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天氣,降水量的測量
所屬欄目:小學科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科學教科版四年級上冊天氣-降水量的測量-福建省 - 福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小學科學教科版四年級上冊天氣-降水量的測量-福建省 - 福州
降水量的測量
一、教材內容及分析
《降水量的測量》選自教科版(2001)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天氣》的第5節。本單元以天氣為主題,引導學生關注每天天氣的變化,對天氣的一些基本特征進行研究,并像氣象學家那樣觀察、記錄、分析各種天氣現象。降水是天氣的一個重要特征,也是“天氣日歷”中重要的記錄數據。需要讓學生指導用他們的感官來觀察并判斷降雨情況并不科學。學習這一節課可以讓學生知道氣象學家是怎樣測量、記錄和確定降水量的,并且親自做一個簡易雨量器來記錄降水量。
二、學情分析
《降水量的測量》是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天氣》單元的第五課,從第1課開始,學生就嘗試著用他們的感官來觀察并判斷降雨情況:小雨、中雨、大雨。通過對本課的學習,要讓學生知道氣象學家是怎樣測量、記錄和確定降水量的,并且親自做一個雨量器來記錄降水量,從而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討論、測量和記錄,能對降雨量有全面科學的認識,能發現科學工具使他們的觀察能力得到延伸,并在過程中獲得更多有價值的信息,激發他們對天氣現象研究的好奇心和熱情。并且進一步提高學生用他們的實踐能力及科學工具獲取天氣特征和記錄數據的能力,提高觀察和研究天氣的興趣。學生對降雨現象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對降雨的多少有初步的認識,但不認知降雨量的測量。而且,學生對雨量器也未接觸過,對降雨量也從未了解,但通過以往的課堂活動,學生有一定的活動經驗,并對天氣現象的研究保持著很濃的興趣。本課學生的認知障礙點更多的在如何測量降雨量。
三、教學目標
1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來測量。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結構原理,會使用雨量分級表區分降雨的強度。
2 會制作簡易的雨量器,并學會用簡易雨量器測量降水量,學會合作,共同分享成果。
3 保持對天氣現象觀測的濃厚興趣,培養認真仔細的觀察習慣,能在課后持續地進行降水量的觀測。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降水量的定義,并能制作簡單雨量器。 教學難點:了解雨量器的結構原理,課后持續的觀測。
五、教具準備
模擬降雨器、不同形狀杯子、多媒體課件、微課、刻度貼、實驗記錄單、量筒、桌布、水瓶。
六、教學過程
【聯系生活,導入新課】
1. 師:同學們,大家認識這些天氣現象嗎? 2. 生回答
3. 師:他們都是由上面組成的? 4. 生回答:水
5. 師:他們都是水在自然界中不同形態。所以,我們可以把下雨、下雪、下冰雹都稱之為降水。降水是天氣觀測中的一個重要特征。 6. 師:仔細看,這場雨下得大嗎?你是怎么判斷出來? 生回答,
師:再看看這場雨? 生回答。 7. 小結:剛剛同學們都是通過自己的感覺或找一些參照物來判斷的降雨的大小,你覺得你們的判斷方法科學嗎?對啊,每個人的標準都不一樣,所以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更多地通過測量降水量來區分下雨的等級,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降水量的測量,出示課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由生活中的降水現象導入,讓學生更自然地進入課題。】
【實驗探索,了解降水量】
1. 師:要研究降水量,首先我們得下場雨。現在有雨嗎?需要怎么做? 生:模擬
師:老師給大家提供了一個模擬降雨器,(出示實物)大家請看 還需要什么? 生:接水的
師:我還給大家提供了用來收集降水的杯子,觀察這些杯子有什么區別嗎?, 生;形狀不同,口徑不同。
2. 師:我們應該如何模擬降雨,并用這四個杯子來收集降水呢? 生回答
3.師:為了更好的完成這個實驗,老師這里也有幾點注意事項,大家請看(PPT): 4.師:你覺得實驗時特別要注意的是什么?
5.師:大家都掌握了嗎?請小組取出分工合作進行實驗,學生實驗 6.展示匯報:
(1)師: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小組的這幾個杯子收集的降水,有什么發現?
生:水的多少不同,師:怎么判斷的?
