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蜀相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選修系列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蜀相》課堂實錄_湖南省 - 益陽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高中選修系列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蜀相》課堂實錄_湖南省 - 益陽
《蜀相》教學設計
學情分析:
學生對詩歌有一定的理解,但并未形成系統的鑒賞方法,對詩歌理解也是一知半解,沒有一個整體的概念,很多時候僅僅停留在背誦層面。 教情分析:
本單元要求“以意逆志,知人論世”,老師旨在用這個方法來引導學生初步掌握詩歌鑒賞方法。同時通過對比鑒賞,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教學目標:
1. 了解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初步掌握古詩的誦讀方法,反復誦讀,當堂背誦。
3. 細細品味詩歌蘊含的思想感情,深刻感受作者憂國憂民、心懷天下的愛國熱忱以及壯志未酬的苦悶心情。 4. 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意象,感受詩歌意境。
5. 在對比鑒賞中,加深對兩首詩歌思想性、藝術性的認識,。 6. 感受諸葛亮、杜甫、陸游他們的愛國精神,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教學重點:
1、掌握誦讀詩歌的方法。
2、提高把握詩歌形象、鑒賞詩歌情感的能力。 3、掌握詩歌鑒賞的基本方法:知人論世,以意逆志。
2 / 8
教學難點:
1、把握關鍵詞語,分析詩歌煉字的效果。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學方法:
1、誦讀教學法
誦讀是古代詩歌教學中關鍵性的一環,聲情并茂地吟誦,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為詩歌鑒賞打下良好的基礎。
2、情境教學法
出示武侯祠及諸葛亮的圖片,課前欣賞贊揚諸葛亮的散文,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杜甫所要表達的感情。 3、自主合作探究法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我給學生提供探究的舞臺,激發學習興趣。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別探究詩歌語言、思想情感、比較鑒賞。
4、比較閱讀法
將《蜀相》與陸游的《書憤》進行比較鑒賞,把握兩位詩人不同的創作手法和作品風格,知人論世,感受他們的愛國精神,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3 / 8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中國歷史上有無數個名人,但沒有誰能像諸葛亮這樣引起人們長久不衰的懷念;中國大地上有無數座祠堂,但沒有哪一座能像成都武侯祠這樣,讓人產生無限的崇敬、無盡的思考。這是為什么?讓我們從著名作家梁衡的散文《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中尋找答案。(掌聲有請兩位同學上臺朗讀)
(兩生朗讀散文《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節選)
二、走近作者
唐代大詩人杜甫也特別崇敬諸葛亮,他寫了一系列贊揚諸葛亮的詩篇,我們今天要學的《蜀相》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杜甫是咱們的老熟人了,我們一起來完成幾個填空題。(齊聲答)
杜甫(712—770),字子美 ,曾居長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在成都時被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后世又稱他杜工部。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著名詩人杜審言之孫。 其詩顯示了唐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杜甫被譽為“詩圣”,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郁頓挫”為主。有《杜工部集》。
三、反復誦讀
1、初讀詩歌 ,讀準節拍
《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詩,老師指導七言詩的節拍有兩種方式“二/二/二/一、二/二/一/二 ”,學生劃分節奏,自由朗讀一遍。然后請一位同學為大家朗讀。
4 / 8
2、再讀詩歌 ,讀出感情
你們覺得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怎樣的?師生明確本詩的感情基調——傷感、嘆惋。
老師指導誦讀(要讀得稍慢,讀得深沉,讀出點傷感),學生再自由讀一遍。老師再請一名學生朗讀,師評價。
3、全班齊讀,體會感情。
四、感知課文 (一)賞析首聯
1、杜甫這次來成都武侯祠,他是在外頭閑逛,無意中碰上的嗎?(從詩中找到依據)
析:“尋”字。詩人借“尋”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專程來訪,還有力地表現出杜甫對諸葛亮的崇敬、仰慕。
2、杜甫在祠堂外,首先看到了什么?(柏森森) 柏,柏樹。森森,什么意思?(草木茂盛繁密的樣子) 丞相祠堂就處在成都郊外一片翠柏當中。
如果改為“錦官城外草木深”,好不好?為什么?(邊欣賞圖片,邊思考。)
不能改。
析:青松、翠柏在古代詩歌意象中象征高潔堅貞的品質,比如陶淵明筆下的“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詩歌一開始就用高大繁密的柏樹襯托出諸葛亮高大正直的形象,還渲染出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
(二)賞析頷聯
1.王國維說:“‘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 參考此說,說說頷聯里哪兩個字跟此詩的境界關系最為密切,為什么?
