用到計量時間的工具——鐘表或電子表。 (1)認識“鐘面”計量秒的方法。
①教師提問:在鐘面上,怎樣計量用秒作單位的時間呢? ②學生們自然從顏色、長短、快慢等方面找“秒針”。 ③教師提問:在這樣的鐘面上,多長時間是1秒呢? ④學生發言。
⑤教師利用課件演示說明:“秒針走1個小格的時間就是1秒。”你們看到秒針是怎樣變化的?還聽到什么了嗎?
⑥再次觀察:啟發學生用手勢、用語言描述“1秒”。
【設計意圖:借助學生的已知生活經驗,引導學生看一看、聽一聽、說一說、動一動,認識到‚秒針走1個小格的時間就是1秒。‛特別是,引導學生配合語言描述和肢體動作加深對‚1秒‛時長的體驗感知。】
(2)認識電子表計量秒的方法。
①教師出示電子表: 9:20(冒號在不斷閃爍)。提問:在這種電子表中既沒有秒針,有沒有滴答的聲音,那怎樣計量用秒作單位的時間?
②學生觀察匯報:冒號每閃爍一下的時間就是1秒。 ③要求學生借助語言描述、動作描述電子表上的1秒。 ④教師出示電子表:9:25:34(秒在不斷變化)。提問:在這種電子表中,冒號不再閃爍,那用什么來計量用秒作單位的時間呢?
⑤學生們觀察匯報:最后一部分數字每變化一次就是1秒。 ⑥引導學生隨著電子表的數字的變化,有節奏地數數,感知1秒1秒地變化。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兩個層次:鐘面、電子表的深入感知,加之多角度多方式的表述,使‚1秒‛的時間觀念在孩子的頭腦中初步形成,以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2.體驗1秒的價值
(1)教師提問:在1秒的時間里你能在做什么?談一談你的感受。 (2)課件展示:1秒鐘內現代機械工具做的事情。 (3)教師小結:
1秒雖短,但是如果充分利用這1秒,它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價值。 (4)課件展示數據:劉翔與奧利弗的110米欄成績。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活動,力求使學生對1秒的感知更加豐厚,尤其是通過具體的數據對比,使學生認識到1秒雖短,卻往往能決定一件事情的成敗,進而引發學生產生爭分奪秒,珍惜時間的共鳴,是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收到了一定的人文方面的啟迪!
(二)認識幾秒 1.感知5秒
(1)邊看變數。 (2)靜默數一數。
(3)自主回答:秒針從( )走到( )是5秒。 2.采用上述方法,繼續感知10秒、15秒、20秒。 3.游戲:估一估 要求:閉上眼睛,老師說“開始”,到宣布“停”,經過的時間大約是多少秒?分別估測10秒——15秒——20秒——30秒——60秒。
【設計意圖:以上的教學活動,通過真實的多時段的體驗來加深學生對時間單位‚秒‛的認識與運用。這一活動的安排,旨在通過看、數、估等活動檢測并進一步校正學生對‚幾秒‛時長的感知,在夯實時間單位感知的基礎上,建立正確的時間表象,促進正確時間觀念的形成。】 (三)感知1分鐘與1秒的關系
1.分組觀察:秒針走一圈的同時,分針走多少? 2.引導學生交流討論,歸結出:1分=60秒。
【設計意圖:這一教學環節的設置,直觀地歸納出了時間單位間的進率關系:1分=60秒,促進了學生對時間單位知識架構進一步完善!
三、實踐強化,體驗價值 1.靜候1分鐘,談感受。 2.活動1分鐘:
(1)觀察:1分鐘內,能做什么?
(2)分組在一分鐘內寫字、算題、數數等。 3.對比兩個1分鐘的感受。
4.教師小結:時間有限,價值無限。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的觀察、靜候、活動、對比更這一系列的實踐活動與思維活動,使學生在感知知識的同時,切身感受到時間的意義,領悟人生的道理,也就是教師在小結中提到的:時間有限,價值無限!
四、鞏固應用,歸納總結 1.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2.改數學日記。 3.知識拓展:“一眨眼”的時間。
4.齊誦: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5.課尾小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最高興或是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設計意圖:在新知學習之后,為了鞏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設計了練習,即以游戲闖關尋寶的形式完成練習,這不僅鞏固了新知,而且以迎合學生喜歡的游戲形式展開,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后,引導學生尋得珍寶,那就是時間。教師隨即揭示一句時間名言送給學生,并一起誦讀時間名言,為完結本課知識的學習進程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此外,在課尾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從知識、情感等層面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認知體系,從而為達成了本課預訂的三維目標。】
教學設想:
‚秒的認識‛是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的又一次完善,通過一二年級的學習,學生已經認識了時分及其關系。學生對于秒的認識已經有了零星的生活經驗積累,但是對于1秒或者幾秒的時間觀念缺乏具體體驗及把握能力。因此,建立1秒和
幾秒的時間觀念就成為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有鑒于此,我對本節課的教學構想突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注重情境的引入。有效的學習活動,必須要有一種內驅力在起作用。在教學中,為了喚起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我預想從兩個層面入手:一是創設情境,以欣賞兩段學生愛聽的歌曲入手,感知不同時長的時間,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習進程的順利展開奠定了基礎。二是呈現知識產生的必然性,通過對比兩段時長不同的歌曲,使學生認識到‚計量比1分鐘還要短的時間,要用到新的時間單位‘秒’‛,進而從知識內部關系入手,是學生產生了一種學習需求,為學習探究活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二、強化多層次的體驗。對于秒的認識,學生的生活經驗積累較少,同時,秒的認識具有極強的抽象性。為了突破這一阻礙,在教學中,我注重引領學生多層次多角度的感知體驗。比如:認識1秒,從認識鐘面上的1秒,到認識電子表上的1秒;從觀察,到語言描述,再到肢體動作,使學生對1秒的感知逐漸豐厚起來。再如,在認識幾秒時,逐層遞進,從5秒到10秒,再到20秒、30秒,最后到60秒,即1分鐘,使學生對時間的感知逐步疊加,形成正確的時間觀念。
三、凸顯人文教育。數學教學不單單教學生知識技能,更要注意人文教育。在教學中,我結合知識特點,適時地進行了相關的滲透教育。如通過數據反應1秒鐘的價值;比較‚靜默1分鐘‛與‚活動1分鐘‛的感受,使學生感受到‚有限與無限‛的辯證關系;再如課尾時間名言的吟誦,再一次激起學生對珍惜時間,熱愛生命的情感共鳴。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