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用手來測量
所屬欄目:小學科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一年級科學上冊2.3《用手來測量》天津市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一年級科學上冊2.3《用手來測量》教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 測量可以量化比較結果
2. 人體可以作為一種測量工具,方便測量
3. 知道“拃”是 張開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的長度,測量時每一拃要首尾相連
【科學探究】
1. 能對桌子的高度進行預測
2. 能用手來測量桌子的高度,并標記測量過程 3. 會觀察、比較紙帶上的標記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科學態度】
1. 發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測量認同感 2. 逐步適應使用多種測量工具和測量單位 3. 認同以圖表形式組織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4. 意識到細致的一拃一拃的測量可以使測量結果更準確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
意識到比較和測量時人們認識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學重點
用手測量的步驟、方法。 教學難點
討論分析不同小組間結果的差異原因。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教學PPT
小組(2人一組):長紙條,圓頭剪刀,記號筆。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根據比較大樹的粗細來引出利用身體來測量物體。
(ppt展示大樹圖片)明明去公園玩的時候看到了3棵很高大的樹木,他想知道這三棵樹那棵最粗,但是他用眼睛看不出來,你能幫他想個好辦法嗎?
2.引出用身體來測量,測量能使比較更準確直觀。
剛剛那位同學說得真好,他是用了什么辦法來找到最粗的那棵樹的呀?其實剛才那位同學使用了一個很厲害的方法,也就是用他的身體當工具來測出大樹的粗細然后進行比較。看樣子用身體來測量的時候大家能更好地知道樹有多粗。除了用手臂來測量,你還能用身體的那個部分來測量呢?
二、用手來測量 1.介紹用手測量的單位拃
是的,我們還可以用腳邁步,手拃的方法來測量物體(一拃就是我們手掌展開,大拇指到中指或小拇指的距離)。為什么我們可以用這些方法來測量呢?——因為它們的長度是大致保持不變的。
2.試著用手來測量身邊的物體
那我們就試試用手來測量我們的黑板吧,看它有幾拃。 (詳細介紹怎么表示一拃,如何準確表示一拃) 3.利用紙條協助測量不平整物體
剛才同學們測量了黑板,那桌子呢?你們覺得它的高會有幾拃?哪位同學能上來挑戰一下嗎?
看樣子,不夠平整,不是很好測,有沒有什么辦法能比較方便地知道它的高度到底是幾拃呢?
4.測量桌子的高度
同學們真會思考,能想到用紙帶來幫忙測量。現在老師要布置一個任務,看看哪個小組的同學能順利完成,你們有信心嗎?
任務:
(1)預測桌子的高度相當于幾拃; (2)在紙帶上標記出桌子的高度; (3)測量桌子有幾拃。 溫馨提示
(1)用剪刀的時候一定要小心不要剪到手; (2)同桌之間相互合作完成任務; (3)音樂聲響起,整理材料,停止實驗。 5.比較
請同學們把你們的結果按小組順序拿到講臺,讓老師貼到黑板上,一起來看看我們的測量結果。
先來看看紙帶的長度,都是一樣長的說明了什么?一起來數數看,我們測得的桌子相當于幾拃?
三、研討
整理不同小組的數據,對比發現不同小組的結果不一樣,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這是為什么?
請班上最高的同學和最矮的同學上臺比較手掌,引出原因。同時說明用手拃測量還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但是在比較的時候用同一個人的手才更好。
四、延伸
1.課堂實戰:用手拃測量更多不規則的物體,如水桶有多粗。
2.課后思考:生活中還有那些物體能作為測量工具,這些物體應該有什么特點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