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用手來測量
所屬欄目:小學科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教科版一年級科學《用手來測量》湖北省優課說課及實錄說課稿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科版一年級科學《用手來測量》湖北省優課說課及實錄說課稿
教科版一年級科學《用手來測量》說課稿
我說課的內容是教科版小學一年級科學《用手來測量》。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學情分析、教學策略、及教學環節幾個方面來做闡述。
教材分析:
《用手來測量》是教科版一年級第二單元《比較與測量》中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比較和測量的概念及方法的前提下,學生實際操作測量的一次重要嘗試,也是后續認識尺子作為標準測量工具的重要基礎。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人體可以作為一種測量工具,方便測量。
2.知道“拃”是張開的拇指到中指間的長度,測量時每一拃要首尾相連。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對桌子的高度進行預測。
2.能用手來測量桌子的高度,并標記測量過程。
3.會觀察、比較紙帶測量結果的不同之處,并分析原因。
科學態度目標
1.發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測量的認同感。
2.逐步適應使用多種測量工具和測量單位。
教學重點:能用手來測量桌子的高度,并標記測量過程。
教學難點:通過分析找到紙帶測量結果不一樣的原因。
學情分析:
用手來測量對一年級學生而言是一種比較陌生的生活體驗,基于原有的生活積累,面對未知的探究,相信學生們會樂于學習,勇于挑戰。本節課是學生第一次進行完整的實驗探究活動,對于實驗探究的步驟知之甚少,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注重知識概念的講授,更要注重實驗探究方法的培養。
教學策略:
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策略:
1、視頻導入,讓學生初步了解用手來測量。
2、微課講解,加深學生對“一拃”的認識。
3、實驗操作,讓學生動手體驗用手來測量桌子的高度,并標記測量過程。
4、交流討論,讓學生觀察紙帶測量結果并分析測量結果不一樣的原因。
教學過程:結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認知特點,我主要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視頻導入,獲取新知
開課伊始,我運用視頻導入新課,讓學生感受到人體可以作為一種測量工具,方便測量。用手來測量是一種常見的測量方法,我們不僅要學習用手來測量,更要學會在生活中運用,從而引出“一拃”的學習。
我借助微課講解“一拃”的概念,讓學生初步認識“一拃”,并通過讓學生判斷、辯證錯誤的“一拃”,加深學生對“一拃”這個知識點的認識和理解,微課和師生互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嘗試探究,聚焦問題
在學生學習了“一拃”的相關知識后,我讓學生用手來測量桌子的長,使之初步體驗用手來測量物體的方法,為后續測量桌子的高度奠定基礎。
在用手來測量桌子高度的過程中,我先讓學生預測桌子的高度有幾拃,本節課是第一次向學生提出預測要求,教參指出,預測不僅是實驗探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學生必備的一種探究能力,在后續的學習中,將會進行多次預測,逐漸發展學生的預測能力。
由于學生預測結果不盡相同,接著我讓學生自己動手量一量,看看他們的預測結果與實際測量結果是否一樣。在學生測量的過程中,會發現由于桌子高度表面不平整,不能直接用手測量,于是我向學生提問“你能根據以前的學習經驗想出一個好辦法嗎”,通過交流和討論,學生最終會得出借助紙帶測量桌子高度的方法。
三、合作探究,動手操作
在學生動手測量桌子高度的過程中,我借助教學視頻,讓學生了解實驗操作的具體步驟及注意事項。直觀講解和教師指導的教學方式與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使實驗操作井然有序。
四、觀察結果,分析原因
本節課的難點是讓學生通過分析找到測量結果不一樣的原因。為了突破這一教學難點,我采用了讓學生交流活動手冊和觀察貼于黑板上的紙帶的方式,讓學生能更加直觀的發現問題。相繼,我又及時拋出“是什么原因導致測量結果不一樣呢?”這一問題,并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和交流空間,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和分析能力。
五、課堂總結,課外拓展
學生通過實驗操作,能體會到用手來測量是一種很方便的測量方式,但同時也有諸多不足,如何才能彌補用手來測量不夠準確的問題,我把這個開放性的問題留給學生,讓學生打開思路,也為后續學習尺子做好鋪墊。
板書設計:
用手來測量
桌子的高度有幾拃
預測
測量
觀察
分析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內容,謝謝大家。
教科版一年級科學《用手來測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人體可以作為一種測量工具,方便測量。
2.知道“拃”是張開的拇指到中指間的長度,測量時每一拃要首尾相連。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對桌子的高度進行預測。
2.能用手來測量桌子的高度,并標記測量過程。 3.會觀察、比較紙帶測量結果的不同之處,并分析原因。 科學態度目標
1.發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測量的認同感。 2.逐步適應使用多種測量工具和測量單位。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用手來測量桌子的高度,并標記測量過程。 教學難點:通過分析找到紙帶測量結果不一樣的原因。 【教學準備】
紙帶,剪刀,記號筆,微課,教學視頻 【教學過程】
一、視頻導入,獲取新知 1、觀看視頻,導入新課
2、講解“一拃”,播放微課《一拃》 3、讓學生辯證判斷“一拃”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到用手來測量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測量方式,我們要了解、學習和運用。“一拃”的概念講解以及“一拃”的錯誤辨析判斷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用手來測量的認識和理解。】 二、嘗試探究,聚焦問題
1、嘗試用手來測量桌子的長
2、測量桌子的高,對桌子的高度進行預測,學生填寫活動手冊
3、動手測量桌子的高,學生通過實踐了解到由于桌子的高度表面不平整,不能直接用手來測量,需要借助紙帶。
【設計意圖:在本節課中,學生初次接觸預測,要讓學生了解預測是科學探究的一個重要環節并知道預測的方法。用紙袋替代桌子的高度體現了用手來測量的局限性。】
三、合作探究,動手操作 1、視頻講解:剪紙帶
2、生動手實驗,小組合作:剪紙帶 3、視頻講解:量紙帶
4、生動手實驗,小組合作:量紙帶,學生填寫活動手冊
【設計意圖:科學課動手實驗必不可少,教學視頻的直觀教學方式能讓學生清楚了解實驗步驟及相關注意事項,小組分工合作能使實驗有條不紊。】 四、觀察結果,分析原因 1、學生交流實驗活動手冊
2、觀察實驗紙帶,發現問題: ①每個小組實驗測量結果不一樣
②小組內兩次拃的標記不一樣
3、討論交流:造成測量結果不一樣的原因 4、實驗驗證,得出結論
【設計意圖:觀察紙帶,并找出實驗測量結果不一樣的原因是本節課的難點,需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和交流空間,得出結論,教師需驗證其正確與否,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中不斷驗證的過程。】 五、課堂總結,課外拓展 1、總結用手來測量的好處和不足 2、怎樣改進 3、布置課后作業
【設計意圖:用手來測量有好處也有不足,不足是因為用手來測量不夠準確,為后續學習用尺子來測量打下基礎】
板書設計:
用手來測量 桌子的高度有幾拃
預測 測量 觀察 分析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