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比較閱讀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選修系列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蜀相》《書憤》比較閱讀_內蒙古 - 烏蘭察布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高中選修系列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蜀相》《書憤》比較閱讀_內蒙古 - 烏蘭察布
《蜀相》《書憤》比較閱讀
教學設計
內蒙古集寧一中 沈 靜
教學目標:
1、學習《蜀相》與《書憤》,欣賞并領會近體詩的藝術特點。
2、分析《蜀相》與《書憤》兩詩思想內容上的相似點,讓學生認識到杜甫與陸游共同的情懷——愛國憂民,從而體味出這兩位一脈相承的詩人偉大的愛國詩魂。
教學重點:鑒賞詩歌的表現手法,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對愛國 主題的探究。
教學難點:以意逆志,知人論世,領悟詩人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詩歌 鑒賞能力。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流程:1、設疑自探;2、解疑合探;3、質疑再探;4、運用拓展。 教學過程
課前下發學習預案,學生自學《蜀相》《書憤》這兩首詩,并輔以《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蜀相〉鑒賞》(周汝昌)、《陸游詩歌的藝術探源》(袁行霈)等文章,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詩歌內涵。 一、導入新課
唐代在中國文學史上的最大貢獻就是創造了兩種新的詩體,律詩和絕句,統稱近體詩。唐代近體詩之美,美在意境,美在氣象,美在詩眼。遺
2
憾的是唐代的這三大美到了宋代則大為減弱,于是有人慨嘆宋代有詞無詩。其實也不然,陸游的詩就與他的詞一樣的出色,堪與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相媲美。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這節課,我們就一同來品味杜甫的《蜀相》與陸游的《書憤》,走進這兩位“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偉大愛國詩人的心靈世界。 二、介紹兩位作者的志向(板書) 三、設疑自探 學生齊讀兩詩。
通過預習,我們已經初步把握了兩首詩的內容,那么大家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了哪些問題,請提出來。師生整合形成自探提綱: 1.探究兩詩標題內涵及詩中表達的情感。
2.以意逆志,比較兩詩在歌頌諸葛亮功績、抒發個人感情和表現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3.知人論世,分析兩位作者為何特別喜歡吟詠諸葛亮?
請同學們針對這些問題,結合文本獨立思考并做好簡單的記錄,在此基礎上做好小組交流的準備。 四、解疑合探
小組長帶領組員積極交流自探成果,并做好展示和評價的準備。教師抓關鍵句,補充、總結。
1、 蜀相 “公之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
3
丞相祠堂何處尋? 起 錦官城外柏森森。 自問自答 點明地點 映階碧草自春色, 承 隔葉黃鸝空好音。 描述景象 凄涼冷落 三顧頻煩天下計, 轉 兩朝開濟老臣心。 稱贊業績 表達仰慕 出師未捷身先死, 合 長使英雄淚滿襟。 壯志未酬 痛苦傷感
書憤 “書憤”者,抒發胸中郁憤之情也。 早歲那知世事艱,
中原北望氣如山。 “書”早年恢復中原之志。 樓船夜雪瓜洲渡, “書” 兩次抗金勝利之役。
鐵馬秋風大散關。 體現陸詩“多豪麗語,言征伐恢復事”之特點。 塞上長城空自許,
鏡中衰鬢已先斑。 “書”年事已高、壯志未酬之情。 出師一表真名世,
千載誰堪伯仲間。 “書”敬仰諸葛亮、渴望建功立業之愿。 2、
歌頌諸葛亮 《蜀相》著重諸葛亮的“功蓋三分國”,“天下計”“老臣心”。 功績方面 《書憤》著重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表現的精神品格——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4
抒發個人感情方面 杜甫:表達對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壯志 未酬的痛苦。
陸游:以諸葛亮自況,渴望北征復國,建立功業。
表現手法 《蜀相》:先寫景,景中融情,之后抒發感慨,寫祠堂與寫人 和諧結合,寫景與抒情融合無間,憑吊古人與悲嘆自己渾然 一體,感情真摯,格調沉雄。
《書憤》:先回憶自己過去,之后寫自己現在,最后以諸葛亮 自況,全詩著重寫自己的“憤”,大氣磅礴,筆力雄健。 3、
同為英雄,“大濟蒼生”之志相同。他們一生許身社稷,志在匡國。所以詩人心念武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兩首詩都表現了愛國憂民的深沉情思,壯志未酬的感慨。 五、質疑再探
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到這里我們都已解決了,大家在探究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有沒有生成其他新的問題,請思考一下,現在提出來。 六、運用拓展 賞析下面詩歌:
詩界千年靡之風, 兵魂銷盡國魂空。 集中十九從軍樂, 亙古男兒一放翁!
5
——梁啟超《讀陸放翁集》
學生作答,教師點評、補充。 七、總結
錢鐘書先生《宋詩選注》論陸游的作品,“一方面是悲憤激昂,要為國家報仇雪恥,恢復喪失的疆土,解放淪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閑適細膩,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帖出當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狀。”錢先生又指出“愛國情緒飽和在陸游的整個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畫馬,碰見幾朵鮮花,聽了一聲雁唳,喝幾杯酒,寫幾行草書,都會惹起報國仇、雪國恥的心事,血液沸騰起來,而且這股熱潮沖出了他白天清醒生活的邊界,還泛濫到他的夢境里去。這也是在旁人的詩集里找不到的。”
當然,他與杜甫相比,亦有不同之處,通過《書憤》,我們可以看到,陸游不像杜甫與宋代的其他幾位愛國詩人,他們只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憤或希望,但并沒有投身在災難里,把生命和力量都交給國家去支配;只是束手無策地嘆息或者伸手求救地呼吁,而并沒有自己也來動手。而陸游,不但寫愛國、憂國的情緒,并且聲明救國、衛國的膽量和決心。錢鐘書先生認為,這正是陸游高出他的前賢和時賢的地方。(《宋詩選注》)
陸游又自號“龜堂老子”,南宋詩人林景熙《題陸放翁詩卷后》云:“天寶詩人詩有史,杜鵑再拜淚如水。龜堂一老旗鼓雄,勁氣往往摩其壘。”他是將陸游與杜甫相提并論的,而且認為陸詩與杜詩其“勁氣”“旗鼓”往往相當。陸游的人品與詩品確實與杜甫有密切的師承關系。陸游自己說過:“向令開天太宗業,馬周遇合非公誰?”(《讀杜詩》)可見他是以與杜甫的
6
精神與事業的“遇合”為榮幸的。
這兩位偉大詩人的愛國詩魂,稱得上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的。 八、推薦閱讀
書陸放翁詩卷后 南宋·林景熙
天寶詩人詩有史,杜鵑再拜淚如水。 龜堂一老旗鼓雄,勁氣往往摩其壘。 輕裘駿馬成都花,冰甌雪碗建溪茶。 承平麾節半海宇,歸來鏡曲盟鷗沙。 詩墨淋漓不負酒,但恨未飲月氏首。 床頭孤劍空有聲,坐看中原落人手。 青山一發愁蒙蒙,干戈況滿天南東。 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板書
杜 甫
致 君 堯 舜 上
再 使 風 俗 淳
英 雄 愛 國 憂 民 諸 葛 亮
壯 志 未 酬 鞠 躬 盡 瘁 死 而 后 已 陸 游
上 馬 擊 狂 胡 下 馬 草 軍 書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