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蜀相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yōu)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北師大版高中語文選修第五課杜甫詩四首《蜀相》四川省 - 自貢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lián)本站系客服
北師大版高中語文選修第五課杜甫詩四首《蜀相》四川省 - 自貢
《蜀相》教學設計
課題 《蜀相》杜甫 課型 新授課
課時
1課時
三 維 目 標
知識與能力
①了解作者杜甫的寫作背景,體會詩人的創(chuàng)作意圖。
②指導學生掌握詩歌寓情于景、樂景襯哀情等表達情感的手法。
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誦讀詩歌,品味語言,把握詩歌的情感。
②培養(yǎng)學生對于杜甫詩歌創(chuàng)作動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價值觀 理解杜甫對“蜀相”的仰慕之情,感受杜甫憂國憂民的現實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對全詩的內容情感和語言表達進行賞析。
教學難點 通過合作探究使學生發(fā)覺杜甫的心境變化,使其感同身受且靈活運用。 教學方法 問答法、討論法、引導啟發(fā)、探究練習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引入作者,激起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有偶像嗎?
師:你們的偶像是誰呢?你們要喜歡你們偶像的什么地方呢?有同學愿意起來給我們介紹一下他的偶像嗎?
師:好,同學們談起他們的偶像都能如數家珍,說出了他們偶像的不少優(yōu)點。從他們的回答我們可以看出偶像雖然各有不同,但身上都有一個或者多個優(yōu)秀的吸引我們的特質。 (板書:偶像 優(yōu)質)
師:我們現在有偶像,那古代人有沒有偶像呢? 比如我們熟悉的唐代大詩人杜甫,他也有他自己的偶像,談起他的偶像,他也是像同學這樣滔滔不絕。今天我們先來看看他的第一位偶像李白,看看他是怎么的贊美李白的。(PPT2) (帶領學生賞析 《春日憶李白》)
找一找李白身上有什么樣優(yōu)秀的特質吸引了杜甫呢?
師:李白清新脫俗的性格。還有呢?
師:還有堪比庾信、鮑照的過人才華。我們可以看出,李白的性格和才華都是特別吸引杜甫的。那除了李白以外杜甫還有別的偶像嗎?
生:有
生:帥氣,美麗,聰明,性格好,能掙錢
生:有,肯定也有
生:性格特別的灑脫。
生:非常的有才華。
以中學生最關注的“偶像”為話題引入,吸引學生的注意,拉近古詩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二、進入詩題,整體感知 1、找準《蜀相》感情基調
師: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杜甫寫給他另外一位偶像的詩。請同學們齊讀《蜀相》,猜一猜他的另外一位偶像是誰?
(齊讀《蜀相》)
生:諸葛亮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師:是的,有同學猜到了。杜甫的另外一位偶像是諸葛亮。那么,諸葛亮身上又有什么樣的優(yōu)秀的特質吸引了杜甫呢?請同學們從全詩中找到表現諸葛亮優(yōu)秀特質的句子。同學們,找到是哪一句了嗎? 師:那么這句表現出了諸葛亮什么樣的特質呢?我們先一起來讀一讀前半句。
師:這句給我們傳達出了諸葛亮什么樣的特質呢?那幾個字能夠體現諸葛亮的優(yōu)秀呢?
師:是的,諸葛亮為劉備為平定天下出謀劃策,這是我們都知道的《隆中對》是諸葛亮縱談天下大事,揮灑個人才華的出山之作。《隆中對》一出,標致著諸葛亮在三國時期施展個人才華的開始。杜甫欣賞李白詩意不群的才華,也欣賞諸葛亮能夠認清天下局勢,為劉備平定天下出謀劃策。既然杜甫喜歡有才華的人,那他自己有沒有才華呢?
師:那么杜甫推崇諸葛亮的原因僅僅是因為被諸葛亮的才華吸引嗎?不要忘了他早期是那么地喜歡李白,又是什么使他從喜歡李白轉變到喜歡諸葛亮呢?
師:我們可以看出杜甫本人除了有才華還十分的忠誠,但是他的才華有沒有得到施展?他的忠誠又有沒有得到重用呢?
我們再讀一讀這句“三顧頻煩天下計”,諸葛亮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能為劉備定計的前提是什么啊? 師:三顧頻煩,“頻煩”二字是什么意思呢? 師:什么是多次的呢?
師:關于“三顧茅廬”,諸葛亮自己在出師表里面是怎么說的呢?
師:對比起杜甫自己,諸葛亮受到明主賞識,施展自己的才能,這是杜甫自己羨慕的啊。那么三顧頻煩天下計之后是什么呢?
