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華北聯合,共同體,同課異構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華北聯合共同體高中語文同課異構-說“木葉”盧佳秀通遼一中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華北聯合共同體高中語文同課異構-說“木葉”盧佳秀通遼一中
《說“木葉”》導學案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熟讀課文,勾畫出作者在文中提出的疑問句,理清作者思路。
2、能力目標:品讀詩句,結合作者在文中的論述分析理解“木葉”和“樹葉”的不同意味,通過把握“木”的藝術特征領悟詩歌語言具有暗示性的特質,并能舉一反三,學以致用。
3、情感目標:通過品讀探究古典詩詞名句體悟其中蘊藏著的藝術美和情韻美,提高學生審美品位。
預習案
一、 作者簡介:
林庚,字靜希,現代詩人、古代文學學者、文學史家。北京大學教授。1933年畢業于清華大學中文系。歷任廈門大學、燕京大學、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1933年秋出版了第一本自由體詩集《夜》,1934年以后,他作為一名自由詩體的新詩人嘗試新的格律體,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還出版過《春野與窗》、《問路集》等六部新詩集及古典文學專著《詩人李白》、《中國文學簡史》等。2006年10月4日林庚先生病逝于北京,享年97歲。
作為一名學者,林庚教授的研究主要涉及唐詩、楚辭、文學史等方面,顯示出詩人學者的獨有特色。他將創作新詩和研究唐詩完美地統一起來。在唐詩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論點是“盛唐氣象”。與“盛唐氣象”緊相聯接的,是他對盛唐詩歌的另一藝術概括--“少年精神”,其研究成果匯集在《唐詩綜論》里。林庚教授的楚辭研究和他的唐詩研究可稱為雙璧,《詩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是他多年研究楚辭的一部論文集。
二、熟讀全文,劃出文章1-3自然段中出現的疑問句,總結出文章核心問題。
三、篩選文中關鍵信息,回答“木葉”和“樹葉”有什么不同?完成下面表格:
意象 |
特征 |
引發了怎樣的聯想或感受 |
木葉
(落木) |
|
|
樹葉
(葉) |
|
|
(點撥:可從時令、場合、顏色、觸覺等各方面特征篩選比較兩者的不同及所引發的聯想和想象。)
附:文中詩句欣賞
1、“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屈原《九歌•湘夫人》
《湘夫人》是寫湘君與湘夫人相約但最終未能相見的故事。
裊裊:形容微風吹拂。洞庭:洞庭湖。波:微波泛動。木葉:枯黃的樹葉。
2、“
木葉下, 江波連,秋月照浦云歇山。秋思不可裁,復帶秋風帶。秋風來已寒,白露驚羅紈。節士慷慨發沖冠,彎弓掛若木①,長劍辣云端。”
①若木:傳說中昆侖山上的神木。 ——陸厥《臨江王節士歌》
這首詩由秋天的肅殺之景引發出內心的慷慨之情,秋思與壯心相互生發,唱出了一曲悲壯的節士之歌。詩的開端即以“木葉”、“江波”、“月浦”、“云山”等景物組成一幅氣象開闊、氣韻凄清的秋景圖。
3、“若夫氣霽地表,云斂天末,
洞庭始波,木葉微脫。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瀨;升清質之悠悠,降澄輝之藹藹。”——謝莊《月賦》
始:開始 微:漸漸、有一些
4、“
秋風吹木葉,還似洞庭波。 常山臨代郡,亭障繞黃河。
心悲異方樂,腸斷隴頭歌。 薄暮臨征馬,失道北山阿。”——王褒《渡河北》
“秋風”二句,渡黃河,秋風起,落葉紛紛揚揚,好似洞庭湖波涌起,景色好似江南。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故國的懷念和羈旅他鄉的感慨。
5、“
后皇嘉樹,橘徠服兮。” ——屈原《橘頌》
譯文: 橘啊,你這天地間的佳樹,生下來就適應當地的水土。
贊頌橘樹之美。“頌”是一種詩體,取義于《詩經》“風、雅、頌”之“頌”。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樹的生態和習性,運用類比聯想,將它與人的精神、品格聯系起來,給予熱烈的贊美。借物抒志,以物寫人,既溝通物我,又融匯古今,由此造出了清人林云銘所贊揚的“看來兩段中句句是頌橘,句句不是頌橘。”
6、古詩十九首 “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
奇樹:猶言美樹。 華:同花。 滋:繁盛也。
7、“楊柳亂成絲, 攀折上春時。
葉密鳥飛礙, 風輕花落遲。
城高短簫發, 林空畫角悲。曲中無別意, 并是為相思。”——蕭綱《折楊柳》
①楊柳:《折楊柳》曲。古詩文中常以楊柳喻送別情事!对娊·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②上春——即早春。③畫角——軍中吹器。④并——猶,總是的意思。
8、“
皎皎云間月,灼灼葉中華。豈無一時好,不久當如何。” ——陶淵明《擬古》
云間之月皎潔明亮,綠葉叢中繁花似錦,固然無比美好,但月盈必虧,花開必落,今日雖是花好月圓,但不久之后又當如何呢?
