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人身權
所屬欄目:高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人教版思想政治選修五《生活中的法律常識》互聯網時代的人身權保護“積極維護人身權”浙江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人教版思想政治選修五《生活中的法律常識》互聯網時代的人身權保護“積極維護人身權”浙江省泰順中學
互聯網時代的人身權保護
-----“積極維護人身權”教學設計案例
一、教學內容分析
【課標要求】
課標要求 引述人身權的有關法規及其具體表現,解析城鄉生活中維護各項民事權利的典型
案例。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課選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識》專題二《民事權利與義務》中第二框《積極維護人身權》,在了解民事法律關系調整的權利與義務的基礎上,本課向我們介紹了人身權的相關知識。它的的設置是育人之所需,生活之所求,與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法律教學內容相銜接,與必修課有關法律內容相呼應,為學生搭建了進一步拓展知識新平臺,也為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提供了更為實用的法律知識,是以權利為主線展開闡述,用于提高學生維權意識和維權能力。
【學情分析】
1、從學生知識儲備看:初中思想品德“法律教育”專題中,學生已經接觸過“人身權”的相關內容,本框只是在已有知識基礎上所作的系統和深入闡述,因此于學生而言,學習難度相對就降低了很多。 2、從高中生的心理需求看:高中生在初中學習的基礎上,已經有了民事法律關系的模糊輪廓。而且此時高中學生思維的抽象性、概括性較初中生明顯提高,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得到更多的發展。《生活中的法律常識》的許多內容與高中生的生活實際相適應,在課堂上從具體的案例出發,通過具體問題的指引、學生自己進行操作等,引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一步步的達成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陳述
1.在面對“霸座男”的法律請求,學生借助角色扮演的模式,理性分析其中的民事權利和法律責任,培養科學精神素養。
2.面對網絡私刑”慘劇頻頻出現,學生談論探究網絡私刑其背后的原因和制約措施,培養公共參與素養和法制意識素養。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中心議題】探究互聯網時代下的人身權保護 【總體設計思路】
圍繞“探究互聯網時代下的人身權保護”這一中心議題,將教學過程分為三大篇章,三個序列化子議題來處理教學內容。“議題一:你贊同對“高鐵霸座男”實施“網絡私刑”嗎?為什么?”利用霸座男事件教會學生用辯證法的思想去處理現實社會中的道德和法律沖突問題。議題二“如果“高鐵霸座男”向法院起訴“網絡私刑”的實施者,他可以提出哪些訴訟請求?法院會支持他的請求嗎?”在面對“霸座男”的法律請求,學生借助角色扮演的模式,理性分析其中的民事權利和法律責任,培養科學精神素養。“議題三:你覺得是什么原因使得“網絡私刑”一再出現?怎樣才能有效制約“網絡私刑”的重復上演?”議題三屬于拓展
延伸部分,面對網絡私刑”慘劇頻頻出現引導學生通過為什么、怎么辦這兩個問題,進一步地培養學生公共參與素養和法制意識素養。
【學教活動展開】
第一篇章 憤怒的網民
議題設計
PPT展示“高鐵霸座男”的照片,并播放視頻材料。這樣一段視頻在網上瘋狂流傳,引起不少網友厲聲譴責,同時更有網友“人肉搜索”出了他的相關信息,引發了一場洶涌的網絡“私刑”。“高鐵霸座男”立即視頻致歉,懇求全國人民給其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 任務設計
你贊同對“高鐵霸座男”實施“網絡私刑”嗎?為什么?
學生交流討論2分鐘,請學生回答,各抒己見
設計意圖
通過這個環節,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霸座的行為”是錯誤的,但“網絡私刑”侵犯公民人身權也是違法的。這一環節既有導入新課的意圖,同時讓學生在用辯證法的思想去解決道德與法律的矛盾沖突。
第二篇章 我來當律師
議題設計
出示材料:
網友A:爆料其的相關信息,霸座男乘客叫孫某,原籍山東,是韓國某著名大學的信息經濟學博士畢業,目前在國內一家教育機構工作。 網友B: 在微博、知乎、微信等社交平臺上公開對其進行辱罵,捏造還有其他霸座的歷史。 網友C:利用“霸座男”的照片推出一系列惡搞表情包。
孫某表示:被曝光的手機號一直處于占線狀態,微信號也一度因“操作過于頻繁”而無法正常添加。現在手機關機,不敢出門,怕被認出來后挨打,對我的懲罰還要持續多久?
任務設計
如果“高鐵霸座男”向法院起訴“網絡私刑”的實施者,他可以提出哪些訴訟請求?法院會支持他的請求嗎?
(PPT呈現要求)角色模擬:高二(3)班律師事務所
◎四名律師組成律師團,每一組必須有一名記錄人、一名發言人
◎律師發言時可這樣闡釋:“網絡私刑”的實施者(網民X)侵犯了的“高鐵霸座男”……權利,依據是…… ◎談論時間為3分鐘
設計意圖
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突破人身權中的生命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
讓學生以律師的身份自主學習人身權的相關內容,更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引導點撥重難點:生命健康權的地位、姓名權中盜用和冒用、肖像權的侵權條件、名譽權和隱私權的區別,并通過習題的方式來加強鞏固,進一步的拓展了學生的知識內容。
第三篇章 拒絕“網絡私刑”
議題設計
出示材料: 材料一:安醫生生前曾和丈夫在泳池與他人發生沖突的視頻,經涉事方剪輯上傳至網絡,被一些媒體冠以《疑妻子被撞 男子竟在泳池中按著小孩打》之名大量轉載;安醫生夫妻的電話、工作單位、照片等個人信息也在當地微信群中廣泛流傳,不明真相的網友開始抨擊安醫生夫妻,謾罵、威脅此起彼伏。最終,不堪卷入輿論漩渦的安醫生在自家車內服藥自殺。 材料二:廣東省陸豐市服裝店店主蔡某因懷疑徐某在其經營的服裝店試衣服時偷了一件衣服,在該店的視頻截圖配上“穿花花衣服的是小偷”等字幕后,上傳到其新浪微博上,公然對她人進行侮辱,致徐某因不堪受辱跳水自殺。
任務設計
你覺得是什么原因使得“網絡私刑”一再出現?怎樣才能有效制約“網絡私刑”的重復上演?
設計意圖
議題設計屬于拓展延伸部分,面對網絡私刑”慘劇頻頻出現引導學生通過為什么、怎么辦這兩個問題,進一步地培養學生公共參與素養和法制意識素養。
【素養提升策略】
1.基于議題,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素養。教師在議題一設計上利用法律與道德的現實沖突來提高學生辯證能力。同時在議題二的設計上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面對“霸座男”的法律請求,借助角色扮演的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理性分析其中的民事權利和法律責任,培養科學精神素養。
2.基于議題,培養學生公共參與素養和法制意識素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課堂的話語權交給學生,面對網絡私刑”慘劇頻頻出現,學生討論網絡私刑其背后的原因和制約措施,是社會公德的表現還是法律體系的空缺呢?又該如何參與到其中呢?議題的設計培養學生公共參與素養和法制意識素養。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