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高三詩歌鑒賞,情感類題型梳理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三語文《高三詩歌鑒賞情感類題型梳理》重慶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高三語文《高三詩歌鑒賞情感類題型梳理》重慶兩江
一枝一葉總關情
-----高三詩歌鑒賞情感類題型梳理
教學目標:
1. 梳理詩詞鑒賞情感類題型。
2. 讓學生明確題型,并能夠規范解答,訓練答題技巧。 教學難點:
準確判斷詩歌情感,并能規范表達。 教學重點:
準確判斷題型,規范答題步驟。 教學過程:
一、研究考綱考題。 【2017考試大綱】
古詩文閱讀:分析綜合: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鑒賞評價: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2017考試說明】 題型示例
春日秦國懷古 周樸
黃交易網欲消魂,涇水縈紆傍遠村。牛馬放多春草盡,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積雪蒼山晚,煙伴殘陽綠樹昏。數里黃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樸(?---878):字太樸,吳興(今屬浙江)人。②消魂:這里形容極其哀愁。③涇水:渭水支流,在今陜西省中部,古屬秦國。縈紆:旋繞曲折。
(1)這首詩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
【答案】 1. 表現了懷古傷今之情。詩人春日眺望經水之濱,不見春草,只見古碑,行客之路盡是黃沙,想當年秦國何等強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國勢日衰,眼前一片荒涼,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賞析】春日里遙望荒郊,看著涇水曲折地流去,環繞著遠處的村落,無限愁緒從胸中升起。眾多的牛馬放牧,導致原上春草殆盡。耕破了田地,發現了古碑,證實了這里就是秦國故地。積雪茫茫的山巒,在黃昏中變得更加蒼茫;夕陽伴著云煙,讓樹林變得更加昏暗。行走好幾里路,還都是茫茫黃沙。太荒涼了,想想這秦地當年的繁盛,的確讓人不堪回首。
《春日秦國懷古》是晚唐人周樸的一首作品,此詩是一首懷古詩。詩的前六句描繪眼前之景,后兩句表達了懷古傷今之情。詩人春日眺望涇水之濱,不見春草,只見古碑,行客之路盡是黃沙,想當年秦國何等強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國勢日衰,眼前一片荒涼,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這首詩在格律上用韻規范,對仗工整,在寫作技巧上采用了觸景生情、寓情于景、寫哀景抒哀情的手法,在情感上則蘊含了一種低沉、落寞的思想情緒。 二、總結思考方向。
我們是如何從詩歌中看出這些情感的呢?小組討論,總結。
教師總結:從以下的八個點突破詩歌情感。
題目、冷暖色調、意象、詩眼、關鍵詞、典故、作者生平、注釋 三、常見題型舉例
目前,關于情感類題目有些什么題型呢?我們來開開眼界。
1.(新課標卷II)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題目。
含山店夢覺作 [唐]韋莊
曾為流離慣別家,等閑揮袂客天涯。燈前一覺江南夢,惆悵起來山月斜。
宿漁家 [宋]郭震
幾代生涯傍海涯,兩三間屋蓋蘆花。 燈前笑說歸來夜,明月隨船送到家。
[注] ①韋莊(約836-910):字端己,長安杜陵人(今陜西西安東南)人。曾流離吳越等地。②郭震:字希聲,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詳。 這兩首詩都寫到了“燈前”,請說說這兩個“燈前”分別表達了什么情感? 雖然兩首詩都寫到“燈前”,但是,這兩處“燈前”所表達的詩人的感情是不同的。韋詩的 “燈前”透露出詩人的孤獨與無奈。郭詩的“燈前笑說”描寫了漁人待客的熱情,主客之間無拘無術、愉快交談的生活情象,從而引出了下文漁人笑說的內容,用平易樸素的語言表達出艱辛人生中的詩意美。
2.(北京卷)閱讀下面詩歌,完成題目。
奉陪鄭駙馬韋曲【1】 杜甫
韋曲花無賴,家家惱煞人。綠樽須盡日,白發好禁【2】春。 石角鉤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時占叢竹,頭戴小烏巾。
注釋:【1】韋曲:唐代長安游覽勝地。杜甫作此詩時,求仕于長安而未果。【2】禁:消瘦。
前人引《南史》注詩中“小烏巾”:“劉巖隱逸不仕,常著緇衣小烏巾。”結合這一注解,談談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要點一:借向往隱居生活,表達對韋曲春景的喜愛。(或:因韋曲春色美景而生隱居山林之情)要點二:隱含求仕未果的復雜心情。
3.(2016年高考全國卷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題目。
金陵望漢江 李白
漢江回萬里,派作九龍盤①。 橫潰豁中國,崔嵬飛迅湍。 六帝淪亡后②,三吳不足觀③。 我君混區宇,垂拱眾流安。
