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項鏈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語文粵教版必修3第三單元10《項鏈》廣東省 - 廣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語文粵教版必修3第三單元10《項鏈》廣東省 - 廣州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心理描寫分析瑪蒂爾德的形象,了解其多面性。
2.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探究小說主題。
2學情分析
高一(1)班是重點班,相比于普通班,學生的基礎整體比較好,學習態度認真,上課時能積極主動回答問題,老師只要注意引導,就可以有良好的師生互動。學生的閱讀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都比較強,有利于對文本進行比較深入的解讀。
3重點難點
通過抓住深刻、細膩的心理描寫和前后心理的變化,多角度分析人物。
4教學過程
4.1第二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項鏈(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項鏈》的第一課時,了解了小說情節安排的巧妙之處——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為什么出乎意料卻又能不讓人感覺到突兀呢?這主要是因為作者使用了鋪墊的手法。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課文。
(二)多媒體展示“學習目標”:
1.分析瑪蒂爾德的形象。
2.把握小說主題。
(三)探究性學習
1.人們對課文中瑪蒂爾德的評價歷來不一。你是如何看待瑪蒂爾德這個人的?請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你的理由。
多媒體展示“瑪蒂爾德的命運曲線”:
(1)丟項鏈前,馬蒂爾德主要展現了怎樣的性格?具體表現在哪里?(引導學生從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心理入手分析)
明確:(性格)追求享樂、愛慕虛榮
(表現)她的對豪華奢侈生活的夢想; 她面對好友的痛苦感受;她沒好衣服、首飾去參加晚會的苦惱;她借項鏈時的動作、心理;她在舞會上的陶醉;她在舞會后的匆忙逃走。
(2)多媒體展示“背景介紹”,幫助學生聊解馬蒂爾德性格形成的相關社會背景。
19世紀80年代的法國,資本主義惡性發展,政府貪污成風,社會道德淪喪,大資產階級的驕奢淫逸的糜爛生活和唯利是圖的道德觀念影響到整個社會,追求享樂、追求虛榮,成為一種惡劣的社會風氣。小資產階級羨慕上流社會,想竭力躋身于大資產階級的行列,他們為此作出了各種各樣的努力。
(3)有人說:對現狀不滿,渴求改變是一種可貴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才使人類不斷前進。因此,瑪蒂爾德有著自己的夢想和追求,并為此付出了努力,她的行為無可厚非。你的看法怎樣?
明確:追求夢想沒錯,關鍵在于怎樣用正確的方式去追求。要腳踏實地去追求,而不能僅僅依附于表面形式的虛榮和風光,否則可能重蹈瑪蒂爾德的人生悲劇。
展示新聞報道,加深學生的認識:
《央視曝中國富豪相親會內幕》
據央視《焦點訪談》報道,去年以來沸沸揚揚的富豪相親海選實際為一家非法組織為了牟利而開展的鬧劇,這些噱頭十足的海選只是一場場沒有富豪的真人秀,該活動并沒有所謂身價過億的100位單身富豪,簽訂合同的男性會員只有6位,大多是中小規模的民營企業家,不是身價過億的富豪,而那些夢想嫁入豪門的相親女性成了該組織精心設計的一個誘餌以及供人把玩的工具。
現場不僅有美女,也有不少替女兒相親的家長。一位母親在替女兒相親,連富豪的影子還沒見到,就聲稱可以幫著看管富豪與前妻的孩子,這財富的誘惑可真不小。另一對母女,女兒還在上高三,馬上要參加高考,也被母親帶到了海選現場.
(4)丟項鏈后,瑪蒂爾德做出還項鏈的舉動,表現了她怎樣的性格?
明確:誠實守信
展示新聞報道,在對比中加深學生的認識:
《老賴耍聰明,父子串通轉移房產》
一男子向好友借了50萬元后,逾期不還并玩起了失蹤。為了躲債,該男子以遠遠低于市場的價格將自己名下的房產轉移到父親名下。最后,經寧波鎮海法院查明,判處該房屋買賣合同無效。
(5)瑪蒂爾德為還債付出了十年的艱辛,我們從中又可以看到她哪些優良品格?
明確:勇敢堅韌、吃苦耐勞
(6)歸結人物形象:
瑪蒂爾德:有追求享樂、愛慕虛榮的一面,也有誠實守信、勇敢堅韌、吃苦耐勞的一面。
(7)討論:十年的艱辛生活是毀滅還是成全了瑪蒂爾德?
①“她有一個有錢的女友,那是學校讀書時的同學,現在呢,她再也不愿去看望她了,因為每次看望回來她總感到十分痛苦。由于傷心、懊悔、失望、痛苦,她會連哭好幾天。”從中看出瑪蒂爾德怎樣的心理?
明確:自卑
②“羅瓦賽爾太太心情十分激動。去跟她說話嗎?當然要,既然債務都已經還清了,她可以一切都告訴她了。為什么不可以呢?”十年之后,瑪蒂爾德不復當年的青春與美麗,此時她又是怎樣的心理呢?
明確:自信、自豪、自尊
總結:十年艱辛換來自己靈魂的升華,十年悲苦讓瑪蒂爾德走出了虛幻的迷霧,回到了實實在在的生活,她生活得平靜坦然……
(8)探討作者對瑪蒂爾德持怎樣的態度:
①你認為作者對瑪蒂爾德持什么態度呢?
明確:諷刺;同情;贊賞
②主要態度是什么呢?
明確:諷刺
2.探討小說主題:
(1)總結:小說通過一個小職員的妻子瑪蒂爾德丟失項鏈的故事,諷刺了虛榮心和追求享樂的思想,揭露了資產階級思想對人們的毒害。
(2)關于這篇小說的主題,還有以下三種觀點.你同意哪一種,理由是什么?
①表現了小人物對命運的抗爭和毀滅。
②表現了小人物對命運的無能為力。
③表現了人生變幻無常的思想。
3.關于結尾。
有人認為,小說結尾不夠完美,沒有說出主人公瑪蒂爾德得知真相后的情況。你認為作者這樣處理好不好? 這是一種什么樣的藝術手法?
明確: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留下了懸念,產生回味無窮的藝術魅力。
“要把一篇小說的打擊力量放到最后,結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留給讀者豐富的二度創作空間。”
——留白藝術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琵琶行》
(四)作業:
《項鏈》歷來以構思新穎著稱,其戛然而止的結尾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請創造性地為它續寫一個結尾。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