9、行役滯風波,游人淹不歸。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
寒園夕鳥集,思牖草蟲悲。嗟矣當春服,安見御冬衣。—南朝梁•柳惲《搗衣》
亭皋:水邊平地。隴首:山名,在今陜西、甘肅之間。
搗衣:不是洗衣,而是制衣前捶搗衣料使之平軟的工序。
10、盧家少婦郁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戌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誰為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沈佺期《古意》
詩寫的是一位少婦思念久戍邊塞未歸的丈夫。深秋九月的搗衣聲,催落樹上枯葉;丈夫守邊十年,她日夜懷想著遼陽。
11、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唐•杜甫《登高》
12、清晨發隴西,日暮飛狐谷。
秋月照層嶺,寒風掃高木。霧露夜侵衣,關山曉催軸。 君去欲何之?參差間原陸。一見終無緣,懷悲空滿目。——吳均《答柳惲》
“秋月照層嶺”四句想象柳惲旅途中的景象與經歷,極言其風霜霧露之苦。秋月照在層層的高嶺之上,令人感到凄清而幽冷,寒風吹拂著高高的樹木,枯黃的樹葉紛紛飄零。“掃”字下得極有力,使人想見寒風陣陣,木葉盡脫的景象,渲染出了邊地秋天的蕭殺氣氛。
13、
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羅家得雀喜,少年見雀悲。
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曹植《野田黃雀行》
史載,建安二十四年 (219),曹操借故殺了曹植親信楊修,次年曹丕繼位.又殺了曹植知友丁氏兄弟。曹植身處動輒得咎的逆境,無力救助友人,深感憤忿,內心十分痛苦,只能寫詩寄意。他苦于手中無權柄,故而在詩中塑造了一位“拔劍捎羅網”、拯救無辜者的少年俠士,借以表達自己的心曲。此詩開端,詩人以“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的意象渲染出濃郁的悲劇氣氛,隱喻當時政治形勢的險惡;而少年拔劍捎網的形象則寄寓著詩人沖決羅網、一試身手的熱切愿望。
14、《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 周邦彥
風老鶯雛,雨肥梅子,
午陰嘉樹清圓。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
人靜烏鳶自樂,小橋外、新綠濺濺。 憑闌久,黃蘆苦竹,擬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iàn)枕,容我醉時眠。
“午陰嘉樹清圓”,則是用劉禹錫《晝居池上亭獨吟》“日午樹陰正”句意,“清圓”二字繪出綠樹亭亭如蓋的景象。
15、“日暮風吹,
葉落依枝。 丹心寸意,愁君未知。”—[南唐]吳均《青溪小姑歌》
注:相傳蔣子文妹妹未嫁而死,舊有“開門白水,側近橋梁。小姑所居,獨處無郎”句。此為癡情女子假托的懷人之作。 青溪:水名,在今南京市,發源于鐘山。 小姑:漢秣陵尉蔣子文的第三個妹妹。
16、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見頻。 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親①。
——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②》
[注釋] ①分(fèn):情誼。蔡家親:也做霍家親。晉羊祜為蔡邕外孫,這里借指兩家是表親。 ②見宿:留下住宿。
17、《美女篇》曹植
美女妖且閑,采桑歧路間。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瑯玕。明珠交玉體,珊瑚間木難。羅衣何飄搖,輕裾隨風還。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行徒用息駕,休者以忘餐。借問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樓臨大路,高門結重關。容華耀朝日,誰不希令顏?媒氏何所營?玉帛不時安。佳人慕高義,求賢良獨難。眾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觀?盛年處房室,中夜起長嘆。
《美女篇》以絕代美人比喻有理想有抱負的志士,以美女不嫁,比喻志士的懷才不遇。含蓄委婉,意味深長。其實美女所喻之志士就是曹植自己。所以,清人王堯衢說:"子建求自試而不見用,如美女之不見售,故以為比。"(《古唐詩合解》卷三)
探究案
一、作者的分析為我們鑒賞詩歌提供一個重要思路,根據作者觀點與思路,請同學們選取以下兩組意象中的任一組,誦讀、品味其暗示性情韻義,然后分小組交流、討論,并將小組討論結果整理到表格中。
