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表內乘法,解決問題例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表內乘法(二)解決問題例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表內乘法(二)解決問題例
第六單元表內乘法(二)解決問題例5教學設計
人教課標版二年級上冊教科書第84頁例5及做一做
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例題是在學生已經能熟練掌握1—9的乘法口訣和會用乘加、乘減的方法看圖列式的基礎上學習的,目的在于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過的乘法、乘加、乘減等計算方法解決座位夠不夠的問題,讓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新課標中提出了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增加了發現和提出問題能力的要求。因此教材非常注重用學生熟悉的事例創設情境,為學生發現數學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提供了生動的資源。 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屬于比較活躍的,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喜歡動手和動腦去體驗學習的快樂,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獨立、探究、合作、交流的環境中完成課堂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較強的自律性,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高,興趣濃。學生對于電子白板中基本的書寫筆、清除、拖動、漫游等功能可以熟練操作,這也是本節課學生能參與學習活動的必備條件。
教學目標:
1、學會口述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能根據乘法和乘加、乘減,解決夠不夠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經歷看一看、畫一畫、算一算、議一議等數學活動,體會到由于觀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決同一問題的方法與策略也不同。
3、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如何分析、理解數學信息,尋找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從多角度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體會解題方法的多樣性。
學習目標:
1、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經歷思考交流的思維過程。 3、體驗到合作的快樂,學習的愉悅。 教師準備:
客車座位示意圖圖片、交互式電子白板、檢測練習題。 學生準備:
直尺、彩筆。 多媒體使用策略:
1、本節課,數字化教學資源和信息技術的使用,有效地突破教學重難點,多媒體融入到課堂當中,讓學生感覺到課堂的直觀有趣和充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用到的資源如下:
2、圖片資源:列車的座位平面圖,運用主題圖便于學生在圖中搜集數學信息,列出算式。
3、文本資源:使用當堂檢測文本,讓學生直接在白板上答題,便于學生及時訂正,并使用檢測練習題,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及時了解,以便查漏補缺。
4、白板資源:充分利用白板中的書寫筆、漫游、清除、拖動等功能,及時捕捉學生精彩的發現,有效地對今天學習的內容達到了練習的目的,同時學生在
3、回到問題,租下面的客車坐得下嗎?因為32﹤33 答:租下面的客車坐得下。
(設計意圖:遵循“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一理念,通過放手讓學生在座位示意圖看一看、畫一畫、算一算、探索解題策略并在小組內議一議等學習方式。讓學生體會到由于觀察的角度不同,解決問題的策略也就不同,了解到解決問題的多樣化。有意識的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4、梳理解決例5座位夠不夠的問題的解題思路。
(設計意圖:形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鞏固與拓展 1、教材第84頁做一做
課件出示教材第84頁“做一做”幼兒園的王老師也請同學們幫她算一算這些雞蛋夠幼兒園里的小朋友吃嗎。你們看到了什么?獲取到哪些數學信息?學生匯報,一起評改。
2、教材第85頁練習二十一6題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把學生直接帶入生活畫面中,緊密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通過同類型的題型的訓練,認識同樣的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 ) 四、梳理收獲,反饋評價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對本課內容進行系統的回顧與總結) 五、小結:
這節課,我們用了乘加、乘減解決了夠不夠的問題,希望同學們能靈活運用我們今天所學的數學知識去發現、去解決我們身邊的數學問題。 六、板書設計:
解 決 問 題
1、一共有多少人? 2+30=32 (人) 2、一共有多少個座位? 33 個
①7×4+5=33(個) ④ 8×4+1=33(個) ②4×7+5=33(個) ⑤4×8+1=33(個) ③8×5-7=33 (個) ⑥2×8+2×8+1=33(個) 因為32人﹤33個 答:租下面的客車坐得下。
教學反思:
這一教學內容是解決座位夠不夠的問題,在學習本節內容之前,學生已經能熟練掌握1—9的乘法口訣和會用乘加、乘減的方法看圖列式。教材編排了生活化的問題情境,使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的需要,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為學生對以后的問題解決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方法。
教學中本著為學生快樂學習,獲取新知為目的,充分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和信息技術手段,讓學生通過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思考,體會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這節課,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創設了有利于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空間,使學生感受知識帶來的快樂。具體做法有以下幾點:
一、本課教學教師創設一個以“學”為中心的交流環境
“教是為了不教”,可是,怎樣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呢?只有真正地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讓學生經歷思考、交流、討論、合作等自主學習方法方式,讓教學活動做到師生平等,讓課堂屬于學生,才能進行高效率的學習。本節課先讓學生通過在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再小組交流,最后將小組共同的認識成果轉化為全班共有,讓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二、學生合作交流讓新知的獲得水到渠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嘗試操作、列式計算等活動過程。在活動中,注重過程的交流和總結。大膽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經歷探索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有意識的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想一想、畫一畫 、算一算、說一說等活動,并能把自己的探索成果展示給其他同
學,也能用語言完整表述出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體會到一題多解的方法,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歸納概括的能力。讓個人和一部人的思維為大家所用,從而了解到解題方法的多樣性,并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樹立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三、教學中注重解題方法與策略的指導,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問題情境中呈現的信息多樣,有文字信息、圖畫信息、干擾信息和可用信息。教學中,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引導學生自主閱讀、選擇、處理信息,排除干擾信息,并嘗試用數和數量表示有關信息,用語言提煉問題情境和問題,實現“問題情境”向“數學問題”的轉化。組織學生對不同的問題進行討論、交流,激發學生繼續探究的欲望。
四、信息技術恰當的融入到了學生的學習過程中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電子白板的使用已悄然融入了我們的課堂。課堂上,教師和學生可以利用電子感應筆在白板上進行書寫、圈畫、標注、擦除、等操作,既加快了課堂節奏,節省了課堂時間,使教學方式更便捷。學生樂于參與到這樣的學習之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復習舊知的學習中,我利用草莓圖片的拖動克隆,讓學生眼前形成橫看、豎看的觀察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也不相同,從而形成了一圖四式的對比。為新授知識做了很好的鋪墊。在整個學習活動中,數字化教學資源充分的為師生共享提供方便,為學生有效學習提供了便捷的途徑,突破了重難點,學生親自參與操作,使他們真正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
五、多元化評價方式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教師、同學以及學生本人都可以作為評價者。在這節課中,我充分利用
這一點,通過不同的評價方式及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獲取。一是及時捕捉學生閃光點。及時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利用白板展示學生的作業,讓參與展示的學生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想法,其他學生參與互評,讓他們善于發現別人的優點,改進自己的不足;二是在當堂練習中發揮以往的課堂規矩——糾錯訂正。學生們和教師一起對自己的作業進行訂正,在這個過程中,我進一步了解到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學生這個活動中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樹立了學習的信心;三是豐富的激勵性語言給了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課堂中我抓住每一個孩子的心理特點,對他們的點滴學習與收獲進行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尤其在學生使用信息技術資源學習的過程中,更是對主動參與和積極大膽實踐的學生給予高度的評價,孩子們的熱情高漲。
不足與改進措施:
1、關注學生的全員參與做的不夠好,不能使其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2、在抓學生習慣養成上不夠細。如學生操作結束后,教師不能用簡單的提示語提醒學生整理好自己的學具。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努力向優秀教師學習,善于積累寶貴經驗,用現代教學方法和信息技術資源與教學的深度融合來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數學素養,在課堂中盡量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機會,并對后進學生緊抓輔導,爭取讓每個孩子都不掉隊.教學中,從細處著手,不但要讓學生獲得知識,還要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數學的習慣,使每一個孩子感受知識帶來的快樂。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