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項脊軒志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語文人教版選修《項脊軒志》黑龍江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語文人教版選修《項脊軒志》黑龍江省優課
《項脊軒志》課堂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出示)
1、
學習作者選取日常生活的瑣事,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
抒發感情的方法。 2、 體會作者借軒寫人,借軒抒情的結構特色。 3、
感受作者深沉的身世之感和思親之情。
教學重點:學習作者選取日常生活抒發感情,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匠心的構思,感受作者深沉的身世之感和思親之情。
課前預習要求:
1、 收集歸有光的有關資料,了解他的身世及散文的特點。 2、
預習課文,分發加點字試卷,讓學生結合注釋及字典完成
字詞解釋。 3、
通讀課文,圈出字詞上的疑難之處。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出示)
歸有光的散文風格樸實,感情真摯,被譽為“明文第一”。近代林紓更尊崇歸有光為“五百年來歸震川一人而已”。這樣一個位列第一,五百年來只此一人的文章我們怎么能不學習呢?今天我們就來繼續學習歸有光的《項脊軒志》。
二、 上節課學習了第一段,概括了大意,回顧一下第一段主要寫了
2
什么內容?
明確:項脊軒修葺前后的變化和軒中生活。
過渡:項脊軒是一間普普通通的小屋,作者為什么對此屋如此一往情深?因為這間小屋遷系著一些人和事,是作者時時追懷不能忘卻的;小屋幾經變遷,反映了一個封建大家庭的衰敗和離析。小小的“項脊軒”,可以說是作者家庭變異和身世遭遇的見證,那里記錄著他的希望和夢想,也留下了他的喜悅和悲哀。 三、 齊讀課文2---5節,理解內容,回答問題。 提問:1、課文中哪句話定下了全篇的感情基調? 明確:“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在結構上有什么作用? 明確:過渡。
2.因何而“喜”?從哪些語句中能看出來?
①修葺之樂:“前辟四窗,垣墻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 ②讀書之樂:“借書滿架,偃仰嘯歌”
③賞景之樂:“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姍姍可愛”
3、前文寫可喜之事,下文寫可悲之事。那么寫了哪些可悲之事呢?板書:
家庭分崩離析 悼念慈愛的母親 懷念關懷自己的祖母 回憶妻子的問學及話語 三、接下來再讀課文,賞析品味
3
1、出示前人的評價:
“予讀震川為女婦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細事見之,使人欲涕” _______明末清初 黃宗羲 不事雕琢而自有風味
______王世貞 2、學生談談這兩句話的意思。
作者選取日常生活的瑣事,刻畫人物,抒發感情。
3、出示:在2、4自然節中,你最欣賞哪一個瑣事的描繪,那些細節給你印象深刻?談談你的理解感悟。(3分鐘思考) 參考:A、家境:1、“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 ______作者抓住了富有特征的生活細節,就將大家庭頹敗破落,混亂不堪的情狀和盤托出了。
2、“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
_______這個細節表現出了家庭的分崩離析,流露出了作者對家族衰敗的哀痛。
B、母親:“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 (以指輕叩,怕驚嚇到孩子,慈愛之心可見)
_______作者八歲喪母,很早就失去了母親的愛撫和關懷,但正因為如此,作者對于母親也懷有更深的眷戀之情。母親早已逝去,然而母親的遺蹤處處可見,母親的話語還響在耳邊,這一切怎能不引起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懷念呢?因此,話語未畢,作者不禁潸然淚下。(余泣,嫗亦泣)
C、祖母:1、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
4
在此,大類女郎也?”(充滿了關愛與輕微的責備)
2、“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
______用手輕輕關門,一個小小的動作,怕影響孫子讀書,表露了祖母對孫子的關切之情。同時看到孫子如此發憤,想見將來必有成就,重振家門指日可待的喜悅之情不能自已,因此喃喃自語。
3、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當用之!’”
_______一個細節,幾句話語,就把祖母對孫子的勉勵、期待之情寫得十分真切。
D、妻子:1、“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
______有問即有答,有學即有教。夫妻二人志趣相投,關系和睦融洽,從字里行間,我們似可以聽得見項脊軒中傳出來的歡聲笑語。歸有光不必再“冥然兀坐”,夫妻間感情之融洽可以想見。
2、“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吾妻轉述的是諸小妹的話。諸小妹怎么會問起閣子的事呢?一定是妻子興致勃勃地向妹妹們描述閣子以及閣子里的愉快生活,妹妹們才會好奇地問起。從這一細節可以看出夫妻的深厚感情。
• 小結一下:簡簡單單的一個動作,看似平淡的一句話語,母親的關愛、祖母的教誨、妻子的美好都在眼前了,讓我們也跟著歸有光一起喜悅,一起悲傷。這就是選材生活瑣事、細節描寫的作用。