5 / 8
析:“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中的“自”“空”兩字。再解釋兩字。
2、為什么這兩個字與全詩的境界關系最為密切?好在哪里?(請前后桌六位同學為一小組討論)
(小組派代表發言)我們再來看古人怎么評說。
碧草春色,黃鸝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極。 ——《杜詩解》 析:“碧草春色,黃鸝好音”,寫出了春景的生機盎然、賞心悅目。然而,丞相已去,碧草年年為誰而綠?鳥兒又為誰而鳴?丞相祠堂是如此的凄清冷落,只有我杜甫一人前來拜謁,難道武侯被人遺忘了嗎?眼前,草色越青,鳥音越美,詩人內心的寂寞傷感就越強烈。
3、這是什么藝術手法?(寓情于景,以樂寫哀) 古人云:以樂景寫哀情,以哀景寫樂情,一倍其哀樂。
如果把“自”字改成“盡”字,把“空”改成“皆”字,表達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比較理解:映階碧草盡春色,隔葉黃鸝皆好音 析: 春意盎然、賞心悅目的景色
欣喜愉悅的情感
4、杜甫寫詩特別講究煉字,他說:“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我們品讀詩歌,把握情感,要善于抓關鍵字。比如:“檻外長江空自流”中的哪個字? (生齊聲答) “云破月來花弄影”中的哪個字?(生齊聲答)
5、請從下列詩句中找出你認為用得特別傳神的字。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 《早梅》齊己 )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使至塞上》王維 ﹚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蝶戀花》蘇軾 ﹚
6 / 8
(三)賞析頸聯
1、據我所知,諸葛亮是很多同學的偶像,我想采訪我們班上的諸葛迷,你最佩服和崇敬諸葛亮的哪一方面?
(三位學生發言)
老師我最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他死了以后,他的計謀都能嚇退司馬懿的兵馬。日本有一位軍事學家照搬了空城計,取得了一次重大戰役的勝利。
2、作為諸葛亮的超級粉絲,杜甫在頸聯中用“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概括了諸葛亮的一生的功業。這一聯寫了哪幾件大事?寫出了諸葛亮的哪些特點?(學生結合課下注釋思考)
析:本聯中概括了三件事情: 三顧:指劉備三顧茅廬 開:指幫助劉備開創帝業 濟:指輔佐劉禪繼位
3、為什么要寫劉備三顧茅廬?“天下計”具體寫什么? 析:寫劉備是從側面烘托諸葛亮的才智和抱負。諸葛亮精辟地分析天下形勢,指出統一天下應走“聯吳抗曹,鼎足三分”的道路。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天下計,老臣心”從智、忠兩個角度贊揚了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忠貞不渝,表達了作者對他的無比敬仰之情。
(四)賞析尾聯
1、公元234年諸葛亮因積勞成疾,卒于北伐途中,年僅五十四歲。在詩歌的最后,杜甫發出了怎樣的感慨?(生齊聲答)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里的“英雄”是指怎樣的英雄?這里的“英雄”有沒有包括老杜自己呢?
析:“英雄”指一切像諸葛亮一樣壯志未酬而含恨而終的仁人志士,也包括杜甫自己。
7 / 8
2、有道是“男兒有淚不輕彈”,老杜為何淚滿衣襟?這淚為誰而流? 析:諸葛亮一心報國,半生戎馬,六出祁山,兩朝宰相,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卻未能實現他的偉大抱負,郁郁而終。許多人與諸葛亮的經歷相似,也壯志未酬,他們甚至還不如諸葛亮,如杜甫,盡管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有遠大抱負,卻始終不得重用,在政治上始終一事無成。因此,只能是懷著對諸葛亮的仰慕、嘆惋之情和自己壯志難酬的苦痛而“淚滿襟”了。
3、知人還要論世,寫作背景是幫助我們解讀詩歌的一把鑰匙。 (學生齊讀寫作背景中的紅色句子。)
析:知人論世,聯系杜甫當時的處境、經歷,他是借惋惜諸葛亮的壯志未酬,抒發了自己功業未就的深沉感慨。(明確主旨)
一千多年來,尾聯的這個名句一直震撼著千千萬萬仁人志士的心。宋朝抗金名將宗澤臨終前誦讀了這個詩句,然后大呼三聲“渡河”,才離開人世。至今,尾聯這個名句仍鐫刻在武侯祠的柱子上。
五、背誦詩歌
下面大家自由朗讀詩歌,能夠背了就舉手。(先請一生背誦,再全班齊背。)
六、對比鑒賞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在《書憤》中也歌頌了諸葛亮的功績,抒發了個人情感。這兩首詩都是古代詩歌中的名作,相比之下,你更喜歡哪一首?為什么?喜歡《蜀相》的舉個手、點個贊。我把大家分成兩派,親杜派和親陸派。首先小組成員交流,各抒己見。
(兩分鐘后,學生開始自由發言。把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盡情發表看法。)
師總結:人生是豐富的,藝術是多樣的。兩位大詩人都站在歷史
8 / 8
的最高峰,發出了時代的最強音,帶給我們藝術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
請全體女同學齊讀《蜀相》,全體男同學齊讀《書憤》。
七、總結
同學們,無論是杜甫的英雄淚,還是陸游的北伐情,還是梁衡一千多年后的遙想沉思,這些都告訴我們:只要是德才兼備,心懷天下,為國家為民族做出貢獻,人們就會永遠地記住他,尊敬他,讓他的事跡代代相傳!
八、作業
假如你穿越時空來到武侯祠,正好遇見流淚的杜甫,你會對他說什么?
請以“杜甫,我想對你說”為題寫一篇四百字左右的文章。
九、板書設計
蜀 相 杜甫
抓意象:柏 碧草 黃鸝 品字詞:自 空
明手法:寓情于景 以樂寫哀 知人論世:英雄淚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