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熱的傳遞,杯子變熱了
所屬欄目:小學科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科學青島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熱的傳遞18.杯子變熱了-山東省 - 泰安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青島版科學四年級上冊《杯子變熱了》
一、課標分析
(一)《科學課程標準》中關于課程目標的定位: 能根據假想答案,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計劃。 能通過觀察、實驗、制作等活動進行探究。
能在已有知識、經驗和現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簡單的思維加工,作出自
己的解釋或結論,并知道這個結果應該是可以重復驗證的。
通過對物質世界有關知識的學習,了解物質的常見性質、用途和變化,對
物體的運動、力和簡單機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具有感性認識。 針對以上課程目標,我將本次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定位于:
能對熱現象提出問題,根據生活經驗對熱是怎樣在固體中傳遞的作出推理、
分析,并親歷探究“熱是怎樣在固體中傳遞的”的實驗過程;
能夠實事求是、規范、有條理地描述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并由現象歸納
概括出科學結論,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出來。
通過研究了解熱可以沿著物體傳遞,從溫度高的部分傳到溫度低的部分,
這種傳遞熱的方式叫做傳導;并通過對比數據,分析熱傳導中溫度變化的規律。
(二)《科學課程標準》對于內容的定位: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在整個課程教材體系中的定位
《杯子變熱了》是青島版小學科學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本單元單元題為熱的傳遞,單元導讀中的小詩,利用了幾個生活中常見現象將孩子引入對“熱”的研究。“熱水杯為什么會燙手?”“水為什么能燒開?”“棉被是否會生熱?”“那種物體熱得快?”……這些問題都來源于生活,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物和現象中提出問題;同時,引導學生對類似的問題進行思考,提前進入探究狀態。本單元包括《杯子變熱了》、《水變熱了》、《它們會生熱了》、《誰熱得快》和《太陽能熱水器》五課。《杯子變熱了》一課是本單元中起始課,由熱在固體中的傳遞開啟本單元對“熱”的研究。所以本節課在研究方法、思維方向上有一定的指導作用。熱的傳遞的上位概念就是能量,能理解熱在固體、氣體、液體中的傳遞,讓學生感受其中的能量傳遞以及在能量傳遞過程中的遞減,為以后學習能量做好鋪墊。
( 二)課程教學資源的整合取舍
《杯子變熱了》本課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通過研究,知道熱在固體中的傳遞叫做熱傳導。熱傳導是從溫度高的物體傳向溫度低的物體;或者從物體的溫度高的部
分傳向溫度低的部分。不同的物體導熱性能不同。即教學:固體能夠導熱;熱在固體中的傳遞方向;熱的良導體和不良導體。但是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這些問題都可以從生活中常識中提取,如果整節課,我們只是抓住以上幾個知識點反復研究,意義不大。所以我們決定引導學生進入更深層次地研究:探尋熱在固體中傳遞的溫度變化規律。
教學內容的確定立足引導學生從問題出發,進入有效探究,給予孩子正確的思維方式和觀念。所以本次教學設計的主要教學內容確定為:
能對熱現象提出問題,根據生活經驗對熱是怎樣在固體中傳遞的作出推理、
分析,并親歷探究“熱是怎樣在固體中傳遞的”的實驗過程;
能夠實事求是、規范、有條理地描述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并由現象歸納
概括出科學結論,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出來。
通過研究了解熱可以沿著物體傳遞,從溫度高的部分傳到溫度低的部分,
這種傳遞熱的方式叫做傳導;并通過對比數據,分析熱傳導中溫度變化的規律。
三、學情分析
