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蜀相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選修系列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蜀相》課堂實錄_廣西 - 北海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高中選修系列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蜀相》課堂實錄_廣西 - 北海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詩的誦讀。
2.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過程與方法
1. 反復吟誦,細細品味詩歌蘊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詩歌的聲韻美。
2. 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采用講析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
3. 點撥法。對于詩歌,點撥最能體現意境的語句或詩歌的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2學情分析
古詩鑒賞是高考的一個重要考點,也是一個難點。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發現在鑒賞古詩時,學生對課文能基本把握;但是,單獨做題時,卻一籌莫展,無從下手。我在教授《蜀相》這首詩時,主是讓學生通過本詩的學習,掌握單元要求“知人論世”的賞析方法。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設計時,采用“提問法”來授課。為此,設計了讀、問、背、練這幾個環節,力圖讓學生通過掌握作者和主人公的身世和所處的時代背景,迅速進入詩歌中去,并能從詩歌中讀出個人的體會。
3重點難點
1.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情景導入
一、 導入新課 (2分鐘)
師:同學們,有這樣一幅對聯,上聯是: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下聯是: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還沒有橫批,如果讓你們用一位歷史人物的名字作為橫批,會是誰呢?
生:諸葛亮。
師:是的。這幅對聯正是對諸葛亮一生主要事跡的描述。歷史上,許多詩人以諸葛亮這位歷史人物為題材創作了許多不朽的詩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其中的一篇:杜甫的《蜀相》。
師:所謂詩歌的學習的方法之一:以意逆志,知人論世。“逆”,即為迎受、接納,考證、探究,追溯、反求。今天我們就來嘗試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鑒賞《蜀相》。
活動2【活動】介紹詩人和寫作背景
二、介紹詩人和寫作背景(6分鐘)
師:對于詩人杜甫,我們首先是從他的詩歌中慢慢熟悉的,我們學習過的杜甫的詩歌,我們最為熟悉的《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那么現在,如果請同學們用“一個( )的杜甫”介紹作者,你會在括號里什么詞或詞組?然后講講為什么填這個詞或詞組?
生:。。。。。。
師:剛才同學們講得都很有道理,老師也準備了幾個答案,現在跟同學們一起分享。我們一起來讀一下:
“一個可憐的杜甫”。因為他才華橫溢,卻英雄無用武之地。
“一個才華橫溢的杜甫”。因為他創作了許多有名的詩作,被稱為“詩圣”。
“一個歷經磨難的杜甫”。杜甫經歷了安史之亂,一生坎坷。
“一個憂國憂民的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感動了天下人。
“一個不得志的杜甫”。他渴望報效國家,可統治者并沒有給他機會。
師:我們可以用很多詞來介紹杜甫,因為我們對這位詩人是熟悉的,那么我們現在一起來看看杜甫的基本信息。同學們一起來回答。
杜甫(712—770)
字____,自稱________。他創作的許多詩歌,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
過程,被稱為“____”,是我國古代詩歌的現實主義高峰。杜甫也被譽為“____”。
在藝術上,他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風格________;語言精練,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著有《________》。
師:我們常說,讀懂一首詩,應該先了解其人,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杜甫是公元712至770年生人,而這首詩是杜甫寫于公元多少年的呢?
生:760年
師:公元760年,那就是杜甫的后十年時期。在這一年,你們知道作者經歷了什么嗎?他的處境會是怎么樣呢?