生: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三顧頻煩天下計)
生:“天下計”三個字,為平定天下出謀劃策,諸葛亮很聰明。 生(思考) (材料1:杜甫自小好學,七歲能作詩) 生(討論) (材料2:杜甫人生經歷)
生:三顧頻煩
生:多次 生:三顧茅廬 生:“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生:“兩朝開濟老臣心”。
采用引導問答的方法,將學生從“偶像是誰”引導到“為何是孔明”上來,引出杜甫身世,交代寫作背景,啟發(fā)學生思考與討論。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師:諸葛亮一生輔佐劉備、劉禪父子,所謂“開”是開創(chuàng)基業(yè),所謂“濟”是起臥匡助。諸葛亮彈精竭慮、始終不渝,這里頭當然有匡扶漢室、安頓天下的政治理想,但是一定也有士死知己,知恩圖報的老臣之心吧。
是的,這是杜甫和諸葛亮跨越幾百年的情感交流,是真正意義上的“今古呼應”。所以才能這么字字珠璣,力重千鈞。
2、品味杜甫獨特的詩歌語言
師:那問題是諸葛亮匡扶天下的政治理想最后實現沒有啊?看尾聯(lián):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師:出師未捷身先死,諸葛亮沒有實現匡扶天下的政治理想,他用他的行動實踐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他雖然病死五丈原,但是他的精神力量感召著后人。杜甫是怎么說的?
師:一想到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再聯(lián)想到自身際遇,杜甫傷心不已。杜甫在這個地方用“長”不用“常常”的“常”,用意何在呢?
諸葛亮的事跡感召著千古愛國志士,這里面不僅僅有杜甫這樣二投肅宗不得的文人,也有鎮(zhèn)守山河的武將,南宋愛國將領宗澤,臨終之前也是念著“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之后,才三呼渡河而亡的。所謂“長歌當哭”,大概就是這樣一種偉大的力量吧。
杜甫在這個地方說是在寫諸葛亮實則在寫他自己,他也是經歷了玄宗與肅宗兩朝,不得重用,他自己何嘗不是像諸葛亮這樣出師未捷呢?他是在借古……
師:借古抒情,抒發(fā)自己什么樣的感情啊?
師:下面,就讓我們帶著杜甫這種懷才不遇、壯志未酬讀一讀這兩聯(lián)。
生:換句話說,正因為有劉備的“三顧頻煩”之誠,才會有諸葛亮的“兩朝開濟”之報。這一聯(lián)是在寫諸葛亮,但是呢,又是反映了杜甫的內心世界,這里頭不僅有諸葛亮的老臣之心,更有杜甫本人的老臣之心。
生:沒有實現
生:長使英雄淚滿襟
生:“長”是表示的諸葛亮壯志未酬的結局使英雄淚滿襟的時間之長,而不在其次數的多少。
生:借古抒情
生:懷才不遇、壯志未酬之情。
生(讀)
帶領學生將杜甫與諸葛亮作對比,聯(lián)系杜甫生平,做到知人論世,感受杜甫深意。
引導學生品味杜甫獨特的詩歌語言,發(fā)覺本詩借古抒情的詩歌表現手法以及抒發(fā)壯志未酬的詩歌主旨。
三、探究杜甫寫作思路,解答千古之題
師:我們說杜甫寫這首蜀相是為了寫諸葛亮,寫自己,既然他的用意是在寫人而不是祠堂,為什么還要花費兩聯(lián)的筆墨來寫武侯祠呢?
生:他是為了引出諸葛亮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師:那我們一起來看看他是怎么引出諸葛亮的。開頭一句,以問引起。祠堂何處?
師:在錦官城外翠柏成林的地方,好一片蔥蔥郁郁,氣象不凡。首聯(lián)開門見山,一問一答。首聯(lián)先開門見山,祠堂何處,向往久矣!當日這位老詩人,懷著一腔崇敬仰慕,問路尋途,奔到了祠堂之地他看到的是什么啊?
師:映階碧草、隔夜黃鸝是什么季節(jié)的景?
師:我們從映階碧草、隔夜黃鸝里面能夠感受到這是什么樣的景呢?
師:如果是春意盎然的樂景,那么杜甫寫來不就成了多余之筆?——當日這位老詩人,懷著一腔崇仰欽慕之情,問路尋途,奔到了祠堂之地他既到之后,他到了以后,一不寫觀賞殿宇巍巍,二不述瞻仰塑像凜凜,他“首先”注意的卻是階前的碧草,葉外的黃鸝!這是什么情理?
我們再來讀一讀此聯(lián),感受一下他的用意。
師:你們讀出來了些新的意味嗎? 師:這份傷感是怎么讀出來的呢?
師:庭草自春,何關人事;新鶯空囀,祗益?zhèn)椤@隙乓黄娦模诖颂幠Y。且說老杜風塵仆仆,流落西南,在錦城定居之后,大約頭一件事就是拜謁武侯祠廟。要知道,老杜此行,不是“旅游”,入祠以后,殿宇之巍巍,塑像之凜凜,他和普通人一樣,自然也是看過了的。他正是看完了這些才使得他百感中來,萬端交集,然后才越發(fā)覺察到滿院萋萋碧草,寂寞之心難言;才越發(fā)感受到數聲嚦嚦黃鸝,荒涼之境無限。在這里的杜甫是什么樣的呢?
