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認識厘米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認識厘米”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認識厘米”
“認識厘米” 教學設計與思考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2、3頁“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教材分析】
知識解讀:測量是“空間與圖形”的重要內容之一。“認識厘米”是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的開始,是今后學習其它長度單位和有關測量問題的基礎。本節課是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長度單位,教材以古代人們用身體尺為測量工具,測量課桌的長度得到不同的結果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體會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接著,教材介紹學生比較熟悉的尺子,指出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厘米”為單位,并通過看、量、畫等學習活動逐步讓學生形成對厘米的長度表象。這樣的安排意在讓學生主動參與,并通過動手實踐體會測量的方法,經歷測量的過程,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知識,增強了學生的空間概念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情解讀:學生在一年級的學習中認識了比較物體的長、短,本節課是他們第一次正式接觸長度單位“厘米”。在此之前,學生對長度單位及測量知識的了解均來自生活中一些瑣碎的、不系統的經驗。對什么是長度單位、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1厘米有所長都缺乏準確的認識。 目標解讀:
1、創設情境,從中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在觀察、比較、估計、測量等活動中,實際感知1厘米有多長,通過具體方法,體會測量長度的本質,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3、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初步感受測量長度和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教學預案】
一、創設情境,引發沖突 〖教學預設〗
1、師談話引入,課件播放故事。
2、引導思考:為什么同樣是5步,熊二卻找不到蜂蜜呢? 3、引出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設計思考〗
以有趣的故事為素材,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通過有聲有色的故事講述,提出“這是為什么呢?”的問題,引發認知沖突,充分體會到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激發探究和解決問題的濃厚的興趣,自然地進入到對新知的探究中。 二、借助直觀、建立1厘米的概念
〖教學預設〗 1、借助模型、建立表象
師出示1厘米的學具,感受厘米是測量比較短物體的長度單位。 (1)記憶1厘米的長度
(2)找生活中的1厘米 2、認識幾厘米
理解:幾個1厘米就是幾厘米。 〖設計思考〗
認識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通過標準的1厘米小棒,同桌競猜記憶1厘米、尋找生活中的1厘米、認識幾厘米等活動,積累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讓學生經歷“充分感知——豐富表象——領悟內涵”的過程,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的長度觀念,理解幾個1厘米就是幾厘米的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自制直尺,認識幾厘米
〖教學預設〗
1、同桌合作、制作直尺
2、拿出直尺,與自制尺子作比較。
(1)認識尺子上的元素:刻度、數字、單位(厘米cm) (2)在直尺上認識1厘米
3、明確不同尺子的1cm的長度一樣。 4、認識尺子上的幾厘米 〖設計思考〗
引導學生經歷“造”尺子的過程,讓學生在測量、操作的過程中體驗測量的本質,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的意識。 四、實踐運用、學會測量
〖教學預設〗 1、探究測量方法
思考:你能用直尺量出這張名片的長邊是幾厘米嗎? (1)操作、交流
(2)呈現各種量法,比較量法的優劣。
(3)小結正確的測量方法,理解從0刻度線開始測量的好處。 2、測量身體上的數據
師:測量自己手掌的寬度、拇指的長度、一拃的長度等 (1)學生選一個部位進行測量。 (2)填寫測量記錄單 (3)交流測量方法 〖設計思考〗
在測量長度過程中,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的測量,尋找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并通過交流,比較,辨析、評判,逐步完善測量的方法。在學生積累了實際測量的經驗后,將學生的認識延伸到“身體”這把尺子上,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在開放性的活動中得到培養。 五、全課總結。 六、板書設計:
認識厘米(cm)
尺子:刻度線、數字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