此詩作于唐肅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亂成都的次年春天。
從杜甫個人的處境來看,政治上很不得志。生活上艱難困苦。
從當時社會現實來看,安史之亂仍未平息,唐王朝仍處于風雨飄搖之中;人民大量死亡,生產遭到大破壞;唐肅宗的昏庸,信任宦官,猜忌功臣。所以當他來到諸葛祠時,緬懷諸葛亮的為人,特別是他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和劉備君臣二人之間那種魚水相得的關系,不禁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詩。
師:通過對作者寫作背景的介紹, 作者創作了這篇《蜀相》是源于睹物思人;對于諸葛亮,從前面的對聯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英雄,在杜甫的眼里,他也是一位英雄嗎?是一位怎么樣的英雄呢?他由諸葛亮這個人物來抒發什么樣的情感呢?現在讓我真正進入這首詩歌的學習。
活動3【活動】誦讀感知,覓得詩心
三、誦讀感知,覓得詩心 (3分鐘)
師: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習古代詩文,尤其要重視誦讀。下面我們把這首詩齊讀一遍,希望大家讀準字音,讀準節奏。 我們先來讀一遍。
生:讀書中
師:好,剛才同學們讀得很大聲。我們再讀一遍,這一次呢,我們邊讀邊初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生:讀書中
師:同學們讀得更好了,讀出了一點悲涼、傷感。我想聽同學們再讀一遍
生:讀書。
師:現在我們聽聽名家的朗誦,看和我們的有何不同?大家可以從語氣、語速、感情等分析。
生:名家讀的語速比較緩慢,聲音低沉、感情飽滿。。。
師:嗯,這是因為朗誦者是在充分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朗誦的。
活動4【活動】精讀鑒賞
四、精讀鑒賞
(一)后四句的精讀
(1)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6分鐘)
師:好,帶著這樣的情感,我們來看題目,蜀相,其實是指誰呀
生:諸葛亮。
師:是呀,我們剛才讀了這首詩,我們能從哪些詩句中知道詩人對諸葛亮這位人物的情感態度呢?哪位同學能主動來回答一下?(這里分方案進行,如果學生沒有人起來回答,我會先示范分析第一句,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然后再請學生根據我的示范分析,來回答。如果學生比較踴躍,那么我就直接進入學生回答這個環節。)
生:“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一句精煉概括了諸葛亮的豐功偉績,體現了詩人對諸葛亮的贊美之情。(或者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一句體現了作者對諸葛亮功業未成的嘆惋之情,更是抒發了自己壯志難酬的痛苦之情。)
師:嗯,在“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中,作者概括了諸葛亮的哪些主要事跡。有哪位同學來補充說明一下嗎?
生:(可能會一些,但講得補全,)
三顧——諸葛亮在南陽隱居時,劉備三次登門拜訪。“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諸葛亮《出師表》)
天下計——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了統一天下應走鼎足三分,聯吳抗曹的道路,也稱“隆中對策”。
兩朝——蜀先主劉備和后主劉禪兩代
開濟——幫助劉備開創基業/輔佐劉禪匡濟艱危
老臣心——盡忠蜀國,不遺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度龂·蜀書·諸葛亮傳》:先主病篤,謂亮曰:“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師:那么從這兩句詩中,作者對諸葛亮的贊賞之情溢于言表,天下計——推崇其濟世雄才;老臣心——贊揚其報國忠忱。
(2)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4分鐘)
師:那么除了作者除了對諸葛亮的贊賞之外,還有什么樣的情感嗎?從哪些詩句中看出來的?
生:“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一句體現了作者對諸葛亮功業未成的嘆惋之情,更是抒發了自己壯志難酬的痛苦之情。
師:那么哪位同學能來補充一下“出師未捷”的歷史典故呢?
生:(出師——諸葛亮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統率大軍,占據了五丈原,與司馬懿隔著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積勞成疾,病死軍中,葬于定軍山。)
師:如果在這一句中找一個關鍵字,你們會想到哪個字呢?
生:“淚”
師:面對武侯祠,睹物思人,更想到自身,情不自禁,淚流滿面,所謂此時無聲勝有聲,這個“淚”字更勝千言萬語。
師:到這里,我們就可以解決我們提出的問題了:在杜甫的眼里,諸葛亮是什么樣的一個人物?
生:是一位擁有雄才大略和忠心耿耿、堅毅不拔的英雄,又是一位功業未成而長埋地下的英雄。
師:還有一個問題,這句詩里的“英雄”是指怎么樣的一群人呢?
生:像諸葛亮一樣壯志未酬而含恨終身的英雄人物
師:也包括作者嗎
生:當然。
師:杜甫從小立志干一番事業,卻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這一個“英雄”引起了歷史上一切事業未竟的英雄人物對其壯志未酬的深深遺憾和共鳴。
師:到這里,這四句詩,流露出了作者對諸葛亮的景仰之情以及對他和像他一樣的英雄壯志未酬、功業未就的惋惜之情。
(二)前四句精讀
(1)“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4分鐘)
師:如果以抒情方式的角度來看這四句詩,它們是什么抒情方式呢?
生:直接抒情
師:那么前面四句呢?