今日任公子,滄浪罷釣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長江在湖北、江西一帶,分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吳,古吳地后分為三,即吳興、吳郡、會稽,④這兩句的意思是,當今任公子已無須垂釣了,因為江海中已無巨魚,比喻一無危害國家的巨寇。任
公子是《莊子》中的傳說人物,他用很大的釣鉤和極多的食餌釣起一條巨大的魚。
詩中運用任公子的典故,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作者以水無巨魚代指世無巨冦,表達了對大唐一統天下、開創盛世偉績的歌頌。‚作者自比任公子,覺得平盛世沒有機會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絲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失落。
4.(新課標卷Ⅰ)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
阮郎歸 無名氏①
春風吹雨繞殘枝,落花無可飛。小池寒淥欲生漪,雨晴還日西。 簾半卷,燕雙歸。諱愁無奈眉②。翻身整頓著殘棋,沉吟應劫遲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觀。②諱愁:隱瞞內心的痛苦。③劫:圍棋術語。
9.末尾兩句表現 了詞中人物什么樣的情緒?是如何表現的?請簡要闡述。(6分)
參考答案
奠定了詞的情感基調。春風吹雨,殘紅滿地,詞一開始就給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來寫風雨雖停,紅日卻已西沉,凄涼的氛圍非但沒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層暗淡的暮色。
【答案】末尾兩句表現了詞中人物思緒紛亂、無法排遣的愁情。是通過人物自身的動作來表現的。回身整理殘棋并想續下,借以轉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猶豫不決,落子遲緩。
5.(重慶卷)閱讀下面這首散曲,然后回答問題(7分)
商調·黃鶯兒·贈燕 [清]張漸
花落意難堪,向泥中,著意銜,攜歸畫棟修花口。珠簾半緘, 烏衣半摻,最難消王謝堂前憾。語呢喃,千般訴說,只有老僧諳。
[注]花口:指初開的花。因花開時如口張狀,故稱。
散曲中的燕子為何不銜泥而銜花?作者這樣寫抒發了怎樣的情?(4分) 【答案】憐惜花朵零落,銜花去修補彩繪的房梁上彩繪的花朵。抒發了惜花傷春、痛惜衰敗的感情。
【解析】本題考查“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攜歸畫棟修花口”即修補房梁上斑駁的花朵,“落花”表明是春末。前四句寫燕子惜花故銜花,實則寄托了作者惜花傷春之情。后四句通過寫“烏衣巷”的衰落,“王謝”家族的沒落以此抒發痛惜衰敗之感。 6、(2014安徽卷)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8~9題。
阮郎歸 西湖春暮 [南宋]馬子嚴
清明寒食不多時,香紅漸漸稀。番騰①妝束鬧蘇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兩兩叫船兒,人歸春也歸。 [注]①番騰:同“翻騰”。②凌波: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 8.這首詞通過人物動作神態表現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4分) 【解析】本題考查了古代詩詞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對詩歌人物形象的情感進行分析,是這道題的答題方向,然而題干還指明了分析的切入口,那就是人物動作神態描寫。因此,考生解答這道題,首先必須從詞作中找到詞人對西湖游人描寫的文字,然后去揣摩不同動作神態的人所具有的不同情感。 【示例】“番騰妝束鬧蘇堤”,人們在蘇堤上裝束鮮艷,翻騰熱鬧,想要留住春天,表達了留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寫觀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無法移步,表達了傷春之情;“三三兩兩叫船兒”,寫雨后春去,人們也紛紛叫船歸家,表現了對春歸的黯然心傷和無可奈何。
7.(江蘇卷)三、古詩詞鑒賞(11分)
休暇日訪王侍御不遇 韋應物
九日驅馳一日閑,尋君不遇又空還。怪來詩思清人骨,門對寒流雪滿山。
(1)請簡要分析第一首詩中作者情緒的變化過程。(3分) 唐制,官吏每旬休假一日。這首第一句詩人敘寫自己的一旬中九天為官務奔忙,好不容易迎來了一個休假日。
第二句寫詩人利用休假日去拜訪友人王侍御,不料撲了個空。“不遇又空還”五字把詩人滿心歡喜尋訪不遇的沮喪、懊惱表現得非常真切。 第三四句詩人宕開詩筆;從贊美友人詩思之清入手,進而襯托出友人不凡的人格。韋應物說:難怪友人的詩思如此清澈而沁人心骨,原來他所居住的環境如此清冷幽靜,不僅門對著潺潺溪流,仰頭還可看到白雪皚皚的山崗呢!末句妙語雙關,既是友人居住環境的具體描繪,又是友人詩思詩境的比況形容,其中透露出的對友人的欽慕之情宛然可見,韋作構思之妙,于此可窺一斑。
8.(遼寧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
點絳唇▪訪牟存叟南漪釣隱 周晉