師:正是,沒有這一聯(lián)兩句,詩人何往?詩心安在?只因有了這一聯(lián)兩句,才讀得出下面的腹聯(lián)所說的三顧頻煩,兩朝開濟,一方面是知人善任,終始不渝;一方面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一方面付托之重,一方面圖報之誠。有同學為我們賞析一下這里兩句嗎?
生:錦官城外
生: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生:春天
生:春意盎然的景
生(思考)
生: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生:傷感 生:“自”、“空”
生:在這里,我看到一位老詩人,獨自一個,滿懷心事,徘徊瞻眺于武侯祠廟之間。
生:這一切,老杜不知想過了幾千百回,只是到面對著古廟荒庭,這才寫出了諸葛亮的心境,字字千鈞之重。
重提前兩聯(lián),帶領學生分析作者如何在一片春景中懷想諸葛亮以及聯(lián)系自身抒發(fā)出后兩聯(lián)感慨。
通過對于“煉字”的強調,讓學生自主體悟杜甫在創(chuàng)作詩文中的巧思,感受詩人的創(chuàng)作思路。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四、結語
師:一個人,如果你真的有國家民族的感情,你對于自己國家的歷史文物、地理山川就會有一種特別的親切感。杜甫正是這樣,雖然自己經歷了這么多的挫折困苦,可是他對于國家的關心始終沒有磨滅,這才是真正的杜甫,你如果只是看了他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就認為他平淡,那你算是沒有真正認識杜甫這個人。
我們說詩人,要看詩就要看人,怎么看這個人是什么樣的人呢?我們說要看他在患難時候的是什么樣的人。杜甫在患難之中仍然不改對于蒼生黎民、對于朝廷社稷得那種忠貞的熱愛和憂患。這也就是他這樣的大詩人在中國文學史上備受尊重的原因,是因為大家都知道他們在患難中的擔當與表現。
將“個人”與“民族”結合起來,讓學生體悟的感情得到升華。
五、練習訓練、加強感受
師:既然杜甫為他的偶像寫過《春日憶李白》,那我們今天在學習完《蜀相》之后何不寫一首《夏日憶子美》呢?現在就請同學們互相討論,動起筆來,寫一寫。
教師展示作品:
《夏日憶子美》
命缺明君影獨酬,貞觀之后盛唐憂。 凄涼滿目悲生事,安史八年苦亂謀。 避禍千愁憐故國,望天一嘆棄華州。 波瀾筆底詩中血,溪畔草堂風夜留。
生(討論并展示作品)
通過“仿寫”的方式使學生將本節(jié)課學到知識與內容運用到詩歌創(chuàng)作中,通過學生與教師互動,分享彼此作品的方式讓學生學以致用。
板 書 設 計
《蜀相》 杜甫
教學 反思
《蜀相》作為高中古典詩歌教學的一篇,教學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理解中國古典詩歌的內容、主旨和寫作技巧上,以此來逐步提高學生鑒賞古典詩歌的能力。《蜀相》是唐代詩人杜甫晚年的作品,內容上由寫景和評論兩部分組成,以寫景時的心里活動(追尋、憑吊)為線索開啟出后兩聯(lián)蜀相諸葛亮的精當評論,因此針對這首詩來講,我本節(jié)課將賞析的重點放在了前兩句上,尤其是寫景的頷聯(lián)。且通過本課的學習鞏固運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深入理解杜甫身上那種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同時提高學生古典詩歌的鑒賞能力。
基于以上認識,本人在教學上重點突顯兩個環(huán)節(jié):一是引導學生進入《蜀相》的創(chuàng)作情景,“曉之愈深,理之愈明”,這是深入理解本文的情感基礎之所在。學生在問答與討論中思考杜甫的創(chuàng)作動機,既是培養(yǎng)學生整合材料分析歸納的能力,同時也是心靈受浸染震撼的一個過程。二是,引導學生自覺自悟,相互交流,互相啟發(fā),深化對文本的理解,特別是對詩文本身的鑒賞,這又是屬于對文本的審美的范疇。
所以為了給學生創(chuàng)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教學,成為課堂教學的主
體,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課文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1、誦讀教學法:誦讀是古代詩歌教學中關鍵性的一環(huán),聲情并茂的吟誦,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為詩歌鑒賞打下良好的基礎。
2、情境教學法:出示關于諸葛亮的對聯(lián),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杜甫所要表達的感情。
3、探究法: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在教學中,我給學生提供探究的舞臺,激發(fā)學習興趣把學生分成小組,分別探究詩歌語言、表現手法、思想情感。
4、比較閱讀法: 將《蜀相》的第二句變“自”為“盡”,變“空”為“皆”進行比較鑒賞。
本教學設計是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征,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自主學習即課前誦讀詩歌,參照注釋理解詩歌大意和寫作思路,這樣有利于順利過渡到重難點;課上合作探究分若干個小組,分別探究詩歌語言、思想情感、以及比較鑒賞,這樣能提升學生閱讀詩歌的能力。
視頻來源:優(yōu)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