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連加連減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連加連減》黑龍江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連加連減》黑龍江 - 綏化
一年級上冊數學《連加連減》教學設計 課題:《連加連減》 執教者:劉顯杰
學科:數學 教材版本:人教版 年級:一年級上冊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從實際情景中抽象出連加、連減計算數學問題的過程, 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 2、過程和方法:在觀察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在操作、討論、交流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引導學生經歷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使學生感受到連加、連減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借助直觀圖、動態圖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 教學難點:熟練掌握計算順序并能準確計算。 教學方法:情境激趣、動態演示、引導探究等。
學習方法:觀察發現、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 設計理念:
以生動活潑的畫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理解連加、連減的意義和計算順序。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述自己的思維,利于學生理解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自主探索連加、連減 的計算方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擺一擺,使其熟練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通過自主練習,學會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說課:
《連加連減》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65頁的教學內容。連加連減這一知識點經常用來解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將它放在學習了10以內兩個數相加減的后面,一方面是對加減法含義的一個拓展,另一方面也體現新課標提出的“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這一理念。這節課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學生生活中饒有興趣的情節,讓學生聯系情節的發展過程,建構連加連減的運算模式。感受數學知識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樂趣。學生已經掌握 10 以內的加減計算,對生活中感興趣的情節發展有初步的分析能力。教材將連加、連減一并進行教學,有利于連加、連減的對比,掌握運算順序;還有利于鞏固 10 以內的加減計算,為下一課加減混合計算做好準備。而且這個知識點的思維方法對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有很大的幫助,所以這個知識點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較重要的。
學生在學習這個知識前已經熟知加、減法的含義,對10以內數的加減口算也比較熟練。而且學生具有“添上、再添上”與“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經驗,所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并不困難。但是一年級兒童受到年齡特點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時間短,思維還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像連加連減這樣需要較強注意力的知識點,對他們來說是學習上的難點,表現在由于看不見或忘記第一步計算結果而導致第二步計算受阻的現象。 教學流程:
一、復習檢查:(課件)
1、口算:(設計意圖:進行加減法口算練習,既調動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又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2、先說圖的意思,再列式計算:(設計意圖:本著數學來源于生活的教學思想,通過這樣的設計,讓學生在輕松興奮的氛圍中復習舊知。)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解決問題的能力真強!老師知道大家不但是解決問題的能手,而且還個個都是勞動能手呢!有一個叫明明的小朋友和你們一樣,也特別喜歡好動,你們看,他在家里還能幫媽媽喂小雞呢!(課件)你們在家里是不是也能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呀?真是懂事的孩子。大家先來數一數有幾只小雞在吃米呀?(5只)數得真快!這時,又有2只小雞跑過來了,現在有幾只小雞,該怎樣列式呢?(5+2),板書:5+2,不一會兒,又有1只跑得慢的小雞也過來了,想要知道現在一共有幾只小雞,接下來又該怎樣列式呢?(再加1)同學們可真聰明!板書:+1.現在大家仔細觀察這道加法算式,看看和我們以前學過的
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以前學過的加法算式中有一個加號,這道加法算式中有兩個加號)觀察得很仔細,像這樣用兩個加號把三個數合起來的加法叫做連加,在數學王國里除了連加之外還有連減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連加 連減。
板書:連加 連減 領學生齊讀課題
三、探究新知: 1、探究連加計算方法: (1)、領讀算式:5+2+1
(2)、同桌交流算法:像這樣的連加法該怎樣計算呢?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3)、學生匯報
(4)、同桌間擺小棒演示計算過程,指名板前演示 (5)、師生合作完成板書
(設計意圖:從現實生活入手教學,通過形象,直觀地演示,激發、引導學生交流討論,使學生認識到“連加”產生于生活實際并逐步建立起“連加”的概念,有序的、有目的的說一說,調動學生運用多種感官積極參加學習活動,使其較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學知識。提出要解決的問題。同時對學生進行了德育教育。)
2、探究連減計算方法:
(1)、課件演示,引出連減算式:現在我們知道一共有8只小雞來吃米,很快8只小雞就吃飽了,有2只淘氣的小雞先跑去玩了,現在還剩幾只小雞?該怎樣列式呢?(8-2)板書:8-2,不一會呀,又有2只小淘氣也跑去玩了,那么要求現在還剩幾只小雞,接下來又該怎樣列式呢?(再減2)板書:-2,你們看,像這樣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兩個數的減法就是連減了。 (2)、齊讀算式
(3)、同桌交流算法:連加我們會計算了,連減又該怎樣計算呢?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吧! (4)、學生匯報
(5)、同桌間擺小棒演示計算過程,指名板前演示 (6)、師生合作完成板書
(設計意圖:為了讓學生通過體驗事情的發生過程,明白算式的原理,我繼續運用明明喂小雞的情境,通過跑了2只,又跑了2只,讓學生感受“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經驗。并以課件動態形式的呈現,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事情的發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引導學生在看懂圖意的基礎上,列出算式。這樣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連減的計算方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小結連加、連減運算順序:從左往右計算(這么快同學們就會算連加、連減了,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那誰愿意來說一說我們剛才是按照什么順序計算連加、連減的?)