《杯子變熱了》屬于《熱的傳遞》單元的起始課,“熱”這個概念在學生的腦海中、生活中,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這屬于學生的科學前概念。但是我們也應該設想,由于不同的教學環境的影響,很多孩子在這一知識上的前概念未必科學、正確。所以給予學生對“熱”一個正確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
在三年級以及四年級上冊前段知識的學習,學生未曾涉及“熱”的研究,“熱”其實是能量的一種表現形式,之前學過“電”也并未與能量產生聯系。所以在處理“熱”的傳遞這一知識點時,也應該考慮這一事實。
但是不管如何,學生對于熱在固體中的傳遞是有著一定生活經驗的,這種生活經驗是可以為我們上課所用的。 四、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能對熱現象提出問題,根據生活經驗對熱是怎樣在固體中傳遞的作出推理、分析,并親歷探究“熱是怎樣在固體中傳遞的”的實驗過程;
能夠實事求是、規范、有條理地描述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并由現象歸納概括出科學結論,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出來。
通過研究了解熱可以沿著物體傳遞,從溫度高的部分傳到溫度低的部分,這種傳遞熱的方式叫做傳導;并通過對比數據,分析熱傳導中溫度變化的規律。
教學準備:
銅棒、蠟燭油、酒精燈、秒表、圓形鐵片、方形鐵片、試管夾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認識秒表
1.介紹秒表上的三個按鈕,及使用方法。 2.學生在小組內練習操作。 3.教師小結,結束秒表的使用訓練。
(由于課堂上需要用到精確記錄時間,所以掌握秒表的使用方法非常重要,而之前的學習中并沒有出現過針對這一測量工具的使用,這一環節的學習對于課上的研究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情境導入,引出課題
1.師生談話: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杯子喝水,在端水喝水的過程中,你的手有什么感覺?這種變熱是一下子變熱嗎?
學生根據生活經驗進行交流。 2.感受杯子慢慢變熱的過程
師提問:就這個杯子來說,你認為從不熱到熱得不能忍受大約有多長時間? 學生根據生活經驗進行推測。
請兩名同學到臺前來。請同學們用秒表記錄他們堅持的時間, 1、2、3…… 學生談感受。
提問:水倒在杯子內部,為什么杯子的外壁變熱了?(板書課題 :杯子變熱了)
引導學生認識熱傳導 (一)引導學生設計實驗
1.談話:杯子里面的水熱,熱傳到杯子外壁上了。這個過程就叫熱傳遞。(板書:熱傳遞)
2。學生猜想:杯子是怎么變熱的?
談話:杯子的厚度這一段距離,用了10秒,時間應該是怎么分配的?會是平均分配嗎?
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回答。
提問:如果把杯壁增厚為10厘米,在這10厘米中10秒是怎么分配的? 學生可能會想到以下幾種情況:
可能是平均分配,每一厘米用時1秒鐘; 可能是先快后慢; 可能是先慢后快。
啟發引導:如果用銅條代替杯子壁,用酒精燈給銅條加熱。你認為熱從銅條這端傳到另一端大約需要多長時間?
怎么才能清楚的看到熱的傳遞過程呢?
師生談話:用蠟燭油,因為蠟燭油遇熱熔化,看到蠟燭油熔化就能看到熱的傳遞了。
教師介紹實驗方法:請大家看,在銅條上打了5孔,相鄰兩個孔之間的距離是相等的,老師課前進行了測量,都是2.5厘米。在孔上分別用涂滿了蠟燭油,如果給銅條加熱,你會選擇哪個點作為加熱點?
引導學生選擇正確的加熱點,同時了解加熱點要固定不變,怎么對比快慢?如何記錄?……
(這個實驗方案的設計注重了思維的逆推,如果你認為傳遞的速度是先快后慢或者先慢后快,亦或是平均分配,那么,我們應該怎么來研究呢?如何才能清楚地觀察?如何計時?……每一個細節都要引導學生考慮周全,這是一種科學態度的形成過程。)
2.學習酒精燈的使用方法。
講解:在實驗室中,我們可以用專用儀器——酒精燈來加熱,請大家看,這就是酒精燈。它由燈帽、燈身、燈芯和燈芯管四部分組成。
現在請同學們認真看老師如何規范使用酒精燈。首先拿開燈帽,將燈帽豎直放在一邊;用火柴自下而上點燃酒精燈;把火柴放在旁邊的小盤中;酒精燈的火焰分為三個部分:外焰、內焰和焰心,外焰溫度最高,焰心溫度最低,請大家看,如果我把火柴梗放入火焰中,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發現:兩端燒焦了,中間部分基本沒有變化。
教師小結:在給物體加熱時,用外焰加熱;當酒精燈使用完畢時,用燈帽蓋滅,蓋滅后打開,再蓋一次,千萬不要用嘴吹滅酒精燈。
課件出示溫馨提示:
如果酒精燈著火,直接用濕毛巾或沙土蓋滅,并及時告訴老師!不要用一個酒精燈去點燃另一個酒精燈,以免著火,發生危險!
