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新發展理念,現代化經濟體系
所屬欄目:高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單元第十課第二框《貫徹新發展理念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河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貫徹新發展理念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教學設計
章節名稱 10-2貫徹新發展理念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學 時
1
課標要求 核心素養
政治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科學精神:理解新發展理念的原因和要求;理解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意義和要求;樹立熱愛科學、尊重規律的科學精神。
法治意識:樹立堅持社會公平正義,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意識。
公共參與:增強創新意識;增強節約意識、憂患意識;增強環保意識、養成注重環保的行為習慣。
考綱要求
闡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解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涵和要求。
教學內容與學情分析
內容
分 析
在社會主義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基本特征已經轉向追求高質量發展階段,為了適應新發展需要,
黨和國家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明
確了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目標,提出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具體措施。 教學重 點
理解新發展理念的具體內涵 教學難 點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具體措施
學情分 析 通過之前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當前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
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如何更好地解決這一矛盾是本節課的內容。學生通過課前學習已經了解了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新變化。
2
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利用多媒體視頻創設問題情境,以問題情景引發學生思考,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2、多媒體教學法:利用多媒體視頻、素材資料的展示引發學生思考和共鳴,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
課前準備
1、各小組自主合作學習,結合五大發展理念的具體內涵和要求,搜集資料分析我國建設的港珠澳大橋這一世界超級跨海工程是如何貫徹新發展理念的。
2、各小組自主預習“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涵和措施”。
學法指導
1、合作探究法:從問題情境入手,采用分組討論式教學方法組織教學,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看法,形成不同觀點之間的碰撞,從而激發學生的理性思考興趣。通過探究生成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自主學習法:通過讓學生搜集資料分析我國建設的港珠澳大橋的相關資料,說明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的重要性。
課 堂 教 學 過 程
教學環節
問題情境與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落實目標
導入新課
播放視頻《你好,中國》
觀看視頻
并思考視頻說明我國經濟發展面臨什么問題?如何解決?
使學生更直觀更
生動地感受我國當前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和一些領域發展不充分的問題,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夠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實體經濟結構性供求失衡,新產業和新動能成長還不夠快,城鄉區域發
3
設 計 思 路
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從中體會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必要性。
學習 新知
【小組合作學習】
結合視頻和教材89頁內容,各小組交流探討我國樹立并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必要性。
各小組交流探討得出結論: 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②推動高質量發展,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③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貫徹新發展理念有利于解決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將新發展理念與
社會現實聯系起來,加深同學們對新理念的理解。
小組合作學習成果展各小組結合五大發展理念的具體內涵和要求,搜集資料分析我國建設的港珠澳大橋這一世界超級跨海工程是如何貫徹
1、《創新組》成果展示:
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采用了較
多的創新技術并創造了多個第一:隧道為世界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大的外海沉管隧道;人工島采用了多項當今世界最先進的人工島施工技術;跨海橋梁工程的創新技術包括直徑鋼管復合樁研究與應用,埋床法全預制墩臺設計與
對現代化經濟體
系有宏觀上的認
識
4
示
新發展理念的。
施工技術,橋梁減隔震設計等。橋島隧工程取得近200項技術專利。
創新注重解決的是發展的動力問題;
地位: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是發展的基點。 措施: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2、《協調組》成果展示: 港珠澳大橋的建成通車將為珠江西岸的澳門和珠海等城市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在對接全球創新資源和先進的技術資本的同時扭轉“東岸壓倒西岸”的不平衡局面。 協調注重解決的是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堅持協調發展,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不斷增強發展的整體性。 3、《綠色組》成果展示: 為實現白海豚“不搬家”目標,
5
研究人員300多次出海跟蹤,拍了30萬張照片,對千余頭白海豚進行標識;舉辦白海豚保護知識培訓29次;縮短施工工期,調整施工方案,將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的318個橋墩減少至施工階段的224個橋墩......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過程,做到了人與工程、環境和諧相處,實現了海上“三零”(零死亡、零污染、零事故),實現了白海豚“零傷亡”的目標。
綠色注重解決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推進綠色發展,要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4、《開放組》成果展示: 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其對中國和世界的工程技術領域將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它不僅意味著中國由橋梁建設大國邁入強國之列。而且更有利于中國的工程技術團隊走向海外。目前中國的工程技術團隊已經收到許多發展中國家的
6
邀請,它們希望和中國進行合作,滿足本國的交通需求。 開放注重解決的是發展內外聯動
堅持開放發展,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性經濟體系。
環節
教師介紹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基本內
涵和地位; 通過播放微課視頻讓學生體會總結國家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學生提問,教師答疑解惑。 學生觀看視頻并記錄總結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小組交流討論后整理出建設
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主要措施。
各小組結合課本內容和視頻
內容展開講解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各項措施及其實施的原因。
(1)要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 地位: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
措施: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
革,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
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
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營造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發展環境和社會氛圍,顯著
深入理解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
各項措施及其實
施的原因
7
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 (2)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地位: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措施: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3)要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措施: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老少邊窮)加快發展,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發揮優勢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創新引領率先實現東部地區優先發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
課堂小結
試著引導學生完成本課的知識導圖的構建
根據老師的示例,完成本課的知識導圖,思考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
構建本課知識框架
8
個性化 教 學
以小組活動的方式可以使同學們之間進行思維碰撞,在頭腦中建立更多的生活案例幫助他們理解課本內容。
板書 設計
二、貫徹新發展理念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一)堅持新發展理念
1、樹立并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必要性 創新——解決發展動力問題
2、新發展 協調——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 理念 綠色——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 開放——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 共享——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
(1)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基礎 3、建設現代化
經濟體系 (2)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3)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教學反思
在新課標下新教材應如何教?這是這節課教學設計首先思考的一個問題。圍繞著這個問題,我在以下六個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1、生活化,即讓事實說話。從我和學生的家庭真實情景出發導入新課,激發學生興趣,來自生活的材料,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