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公民道德,倫理常識
所屬欄目:高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人教版思想政治選修六公民道德與倫理常識《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化工清零”行動的倫理選擇》湖北省 - 宜昌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人教版思想政治選修六公民道德與倫理常識《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宜昌“化工清零”行動的倫理選擇》湖北省 - 宜昌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宜昌“化工清零”行動的倫理選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了解并識記可持續發展的含義和內容,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理念和重要指標。 2.結合宜昌“化工清零”行動社會調查探討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領悟可持續發展應遵循的兩大基本原則,培養學生的公共參與的意識和能力
3.結合宜昌生態文明建設實踐領悟生態文明建設關系到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巨大成就感到自豪,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感到自信,培養學生政治認同。 【教學重難點】
重點:可持續發展的倫理原則 難點:如何建設生態文明,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教學方法】
議題式教學 ,課前實地調查,采訪,小組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習主席考察宜昌,把脈長江經濟帶“不搞大開發,共抓打保護”的視頻,引入宜昌破解化工圍江難題的真實情境,提出本節課的議題——宜昌“化工清零”行動的倫理選擇,導入本節課的主題——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
導入語:“ 化工圍江”曾經給宜昌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卻也埋下了嚴重的生態隱患。響應習主席“不搞大開發,共抓大保護”的號召,宜昌人民以壯士斷腕的決心破解這一難題,實現2020年底前沿江一公里內化工清零。今天這節課就聚焦我們美麗的家鄉-宜昌,探究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道路。
設計意圖:選取家鄉真實情境,體現生活理念,容易引發學生真正關切,激發學生興趣,引發學生思考。 二:新課探究
第一部分: 透視可持續發展
問題一 :化工是宜昌第一個產值過千億的產業,一度貢獻了全市1/3的工業產值,解決了大量就業。你贊成政府的化工清零行動嗎?為什么?
學生表述自己的看法,教師點評,肯定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并結合課件簡單介紹可持續發展的含義和內容
設計意圖:圍繞議題“宜昌化工清零行動的倫理選擇”,先把選擇給學生,讓學生有話可說,也可以讓學生在觀點碰撞中思考。同時,有些識記性的目標相信學生自己能夠達成,把更多的時間留給有思維難度和探究價值的問題。
第二部分:可持續發展的倫理原則
問題二:化工清零也是一場環境倫理的考量與選擇,很多企業的廠房,設備,生產線都面臨“關,搬,轉”,企業能否不畏陣痛,與政府同頻共振?
過渡語:高考假期間,部分同學和我一起實地考察了興發集團,制作了PPT,請小組長上臺展示調研報告。
課堂展示一:實地考察興發集團宜昌新材料產業園,了解該企業在宜昌化工清零行動中的舉措,思考經濟效益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學生展示應該是本節課亮點,課前帶學生實地考察,座談會上興發集團總工對學生的問題進行了耐心解答,教師對學生PPT制做和展示語言進行了細致的指導,學生清楚了解了
興發集團在清零行動中的舉措,和以此為契機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過程,并且根據調查結果有自己的思考:1.可持續發展應該是高質量的發展,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的發展寧可不要。 2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可以雙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3.企業要有社會責任感,重視科技創新,防治污染,提高資源利用率,追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
問題三:(小組合作探究):結合興發集團考察小組展示思考:根據現代環境倫理原則,可持續發展應遵循什么基本要求?興發集團是如何堅持這一要求的? 根據學生回答提煉:可持續發展要遵循的倫理原則之一就是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相結合,并帶領學生一起回歸書本知識,記憶并理解堅持這一原則的要求。
設計意圖:體現活動型學科課程的呈現方式——把思維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有機結合,圍繞議題,設置了兩個有思考價值的問題,采取帶學生實地考察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去發現,去思考,培養學生公共參與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學生也都反映是第一次近距離走進企業,受益匪淺。 (過渡語:)大家知道興發集團位于宜昌猇亭區?這個個區房價最低,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化工企業多,當地居民反映連晾曬衣服都不敢開窗。離習主席考察已經一年多了,曾經的猇亭江邊又是什么模樣呢?
課堂展示二:實地考察猇亭江邊環境,拍照,采訪周邊居民并錄制視頻,體會“不搞大開發,共抓大保護”帶給人民的實惠。
過渡語:同學們為我們展示了今天猇亭江邊天藍水清的美麗畫面,感受到當地居民的幸福感。也讓我們由衷地為這一場化工清零行動點贊。
問題四:(小組合作探究):不再讓無辜的猇亭居民承受環境污染的代價,這是環境正義的要求。而在當代人與后代人之間,如何公平分配地球上的有限資源,公平地享受環境權益,更是可持續發展無法回避的倫理問題,對此,你怎么看?作為當代人應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仍突出活動型學科課程的特點,圍繞中心議題設置了與前面環環相扣的問題,讓學生走出校園,關注時代,關注生活,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課堂上學生通過合作探究深刻理解代際平等原則,實現學科知識和活動設計的水乳交融。
第三部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過渡語:為了當代人和后代人共同享有的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權利,為了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我國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 作為現代公民我們應持續關注并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中。
課堂展示三:通過各種形式了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提出的背景和意義;生態文明建設理論的發展過程。了解宜昌在建設生態文明中已取得的成就,并指出還有哪些方面需要改進和加強?
問題五:合作探究:生態文明建設是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方面形成合力。請大家從政府,企業,個人角度談談如何建設生態文明。
設計意圖:中國在世界上首次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國家戰略,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可見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視程度。但這一部分內容我認為不在于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真正關注和參與。所以我布置學生小組課前搜集資料做好PPT課堂匯報展示,圍繞學生展示再提出問題課內合作探究,全員參與思考過程。
過渡語:美麗宜昌就是美麗中國的縮影。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和實踐一直在發展著(展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生動范例圖片), 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習近平主席有一個與世界的綠色約定
視頻:習近平主席與世界的綠色約定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承上啟下,既是對本課第三大問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延續,又是整節課的收尾和升華。通過圖片和視頻,增強學生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成就的自豪感,產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自信,從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政治認同。
三:知行合一,結束新課
我的承諾: 生態環境保護人人有責。反思我們日常生活中哪些行為對環境是友好的,哪些是中性的,哪些是破壞性的,以后我們該如何做?
請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并在彩色卡紙上寫下你的承諾,簽上你的名字。
設計意圖:響應視頻中習主席的號召:“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把接力棒一代一代傳下去,共同建設美麗地球家園”,引導學生知行合一,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參與到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中去。
四:課后作業
請結合第三組同學的展示,以“讓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新鮮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和生活”為主題,以葛洲壩中學1802班的名義給宜昌市市長寫一封信,肯定政府在保護環境中取得的成就,指出還有哪些方面需要改進。(同學們分小組反饋意見,班長執筆)
設計意圖: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公共參與意識和能力。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