(工具和儀器的使用是一種技能,課上必須讓孩子掌握,一是技能的指導:操作方法、危險的避免;二是讓孩子知道有些儀器的規范使用對于實驗的成功與否非常重要。)
3.小組按照實驗方案進行實驗。 4.交流實驗發現。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自己的發現,通過匯報總結得出:
蠟油會依次融化,因為給銅條加熱,這一端溫度高,然后熱沿著銅條傳到下一個孔,這里的溫度變高了,所以就融化了。也就是說是由溫度高的地方傳到了溫度低的地方,從溫度高的地方向溫度低的地方傳遞。
教師板書:溫度高→溫度低 依次傳遞 思考:這幅圖中,加熱A點, B點和C點的蠟燭油哪個先融化?
學生說出自己的推測和理由。 師演示:你發現了什么?怎么回事呢? 學生根據現象進行分析。
教師小結:在給固體加熱時,必須沿著物體,由溫度高的部分傳到溫度低的部分,科學上把這種傳遞熱的方式叫做傳導。(板書:熱 沿著物體 熱傳導)
(科學的學習就是為了解決問題,所以我們的課堂中也應該出現類似的解決問題或者分析現象的內容,這其實是一種評價形式,用以評測學生在前段時間的學習是否有效,才能夠判斷是否可以進行下一步的研究。)
分析熱傳導的規律
1.匯報實驗過程中,蠟燭油熔化的時間。 教師記錄:
2.分析這些數據,發現規律。
學生根據數據進行分析,并說出自己的結論。 教師小結:熱在傳遞的過程中是先慢再快又慢的。
A—B B—C C—D 12 10 36 …… …… ……
引導學生畫出熱傳導的狀態和方向
1.交流:請同學們再來做個實驗,給實驗盤中的圓形鐵片和方形鐵片加熱,通過觀察蠟燭油的變化,分析熱傳導時的狀態和方向,并把它畫下來。注意,老師在圓形鐵片和方形鐵片上都打了個凹痕,做實驗時把凹痕作為加熱點進行加熱。
(1)小組合作,根據剛才的實驗畫出熱傳導的路線。 (2)匯報交流:
引導學生匯報自己的畫出的熱傳導的路線以及這樣畫的理由。 教師小結:通過畫圖的方式就將熱傳導形象地展示在我們面前了。
(讓學生學會用多種方式記錄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能夠在研究過程中選擇最合適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是一種研究態度也是一種人生態度。)
拓展延伸
談話:今天的研究中,我們知道了用一個熱源給固體的一端加熱,如果用兩個熱源給同一個物體的不同部位加熱,這時熱會怎樣傳遞?
學生根據本節課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說出自己的理由。 提問:用什么方法研究呢?
學生交流認為比較合理的研究方法。 師:剛才大家的思維互動真是一場精彩的
頭腦風暴!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你們想不想知道?請同學們下課后合作研究,把你的發現告訴你的小伙伴,也告訴我。
(如果每節科學課后,我們的孩子們能夠圍著科學老師討論一二,能夠和小伙伴們繼續進行研究,互相交流研究發現,是一件多么令人興奮的事情。所以我們的課堂必須是精彩的,課堂的結束可以是留有懸念的,能夠吊足孩子們的胃口,讓他們對科學說不愛都難。)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