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用數對確定位置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數學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用數對確定位置》河南省小學數學優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小學數學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用數對確定位置-河南省 - 平頂山
用 數 對 確 定 位 置
新華區勝利街小學
一.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98頁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在具體情境中指出列與行,知道確定“第幾列第幾行”的規則;能說出數對的含義,會用數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 2.過程與方法:
經歷用數對描述實際情境中物體位置的過程,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拓寬知識視野,體會數 學的價值,進一步增強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意識,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在具體情境中,用數對確定位置。
四.教學難點:靈活、正確地運用數對描述物體的具體位置。 五.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神秘嘉賓,他就是我可愛的兒子。請大家猜猜哪一
個是我的兒子呢?(課件出示)
學生意識到很難猜,需要老師告訴大家他的位置。 老師提供一個有用信息:他在第二橫排第三豎排。 學生可能猜出4種結果:
(1)從上邊數第二橫排,從右邊數第三豎排; (2)從上邊數第二橫排,從左邊數第三豎排; (3)從下邊數第二橫排,從右邊數第三豎排; (4)從下邊數第二橫排,從左邊數第三豎排。
學生疑惑:這里面只有一個是老師的兒子,為什么卻出現了四種不同的答案? 明確:確定第幾橫排第幾豎排時需要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二).聯系實際,探究新知
1.列、行的含義和確定第幾列、第幾行的規則 數學上,我們通常把豎排叫做列,橫排叫做行。
以觀察者最左邊那一列為第一列,從左往右數,依此類推; 離觀察者最近那一行為第一行,從前往后數,依此類推。
以此找到老師兒子的照片,讓學生體會用統一的標準確定位置的重要性。 2.(出示座位圖)用“第幾列第幾行”表示同學們在班級中的位置: (1)小軍在班級中的位置。(板書:小軍第4列第3行) (2)你能用這種說法再說一說小紅和小蘭的位置嗎?
同桌之間相互說一說。
(3)小結:用第幾列第幾行的方法來描述一個人的位置真好,讓我們有了一個統一的
說法。
3. 數對的含義以及數對表示位置的方法 (1)數對的含義
我們還有一種更簡潔的表示位置的方法。比如小軍的位置是第四列第三行,第4列記作:4,第3行:記作:3。通常我們是先表示列再表示行。列數和行數中間要用一個逗號隔開,然后用小括號把它們括起來,我們把它叫的數對。(板書)
強調在用數對表示位置時,要先表示列再表示行,前后的順序不能顛倒。 (2)用數對表示出小紅和小剛的位置。
提問:我們知道了怎樣用數對表示小軍的位置,那誰能用數對表示小紅的位置和
小蘭的位置?
(3)用數對表示自己在班級中的位置,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說一說。 (三).鞏固應用,拓展新知
1.同學們在班上一定有自己的好朋友,用數對把你好朋友的位置表示出來,讓大家猜猜他(她)是誰?
變換游戲方式:請說出你好朋友的名字,再請一位同學用數對表示出你好朋友的位置。 2.請同學們明確自己在班級中的位置,如果這個位置上是你,請你站起來。 ①(1,5)(5,1)
這兩個數對都有1和5,怎么站起來的是兩個人呢?
學生觀察發現:(1,5)表示第1列第5行,(5,1)表示第5列第1行。
②(1,3)(2,3)(3,3)(4,3)(5,3)(6,3)(7,3)(8,3)
這些同學的位置是在同一行
學生觀察發現:數對中,第二個數字相同,就表示同一行。 ③(3,1)(3,2)(3,3)(3,4)(3,5)
這些同學的位置是在同一列
學生觀察發現:數對中,第一個數字相同,就表示同一列。 3.捉迷藏:
有小紅,小壯,小文三個小戰士玩捉迷藏,小紅藏在(5,6)的位置,小壯藏在(3,4)的 位置,小文得意地說:“我跟小紅是一列的,跟小壯是一行的,你能猜出我藏在哪嗎?” 學生給出答案后,師提出為什么是在這個位置,學生思考。 4.小游戲:會說話的字母。(課件出示)
根據(2,2),(4,1),(1,1),(4,5),(2,4),(4,3),(2,1),(5,3),(2,3),(2,4),(6,4)這些數對找出相應的字母,你就知道謎底了。 (四).拓寬視野,全課總結 1.談談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2.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用到了數對。(課件欣賞生活中的數對。) (管樂隊演出隊列、電影院的椅子、十字繡、花壇、地球儀等)
教師小結:看來我們的數學知識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善于發現,勇于探索,我們的學習就會更有趣,我們的生活就會更精彩! (五).作業布置
1.課本練習十五 第2、3題。
2.找出日常生活中應用到數對的相關例子。 (六).板書設計
用 數 對 確 定 位 置 小軍 第4列第3行
記作:(4,3) 讀作:四,三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