板書:運算順序:從左往右計算
4、(課件出示)數學書65頁做一做:學生在書上填寫,然后再匯報。 間休:舞蹈《和小動物做早操》
(設計意圖:根據低年級兒童年齡特點,在他們注意力松懈、產生疲勞感的時候讓他們適當放松,稍作休息,更加有利于后面知識的學習。) 四、鞏固練習:老師帶領同學們到數學王國中去幫助我們的動物朋友。 課件出示: 1、你們會填嗎?
2、先說圖意,再列式計算。 3、解決問題:
(1)、有5朵紅花,2朵黃花,2朵紫花,一共有幾朵花?
(2)、樹上有10個蘋果,先摘下4個,又摘下3個,樹上還剩幾個蘋果?
(設計意圖:通過設計幫助動物朋友的環節,讓學生體驗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體驗數學知識的實際價值及幫助他人所獲得的快樂,從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4、游戲:找朋友
(設計意圖:幫助動物找朋友的游戲活動,活躍了課堂氣氛,進一步激活學生的思維,也讓學生體驗到學知識,用知識的快樂。)
五、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們學得開心嗎?我們這節課學習了什么知識呀?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是這樣的?希望同學們能夠牢記這些知識,并且能運用這些知識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讓我們在下節數學課中繼續去體驗數學的無限樂趣吧! 六、板書: 連加 連減
5+2+1=8 8-2-2=4 運算順序:從左往右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把連加連減的主講題先后書寫其中,彩筆凸顯,并且明確了運算順序。體現了新理念板書設計,采納重點突起法,內容簡潔明了又不乏知識性、主體性、條理性。) 教學反思:
新課標提出:數學教育應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樣的發展目標。因此,如何運用新理念,實踐新教材,成了擺在每位教師面前的一個新課題。下面,就《連加連減》教學過程中的點點滴滴,談談我的體會和思考。
現實生活既是學習數學的起點,又是學習數學的歸宿。創設情境是現實生活與計算教學溝通的橋梁。在新授部分,結合教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創設明明幫媽媽喂小雞的富有濃厚生活氣息的情景,既生動地反映出連加、連減的意義和計算方法,又讓學生直觀理解連加、連減的意義,更讓學生感受到連加、連減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其間,采用由扶到放、同桌合作討論等教學方式,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觀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課堂上我特別注意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課件演示,我讓學生充分觀察情境,明確意思,提出問題后嘗試自己列式。在探究算法的過程中,采用與同桌交流想法、合作擺小棒等方式,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年級學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課堂40分鐘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設計環節,還是練習環節都要符合一年級孩子的心理特征與認知特征。因此在練習鞏固前設計了三分鐘的間休:舞蹈《和小動物做早操》,在練習部分還設計了幫小動物找朋友的環節。這些設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注重了德育教育的滲透。
但是因為時間限制,不能關注到每一個學生,這是始終困擾我的問題。還有,激勵學生的手段不夠多。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多注意這方面的問題。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