5
•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只要用心感受,抓住富有特征的細節,定能寫出有真情實感的好文章。因為自己親身感受過的,寫起來最真切;自己動過情感的,寫起來最美好。正所謂:平平淡淡才是真,細微之處顯真情。 我們今后要用心感悟生活,描寫真情實感。 4、練習:齊讀讀文中最后一節,仔細品味。
出示:“妻已去世多年,每每憶起,直叫人心如刀絞,肝腸寸斷! _____柳宏偉” 與原文相比,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體會(哪個好,為什么?)。 參考:(最為人所贊賞的是全文的結尾)枇杷樹本來是無思想感情的靜物,但把它的種植時間與妻子逝世之年聯系起來,移情于物;在“亭亭如蓋”四個字的前面加上“今已”這個時間詞,表明時光在推移,靜物也顯示著動態。樹長,人亡!物是,人非!光陰易逝,情意難忘。由于想念人而觸及與人有一定關系的物,便更添了對人的思念;再由對物的聯想,又引發對往事的傷懷。于是托物寄情,物我交融,進一步把思念之情深化了。只說樹在生長,不說人在思念,它所產生的藝術效果則是:不言情而情無限,言有盡而意無窮。 5、再讀全文,傾心回味
6、總結全文:《項脊軒志》全文籠罩著一種濃重的悲情愁緒,這是一種深沉的身世之感和思念之情。題目是《項脊軒志》,實際卻是在寫人。妙在寫人卻不從人落筆,而是借軒寫人,借軒抒情。以項脊軒起、以項脊軒結,用一間舊屋作線索,將人物、事件聯系在一起。粗看,
6
作者似乎漫無章法,實則是經過精心的提煉和嚴密的構思的。比如“亦多可悲”統攝下的三件事:叔伯分家、追憶先母、懷念祖母,都是寫悲,但情感的表達卻很有層次。“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只是從客觀的記述中寄寓深長的感嘆。“語未畢,余泣,嫗亦泣”情動于中,去還只是有淚無聲,含蓄而有節制。“令人長號不自禁”則洶涌如潮水,直瀉而出,完全失掉了控制。由內向轉為外露,由沉穩漸趨于強烈,感情的發展,脈絡分明。雖然全文所寫的都是日常生活小事,追念的人又分屬三代,(祖母、母親和妻子)但讀起來卻沒有一點散漫瑣碎的感覺,反而顯得非常凝煉和集中。“借一閣以寄三世之遺跡。”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
最為人稱道的是文章的結尾:這“亭亭如蓋”的枇杷樹,年年歲歲,陪伴著古舊的項脊軒,浸在一汪似水柔情之中,搖曳著滿腹綿綿不盡的思念。忽記起一段話:“我借光陰為紅線,在若隱若現中尋覓,如那唐朝多情少年郎,花香漠漠,落花盈盈,唯樹下不見伊人影。”當記憶成為一種姿態,歸有光選擇歸于平淡,那些“悲”與“喜”或許會永留心底,相伴余生吧?歸有光走了,留下的只是一間叫“項脊軒”的書房,以及那些平常瑣碎中難以書賦的濃濃的深情。人生代代無窮已,歲歲年年情相似。 7、小試牛刀(出示)
模仿本文,選取生活小事,平凡場景,寫一篇記敘文,表現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自己的深情(注意細節描寫)。 板書設計:
7
悲家庭分崩離析 場面 哀痛
悼慈愛的母親 語言 懷念 念關注自己的祖母 動、語 愧疚 憶妻問學及話語 動(正) 語(側)
補充資料:
1、項脊軒,書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個只有一丈見方的斗室。
“項脊”之意有二:
一是說它窄小,如在頸脊之間;
一是因作者遠祖歸道隆曾在江蘇太倉縣的項脊涇住過,有“懷宗追遠”之意。
2、“志”與“記”:“志”為一種文體,性質與“記”相似,“記”通常用以記事或物,如《岳陽樓記》《醉翁亭記》等;“志”則大多用于記錄人物事跡,如墓志、人物志等。歸有光并不是不了解兩者的區別,他的《滄浪亭記》是記事之作,而他的《寒花葬志》就是以寫人物事跡為主的。本文名為記物,但實際內容是記人物事跡,所以文章名為《項脊軒志》。
3、歸有光(1506-1571)清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姚鼐視其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間的一座橋梁。字熙甫,號項脊生,人稱震川先生,昆山(江蘇昆山)人。明代著名散文家。出生于累世不第的寒儒家庭。少年好學,一生仕途坎坷,前后歷8次會試。嘉靖21年遷居于嘉定安亭,讀書講學,遠近從學者常達數百人。60歲時中進士,初任浙江長興縣令,后被大學士高拱推薦,任南京太仆寺丞,留在北京掌內閣制敕房,參與撰修《世宗實錄》,66歲卒于任上。
4、歸有光年表:
1506年(1歲) 生于江蘇昆山
1513年(8歲) 喪母
1524年(19歲) 寫《項脊軒志》
1528年(23歲) 娶魏氏
1533年(28歲) 喪魏氏
1535年(30歲) 娶王氏
1540年(35歲) 鄉試中舉,作《項脊軒志》補記
1551年(46歲) 喪王氏
1552年(47歲) 娶費氏
1565年(60歲) 中進士,任湖州府長興縣令
1568年(63歲) 任順德府通判(管糧運、水利)
1570年(65歲) 任南京太仆寺丞(管皇家車馬)
1571年(66歲) 卒于留北京掌內閣制敕房任上
5、背景鏈接
他祖父的高祖,死前留有遺訓:“吾家自高、曾以來,累世未嘗分異。傳至于今,先考所生吾兄弟姊五人,吾遵父存日遺言,切切不能忘也。為吾子孫,而私其妻子求析生者,以為不孝,不可以列于歸氏。”"歸有光對此是頗為神往的。
親情之歌
親情 是一支古老的藤,
承載著對歲月的眷戀, 和對往事的纏綿。
遒(qiú強健,有力)勁的枝蔓里,
寫滿了思念、寬容、等待,
凝聚了過去、現在、未來。
親情 是一片深情的海,
描繪著春天最美的畫卷,和夏日里瑰麗的詩篇。
博大的胸懷里,
貯藏著憧憬、思念、眷戀,
充滿著歡樂、希冀、關愛。
親情 是一條金絲帶,
讓心相擁, 讓愛匯集。
歷史分不開, 歲月剪不斷,
千年萬年尋覓覓,天涯咫尺緊相連。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