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積的變化規律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積的變化規律》湖南省 - 長沙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積的變化規律》湖南省 - 長沙
《積的變化規律》
教學內容: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例3 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積的變化規律的發現過程,感受發現數學中的規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嘗試用簡潔的語言表達積的變化規律,培養初步的概括和表達能力。 3、初步獲得探索規律的一般方法和經驗,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積的變化規律。
教學難點:運用積的變化規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兩位學生計算比賽,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2、觀察得出乘法關系式“因數×因數=積”,進一步比較每組的3個算式,看看因數與積有什么變化,發現了什么? 二、新授
(一)研究“兩數相乘,其中一個因數變化,它們的積如何變化的規律” 1、獨立思考,合作探究 師出示兩組乘法算式題:
第一組: 第二組:
8 × 2=( ) 80 × 4=( ) 8 × 20=( ) 40 × 4=( ) 8 × 200=( ) 20 × 4=( )
師:請你獨立解決這兩組算式題,完成在練習紙上。寫完后再仔細觀察,比較每組的3個算式,看看因數與積有什么變化?你發現了什么? 師:將自己的發現和同桌交流,互相說一說。 2、組織全班交流,總結規律
在孩子們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得出規律: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0除外),積也乘(或除以)幾。
(內容1、2的設計意在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在合作交流中,培養初步的概括與表達能力。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孩子來說,在集體思維的碰撞下,體會發現規律這一有趣的事情。例如,在總結完規律時,老師會提問:“是不是所有的數都滿足這條規律?”孩子們再次進入思考和驗證,有的想到特殊的數“0”不符合,這個時候就需要讓孩子來說說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而有的孩子也會想到“1”這個數,那此時可以把問題的解決交給其他同學?讓其舉例證明看是否合適。從而得出:只有0除外。這樣不僅加深了每位孩子對規律的理解,而且還讓他們明白得出一條規律是需要通過發現、探究和驗證三個階段。充分體會到數學的嚴謹性。)
3、應用規律
①舉例說明你發現的規律。
②根據第1題的積,直接寫出下面兩題的得數。 26×48=1248 24×5=120 26×24=( ) 24×50=( ) 26×12=( ) 240×50=( )
③選擇一題計算出得數,根據積的變化規律直接寫出其它題的得數。 46 × 50 = 46 × 100 = 46 × 150 = 46 × 200 = 460 × 20 =
(練習題1、2、3題的設計層層遞進,在鞏固基礎的同時,通過一變、二變、三變的方式,靈活引申出新的規律。第2題將數字變大,增加計算難度,使孩子們體會到運用積的變化規律在做計算時帶來的簡便。而在右邊的一組計算題中,第三道算式巧妙地進行了變化,引申出一條新的規律:一個因數乘(或除以)一個數(0除外),另一個因數也乘(或除以)一個數(0除外),積就乘(或除以)這兩個數的積。再接著,把第3題更換題型,讓孩子做到靈活運用規律,并在最后增加一題“460×20”,自然過渡到積不變的規律。)
(二)綜合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1、媽媽打算買6千克蘋果和4千克香蕉,蘋果3千克5元,香蕉2千克10元。6千克蘋果應付多少元?4千克香蕉呢?一共付多少元?
2、 一塊長方形的綠地面積是256平方米,現做如下改造:
(1)長不變,寬增加到12米。現綠地面積是多少? (2)如果長除以4,寬乘4。現綠地面積是多少? (解決問題的設計是將兩條規律融合到一題中,體會積的變化規律在生活中的實用價值!)
(三)談談你的收獲
4米
板書: 積的變化規律
(1) 8 × 2 = 16 (2) 80 × 4= 320
8 × 20= 160 40 × 4= 160
8 × 200= 1600 20 × 4= 80
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0除外), 積也乘(或除以)幾。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