師:我們可以借助專門的工具——量筒,工具來比一下。
(2)師:同一場雨收集的水有多有少。你覺得能用接到水的多少來表示雨的大小嗎?四人小組討論一下。板書(水的多少不一樣) 生回答。 (3)師:降水的多少不能過收集到的水的多少來測量,那該怎么測量呢?請大家再仔細觀察,討論一下。
生回答,板書(高度差不多)
7.師:為什么口徑不一樣的直筒杯,收集到的水的高度會差不多呢? 生回答。 (2)師:如果老師再用一個更大一點的直筒杯來收集降雨,高度會不會差不多呢?
我們來試試。 生:差不多
師:我們測量降水量的多少實際上是在測量什么? 生:收集到降水的高度。
(3)師:我們來看一下什么叫做降水量PPT:降水量是指從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水,未經蒸發、滲透、流失而在地面上積聚的水的深度,單位是毫米mm。
8.師:我們把測量降水量的容器稱為雨量器,你看剛才4個杯子哪些適合用來做雨量器? 生:1,2號
【設計意圖:模擬降雨器的介入,通過動手實驗,用不同口徑的容器收集降雨,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測量降水量。】
【動手制作,測量降水量】 1. 師:下面我們來制作一個簡易的雨量器,我們選擇好其中一個杯子作為制作材料,你看,還缺什么? 生:刻度。
師:這個刻度應該是怎么樣的? 生:單位精確到毫米
2.師:老師這里給同學們都準備了一張刻度條,該怎么貼這個刻度條? 學生介紹
教師出示ppt刻度條的0刻度對準杯底的上緣
請大家認真看實驗要求,具體步驟在我們記錄單上,
3.師:請同學們留下并擦干制作雨量器要用的到那個杯子,用其他三個不用的杯子來換取制作材料,然后就可以開始制作了。
4.師:雨量器也做好了,你們想親自測量下降水量的大小嗎?PPT注意事項,我們還要模擬我們的雨量器收集到多少降水? 5.匯報讀數,教師匯總
6.師:根據同學們匯報的降水量,哪組是小雨,中雨,大雨? 生:不知道,還差一個標準。
師:氣象學家制訂了一個雨量等級標準。我們一起看。請你說一說,判斷的時候注意什么問題?它是按照什么劃分的?
生:時間24小時累加起來的,我們開始是多長時間?那怎么辦?由于我們是模擬實驗,我們先假設開始每個小組的降水量是24小時收集到的,現在你能判斷它們的等級嗎? 7.師生共同判斷:有幾個組下的是小雨,幾個組下的是中雨,幾個組下午是大雨?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親自制作雨量器,鞏固如何正確測量降水量的知識點,從而學會區分降水的級別,從理論到實踐,學生學得更加扎實。】
【延伸拓展,學以致用】 1.師:那我來考考你,福州三月份也下了比較多的雨,老師把它記錄了下來,你能統計一下福州三月份的降水情況嗎?完成記錄單。再看看去年一年福州市各個月份的降水量分布,你找到什么規律了嗎? 2. 小結:通過測量記錄降水量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一段時間內的天氣情況,如果長期記錄的話還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更長時間的天氣變化情況。 3. 介紹專業雨量筒,日常生活中我們是如何測量降水量的。
導入微課
4.課外作業:制作雨量筒并記錄一個月降雨量
【設計意圖: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學生了解到雨量筒在生活中的應用,印象更深,學以致用。】
【教學板書】
降水量的測量
水的多少不一樣
高度差不多
《降水量的測量》學習活動單
班級 第 組
探 究 活 動
活動一:制作一個簡易雨量器
1.制作方法:準備一個直筒的透明杯子,用透明膠將刻度貼在杯子的外面。
2.制作完成后,模擬降雨,看能收集到多少降水。
我們小組收集到的降水量是 毫米。
活動二:
氣象學家根據降水量的多少,來區分下雨的等級,請你仔細閱讀雨量等級表,并統計:
雨量等級表
單位:毫米
等級 | 小雨 | 中雨 | 大雨 | 暴雨 | 大暴雨 | 特大暴雨 |
24小時的降水量 | 0.1-9.9 | 10-24.9 | 25-49.9 | 50-99.9 | 100-249.9 | ≥250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