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電能從哪里來
所屬欄目:小學科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上冊《能量》7.電能從哪里來-浙江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科版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7課
《電能從哪里來》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電池是把化學能或者光能轉化成了電能。 2.電能是由其他能量轉化來的。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實驗和閱讀資料認識電能的來源。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驗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貢獻。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電池和發電站怎樣得到電能
教學難點:發電機的構造及發電機是怎樣產生電流的電能是有其他能量轉化而來
三、教學準備
1. 學生準備:四人小組為單位,準備兩組材料
第一組材料:一號、二號、五號、七號干電池;紐扣電池;充電電池 第二組材料:玩具小電機、導線、指南針、發光二極管 第三組材料:PID(兩人一組)
2. 教師準備:學生小組材料;蓄電池、充電寶、手機電板、手搖發電機、課件
2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離不開電,哪些地方需要用到電? 2.我們使用的電能從哪里來嗎? 預設:主要來自電池與發電站的電 3.揭示新課并板書課題:電能從哪里來?
(二)各種各樣的電池
導語: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些可以帶著走的電能。 1. 提供電池材料盒,出示小組活動一要求: (1)可以給電池怎樣分類; (2)介紹其一種電池的用途; 2. 匯報交流
3.課件(太陽能、手機電板)或實物(充電寶、蓄電池)出示更多的電池,討論: (1)這些電池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2)這些電池里的電是由什么能量轉化而來的?可以怎么分類?
預設:
(1)普通電池(干電池)、紐扣電池是一次性把化學能轉化成了電能; (2)光電池是把光能轉化成了電能;
(3)蓄電池是放電時把化學能變成電能,充電時把電能轉化成化學能,也可以理解成它用化學能的形式把電能儲存起來,需要時再輸出來。光電池不能儲存電能,只能即時使用。 4.解剖一個一號電池:有較多的化學物質,理解為什么電池要進行專門回收。 5.出示2016年全國用電量及增長情況表,分析我國用電現狀。
結論:電池移動使用方便,但一般電容量較小。 6.思考:我們平時大量的電是從哪里得到的? 預設:各類發電站
(三)我們來發電
1.導語:自從奧斯特發現了電和磁之間特殊的關聯之后,人們繼續研究,不久就發明了發電
機,從此人類全面進入了電器化時代!大家看老師這里的手搖發電機,轉動搖桿它就可以發出電來。
3
教師:演示發電。
2. 介紹手搖發電機的結構:磁鐵、線圈、導線、底座、搖桿、電線,思考:什么裝置和它有哪些相似之處?(像小電動機的構造)
3.我們可以利用小電機發電嗎?我們應該怎么檢驗是否能發電? 4.小組活動二:
實驗一:用導線在指南針盒上繞20圈以上,把導線連接在小電動機的兩極,用手指捻動小電動機的軸,觀察磁針會不會發生偏轉。
實驗二:用導線連接在發光二極管,再把導線連接在小電動機的兩極,用手指正反捻動小電動機的軸,觀察二極管是否發光。 5.匯報:
(1)統計成功小組
(2)小電機發出電來的是機械能轉化成電能。當電動機能發出電時,應該稱為發電機。 6. 手搖發電機發電和用導線分別連接小電動機與發光二極管發電,有什么區別? 結論:手搖發電機能產生更持續更明顯的電流。要產生較強較明顯的電流,發電機的轉子必須轉動得很快。否則是不能點亮小燈泡的。為了加快轉子的轉動速度,手搖發電機里,采用大小齒輪的裝置,通過
對,通過大小皮輪傳動,大輪轉一圈,小輪轉多圈。
(四)發電站的電是從哪里來的
導語:如果有更大的力量去推動發電機,我們就可能獲得更多的電,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認識各種不同的發電站。
1.小組活動三:利用PID查閱資料并討論; (1)目前有哪些類型的發電站? (2)能量是怎樣轉化的? 2.小組匯報
結論:發電廠都是用發電機發電的,只不過是推動發電機轉動的方法與力量不同而已。電能可以通過其它能量進行轉換,是二次能源,也是清潔能源。 3. 介紹三峽發電站,感受科技變改生活。 4.介紹我國電源現狀。
(五)課堂小結與練習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