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線段,直線,射線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線段 直線 射線》湖南省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線段 直線 射線》湖南省 - 衡陽
線段直線射線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本節課教學內容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時。 一、教材分析
本課的知識是人教版教材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時《線段、直線和射線》,本節課是小學二年級學習感知過的直線和線段的初步認識基礎上,開始比較系統的研究線段、直線和射線的聯系和區別,也是以后研究學習角、垂線、三角形、四邊形等圖形的基礎。
學習重點:理解射線、直線和射線的特點.
學習難點:理解射線、直線和射線的區別和聯系。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計此課時,主要突出以下兩大特點: 1.關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
學生在二年級時已初步認識了線段,大部分學生對線段比較熟悉,只是區別不清。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力求做到在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上導入新知,層層相扣。通過課件的合理運用,學具的恰當選擇,活動與合作的有效組合,使學生在觀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新知。
2.注重動手操作,提供探索空間。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應當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操作、推理、驗證等過程。在教學時放手讓學生去交流、歸納,整理直線、射線和線段之間的聯系與區別,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間,通過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極限思想。
二、學情分析
線段、直線和射線對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圖形,又是容易混淆的知識。雖然學生在低年級時已初步接觸過線段,但當時只是感性的初步認識。這次是學生第一次同時接觸,要把感性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在感知方面會有一定的困難,這就需要借助直觀和實際的例子加以說明,采用觀察想象、抽象概括等方法幫助學生理解三線的特征及區別聯系。
三、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了解直線、射線、線段的特征區別與聯系。 2.了解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的原理,并應用它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教學過程 1.復習線段
首先讓同學們看一張圖片,圖片里面所有圖形都是由各種線條組成的,引起學生對線條的興趣,然后要他們將這些線條分成兩類,學生回答分成了直的與彎的,引出了直的線。
先看看生活中直的線,然后要學生找一找自己身邊直的線,并用手指出這線是從哪到哪,最后出示老師找的直的線,并引出了線段,要同學們回憶線段的特點,并介紹用字母表示線段。
2.學習射線
出示第二張圖片
要同學們找到圖中的線,并指出它是從哪到哪,得出了這條線是無限延伸的,并試著要同們自己動手畫一畫,來表示出這個圖形,最后通過總結同學們的畫法,得到了射線的概念及畫法,并要學生們總結出它的特點,接著再介紹如何用字母去表示名字,突出了射線只能是以誰為端點,這個端點的字母就寫在前面。最后要求學生們畫射線并用字母表示出名稱,進一步加深了對射線的了解。
學習直線
通過西游記中的孫悟空的金箍棒可以變長來演示直線的概念
通過演示以及直線的概念,要學生們總結出它的特點,最后再介紹用字母表示名稱。
總結三種線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通過三總線的特點比較,總結出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接著老師提出,除了這些相同點 不同點外,它們還存在一些關系,要同學們思考,并用課件演示,最后得出了射線,線段都是直線的一部分。
教學反思
本課內容是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角”中的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在二年級時,學生已初步認識了線段和角。在本課的內容安排上,注重數學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從直觀過渡到抽象。即讓學生借助直觀,引入射線和直線的概念,并讓學生討論線段、直線、射線的聯系和區別,
本節課的教學,我從一張圖片出發,引出了線,然后再從生活中的圖片,引出了直的線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突出體現以下三方面的特點:
一、教學環節環環相扣。
首先由一張圖片出發,要同學們把線分成直線與曲線,然后再由生活的圖片引出直的線無處不在,接著要學生找一找身邊直的線,并指出這線是從哪到哪,同學們找完后老師再出示具體的實物圖,課桌的邊線也形成了直的線,指出這條線是從哪到哪,引出了二年級學過的線段,引出線段后馬上畫線段,并要同學們說回憶出線段的特點,線段講完后,由一張夜景圖引出射線,射線是線段向一端延伸所得到了圖形,了解了射線與它的特點后,再通過孫悟空的金箍棒引出直線,接著讓學生對線進行分類,進一步觀察相同點和不同點,這樣對教材的處理、設計銜接比較自然,學生學習不感到吃力。
二、注重操作體驗,培養學生能力。
強調親歷親為,即讓學生親自實踐和真實體驗。作為概念教學課,在講線段時我要同學們自己去找直的線,并指出這線是從哪到哪,在射線時講時我要學生自己先試著畫射線,很多同學給出了自己表示方法,發散了學生思維,讓學生能有更多的創新與思考,經過一點能畫多少條直線,經過兩點能畫多少條直線?讓學生親自畫了,體驗了,就能得出準確答案,那么“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的認識就自然而然地建立了。通過操作,讓學生對自己原先的猜想進行了一次驗證,也對這個知識點的把握理解的更加深刻。
三、練習層次清晰,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練習環節我層層遞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且在練習中我也都添加了情景。難度上我也進行了深度的思考,在數學書上的題目后我有添加了一道思考類題型,希望學生能多動腦筋,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不足與困惑:
在學生比較三線的區別與聯系時沒有給予充分的討論時間。雖然這一內容簡單,學生心里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多同學們還不能很好的總結歸納出來,我應該多給時間讓他們去說,培養他們
總結表達的能力。在做練習,經過兩點能畫多少條直線?應讓學生親自畫,體驗,這樣學生能更形象的了解,過兩點可以畫幾條直線時,也應該讓學生先動手去畫一畫,去感受,這樣學生才能理解的更透,通過操作,讓學生對自己原先的猜想進行了一次驗證,也對這個知識點的把握理解的更加深刻。
六、案例研討
這節課從概念上講比較抽象,但是結合圖片,結合生活中的實例,以及讓學生自己動手去畫去感受,最終學生還是能很好的理解這些概念,這堂課我最開始備課時,只講到了這三條線的特點,以及讓學生能掌握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而沒有去再強調這三者的關系,其實這堂課不只是掌握它們之間的特點,還要了解他們之間的關系, 最開始我采用了從線段---射線---直線的順序進行引導畫一條線段,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得到一條射線,兩端都無限延長就得到一條直線,從而說明線段和射線都是直線的一部分,但這樣的引導仍然讓學生感到不好接受。通過其他老師的指導,先畫直線,然后在直線上取一個點,使直線上出現射線,再在直線上取一個點,兩點之間的那一段就是線段,這樣來說明射線和線段都是直線的一部分,這樣就能更好的讓學生理解了,所以,我們做題目要多從學生思維出發,要符合四年級的學生思維特點,要能做到更加的形象與具體,才有利于學生理解。
附,:教師簡介,200~300字左右。
姓名蔣珍,1987年7月27日出生,2010年7月畢業于湖南科技學院,所學專業為數學與應用數學,先后在衡陽市高新區祝融小學和衡陽市高新區蒸水小學任教數學,現當任四年級的數學老師,2011年11月論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獲省一等獎,2012年6月《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獲省二等獎,2012年年10月執教的《年月日》獲區一等獎,教學設計獲市一等獎,2013年12月所帶的班級被評為區優秀班集體,2015年5月論文《如何看待小學數學中的粗心問題》獲省二等獎,2015年10月份微課《認識東南西北》獲省一等獎。 【說明】
1、要求寫出詳細教案,并且在教學過程的關鍵環節點上(3-4處),寫上教學設計意圖。用方括號標注;若果編有學生使用的課堂學習卡或練習卡,也請附上。
2、教案標題用小二號字,正文用五號宋體字編排,CAI課件中主要的圖片必須插入教案中。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