注:可選取其中一句或歸納整合幾句,亦可進行對比探究。
1、水:
①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
②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李白《將進酒》
③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白居易《暮江吟》
④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虞美人》
⑤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秦風•蒹葭》
⑥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迢迢牽牛星》
⑦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曹操《觀滄!
⑧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杜甫《登岳陽樓》
2、花
①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②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秦觀《千秋歲》
③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李煜《相見歡》
④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 ——李賀《將進酒》
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
⑥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地盡帶黃金甲。 ———黃巢《菊花》
⑦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李清照《聲聲慢》
⑧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二、寫下你學習本課的收獲和你尚且存在的疑問,并對本課學習情況做總結。
收獲:
疑問:
學習狀態:A優( ) B良 C及 D需改進( )
(說明:在選項上畫對勾。A項后的括號內寫上亮點;D項后的括號內寫上需要改進的方面)
三、作業:
朱光潛先生的《咬文嚼字》談的是煉字的藝術,林庚先生的《說“木葉”》講的是對詩歌語言暗示性情韻義的探究,兩篇文章對我們在古詩詞鑒賞時都有很強的指導性。請同學們結合兩篇文章所學,從下方選取任一角度,對杜甫的《登高》進行賞析,寫一段不少于150字鑒賞性短文。
角度一:對《登高》中前兩聯出現的意象進行分析,探尋其暗示性情韻義;
角度二:對“萬里悲秋常作客”中“悲”字進行賞析,分析詩人在詩中表達了哪些復雜的感情。
檢測案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組是( )
(1)它的鮮明的形象,影響了此后歷代的詩人們,許多為人傳誦的詩篇正是從這里得到了________。
(2)在這里我們乃看見“木葉”是那么突出地成為詩人們筆下________的形象。
(3)自從屈原以驚人的天才發現了“木葉”的________,此后的詩人們也就再不肯輕易把它放過。
A.啟示 鐘愛 奧秘 B.啟發 鐘愛 奧妙
C.啟發 喜愛 奧秘 D.啟示 喜愛 奧妙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虛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惟其因為詩歌語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木葉”與“樹葉”有了這么大的差別。
B.姚雪垠同志的宏偉創作計劃及其老當益壯、埋頭苦干的精神,使與會者無不受到教育和鼓舞。
C.在對這些問題作了一定分析之后,從而思考深層問題是十分必要的。
D.寧可將可寫長篇的材料縮成短篇,決不可將短篇的材料拉成長篇。
3.下列各句中成語運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
A.“木”與“樹”在概念上原是相去無幾的,然而到了藝術形象的領域,這里的差別就幾乎是一字千里。
B.有時書中的人物命運,引起我的沉思和聯想,凝視著窗外神秘的夜空,不免出神入化。
C.這篇文章內容淺顯,未必有什么值得大家反復推敲的微言大義。
D.中學生對一些字詞的理解常常自以為確鑿無誤,一經老師點撥,方知大謬不然。
閱讀文章第二自然段,回答后面的問題。
4.“可見洗練并不能作為‘葉’字獨用的理由”,作者是如何得出這一結論的?