生:間接抒情
師:同學們說對了,王國維大師曾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前面,我們說到詩人對諸葛亮的贊賞之情,除了體現“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一句之外,同學們還能在前面這幾句找到嗎?給大家一些提示,第一、二句中“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有沒有線索呢?
生:(可能會找到丞相之類的,讓學生分析一下,)
師:尋——有目的的專程來訪,對諸葛亮的強烈景仰和緬懷、顯示訪廟吊古心情的急切。可以體現作者對諸葛亮的推崇之情。
師:那么后面那一句“錦官城外柏森森”,怎么理解“柏森森”呢
生:“森森”是高大茂密的意思。。
師:一是寫出武侯祠的歷史悠久,靜謐、肅穆的氣氛;二是襯托諸葛亮高大、正直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
師:在句式上,其實是?
生:設問句式
師:詩人自問自答,點明地點
(2)“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6分鐘)
師:按照這樣的思路,寫景是為了抒情,我們來看看第三、四句“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我們很容易看出是寫武侯祠的景物。那么這兩句又是借景抒發什么樣的情感?
師:語不驚人死不休,煉字在杜甫的詩歌里非常明顯,這兩句詩,如果讓同學們找出兩個“關鍵字”,你們會找哪兩個呢?
生:自、空(可能學生也找不到,所以要給學生提示)
師:如果這兩句詩改成“映階碧草盡春色,隔葉黃鸝皆好音”,你們會怎么理解這兩句詩的情感?
生:“盡”、“空”—春意盎然、賞心悅目,欣喜愉悅的情感。
師:嗯,那么我們回過來看原詩“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又怎么理解呢?
生:。。。。。。
師:“碧草春色”“黃鸝好音”應該是春意盎然的景象,但是景雖好,一個“自”和“空”字,表明青草自綠,無人光顧,黃鸝空好音,無人聆聽
師:大家知道這是什么樣的表現手法嗎?
生:這是反襯手法,以樂景襯哀情,以動襯靜
師:碧草映階,黃鸝隔葉,本是種賞心悅目的景象,以此二字修飾,所含之情便大有轉折:眼前的武侯祠,盡管碧草依然映階,黃鸝還在啼囀,但時過境遷,物是人非,先哲已去,如今遭逢亂世,沒有了像諸葛亮那樣的濟世英才,因而心中涌起無限的感傷和凄涼!所以,詩人才有“自”“空”二字的深沉感慨。
這種寫法古詩中很多,如唐代詩人李華《春行即興》:“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鳴。”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兩句雖是寫景,字里行間卻寄寓著感物思人的情懷,為后面情感的抒發也奠定了感傷、嘆惋的情感基調。
活動5【活動】總結與升華:對話杜甫
四、總結與升華(8分鐘)
師:現在我們再一起來回顧一下整首詩歌,讓我們帶著學習的體驗,飽含感情將這首詩歌讀一遍。
蜀 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師:縱觀整首詩歌,詩人借歌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豐功偉績,惋惜諸葛亮的壯志未酬,抒發了自己的功業未就的深沉感慨。
師:從我們對整首詩歌的分析,我們就可以總結出了這首詩歌的藝術特點,大家可以從抒情方式、表現手法和題材上去思考,我們一起來說主要有哪些呢?
生:情景交融、以樂景襯哀情、以動襯靜、借古抒懷
師:和大家一起學習了這篇詩歌,心中無限感慨,對于諸葛亮,我想到了他于草廬之中,分析天下大勢的雄才大略,想到了他苦心孤詣七次北伐卻憾恨而終的凄涼;想到了杜甫,我所崇敬的偉大詩人,一位用他的詩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心靈的詩中圣哲。他是仁愛傳統精神的集大成者,他是上下求索壯志難酬的執著斗士。如果我能隔空跟他對話,我會對他說:杜老先生,因為有了您的詩歌,我們領會到了什么是詩情,什么是愛國,什么又是執著,放心吧!我們會沿著您的腳步,帶著您的理想,繼續做好中華兒女的角色,共鑄中國夢!
師:那么同學們呢,如果也給你們一個和杜甫對話的機會,你們會對他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拿出一張紙,寫下你們想對杜甫說的話,我們呆會請同學來分享一下。
生:(寫)
師:(讀學生的話)
活動6【活動】結束
五、結束(1分鐘)
師:最后,讓我們共同來讀這首詩歌,結束這篇詩歌的學習。
蜀 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