午夢初回,卷簾盡放春愁去。晝長無侶,自對黃鸝語。 絮影蘋香,春在無人處。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硯梨花雨。
9.此詞寫春,有人讀出了愁,有人讀出了喜,請結合全詞談談你的理解。(6分) 答案一:此詞主要表達了春色惱人的孤獨惆悵之感。上片抒發了卷簾放愁愁仍在的無奈、缺少詩朋酒侶而自對鳥語的寂寞之情,下片抒發了大好春光無人欣賞的惋惜、吟詩而未成的遺憾、梨花飄落如雨的悵惘之情。 答案二:此詞主要表達了春景無限的欣悅自得之情。上片抒發了卷簾放去春愁的暢快、雖無友人卻獨對鳥語的悠然之情,下片抒發了飄飄絮影脈脈蘋香春在無人處的驚喜、梨花飄落如雨詩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答案三:此詞既有孤獨惆悵的春愁,又有春景無限的歡欣自得。例如上片有午夢
初回濃濃的春愁,也有自對鳥語趣味橫生的悠然;例如下片有春在無人處的驚喜,也有梨花飄落如雨的悵惘。
9. 閱讀下面兩首詩,按要求作答。〔8分)
暮春 [宋]黃庚
芳事闌珊三月時,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綿飄白東風老,一樹斜陽叫子規。
暮春山間 【宋]黃公度
緩步春山春日長,流鶯不語燕飛忙。桃花落處無人見,濯手惟聞澗水香。
(3)兩首詩都寫了暮春之景,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參考答案
(1)體現在三月花凋謝,柳絮飄飛,東風吹和子規啼叫上。
(2)①側面描寫,桃花落處無人看見,洗手時聞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②動靜結合。 (3)《暮春》通過寫落花、柳綿、斜陽、子規等暮春意象,表達了傷春之愁、流年之嘆;《暮春山間》寫作者緩步春山所見,描繪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現了作者的閑適之情。
10.閱讀下面的宋詩,完成8~9題。
內宴奉詔作 曹翰①
三十年前學六韜②,英名常得預時髦③。 曾因國難披金甲,不為家貧賣寶刀。 臂健尚嫌弓力軟,眼明猶識陣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風起,羞見盤花舊戰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將, ②六韜:古代兵書。 ③時髦:指當代俊杰。 ④陣云:戰爭中的云氣,這里有站陣之意。
9.這首詩與辛棄疾的《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題材相似,但情感基調卻有所不同,請指出二者的不同之處。(6分)
參考答案:①曹詩寫自己雖已年老,但報國之心猶存,重在表達“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詞通過追懷金戈鐵馬的往事,表達英雄白首,功業未成的悲慨。
11.(江西卷)閱讀下面一首宋詩,按要求回答問題。(8分)
被酒獨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覺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蘇軾
總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蔥葉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萬里意,溪邊自有舞雩風。
(2)請結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詩內容,分析這首詩表現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6分) 【答案】詩人被流放到萬里之遙的天涯(海南),處境艱難,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響和黎民百姓的熱情歡迎,因此表現出曾點曾經有的那種逍遙自在、隨遇而安的人生態度。或詩人被流放到萬里之遙的天涯(海南),處境艱難,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響和黎民百姓的熱情歡迎,因此仍然向往曾點描述的禮樂之治,表現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補充:①被酒——帶醉,剛喝過酒。 ②總角——形如今之小辮而短。
③口吹蔥葉——吹蔥是一種兒童游戲。 這三首詩作于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時蘇軾六十四歲,已貶謫儋州(州治在今海南島儋縣)兩年。他身為“罪人”,初期僦居官舍,后被逐出。幸得王介石等人的幫助,在城南“污池之側桄榔樹下”,筑了五間泥房以居。他和當地人民有很深的感情。詩中的子云、威、徽、先覺四個姓黎的,就是他在當地的好友。 詩篇淺易如話,毫不雕琢,又寫了最粗俗的東西,但讀起來使人感受的不是“淺俗”而是雅,不是“粗丑”而是美。把樸素內容寫得生動而富有風趣,于毫不經意間呈現出行云流水般的活潑姿態,確是大家氣格。
聞雁寄故人 徐鉉
久作他鄉客,深慚薄宦非。不知云上雁,何得每年歸。 夜靜聲彌怨,天空影更微。往年離別淚,今夕重沾衣。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