5. “而在詩歌的語言中,乃又不僅限于‘木葉’一詞而已。”這句話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6. 對這段文字表達的中心意思,概括最準確的一項是( )
A.我國古代詩歌中有用“樹”的,有用“葉”的,但很少用“樹葉”。
B.我國古代詩歌中大量的用“木葉”,又發展到用“落木”。
C.洗練并不能作為“葉”字獨用的理由。
D.中國詩歌的語言豐富多彩,“木葉”是其中的小小一例。
拓展案
像海洋的生出珊瑚樹的枝/像橄欖的明凈吐出青的果
秋天的熟人是門外的歲月/當寧靜的原上有零星的火
清藍的風色里早上的凍葉/高高的窗子前人忘了日夜
你這時若打著口哨子去了/無邊的顏料里將化為蝴蝶
——林庚《秋之色》
■袁行霈\中國古典詩歌的多義性
情韻義
中國古典詩歌的語言,經過無數詩人的提煉、加工和創造,擁有眾多的詩意盎然的詞語。這些詞語除了本身原來的意義之外,還帶著使之詩化的各種感情和韻味。這種種感情和韻味,我稱之為情韻義。情韻義是對宣示義的修飾。
詞語的情韻是由于這些詞語在詩中多次運用而附著上去的。凡是熟悉古典詩歌的讀者,一見到這類詞語,就會聯想起一連串有關的詩句。這些詩句連同它們各自的感情和韻味一起浮現出來,使詞語的意義變得豐富起來。而這種種豐富的情韻義,往往難以用訓詁的方法予以解釋,也是一般詞典中難以包括的。
例如“白日”,除了指太陽以外還帶著一種特殊的情韻。曹植說“驚風飄白日”(《箜篌引》);左思說“皓天舒白日”(《詠史》其五);鮑照說“白日正中時,天下共明光”(《學劉公幹體》其五);李商隱說“白日當天三月半”(《無題》)。“白日”這個詞有一種光芒萬丈的氣象,用白形容太陽的光亮,給人以燦爛輝煌的聯想。盛唐詩人王之渙《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一開頭的“白日”二字和詩里那種樂觀向上的精神正相吻合。這首詩所寫的景色是日落黃昏時的景色,但絲毫也沒有黃昏時分的蕭瑟、暗淡和朦朧,而是給人以輝煌燦爛的感覺。詩里激蕩著對于光明的留戀和追求,是那一輪當空四照無比輝煌的“白日”,漸漸地隱沒于山后了,所以要“更上一層樓”,追上那將要隱去的白日,追回那光輝壯麗的時光。此中的意味是何等深長!
“綠窗”,意思是綠色的紗窗。但是它在詩詞中另有一種溫暖的家庭氣氛,閨閣氣氛。如劉方平的《夜月》:“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李紳的《鶯鶯歌》:“綠窗嬌女字鶯鶯,金雀婭鬟年十七。”溫庭筠的《菩薩蠻》:“花落子規啼,綠窗殘夢迷。”韋莊的《菩薩蠻》:“勸我早歸家,綠窗人似花。”蘇軾的《昭君怨》:“誰作桓伊三弄,驚破綠窗幽夢。”
“拾翠”,意思是拾取翡翠鳥的羽毛,古時以為飾物。如果只從字面上理解,意思很簡單?墒窃谠娫~里,“拾翠”卻是一個飽含著感情和韻味的詞語。這個詞最早可能見于曹植的《洛神賦》:“爾迺眾靈雜遝,命儔嘯侶,或戲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寫的是一群女神在水邊的活動。她們的美麗,她們的風采,她們那種飄飄然的儀態,通過采珠和拾翠等活動很生動地表現了出來。此后詩詞中出現“拾翠”這個詞,便常常和年輕美貌的女子聯系在一起,和水邊綺麗的風景聯系在一起,和美好的回憶聯系在一起,令人產生懷念和向往之情。如杜甫《秋興》其八:“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是對安史之亂以前長安的和平安定生活的美好回憶。孫光憲《八拍蠻》:“越女沙頭爭拾翠,相呼歸去背斜陽。”宛如一幅美麗的圖畫。張先《木蘭花》:“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李甲《帝臺春》:“憶得盈盈拾翠侶,共攜賞、鳳城寒食。”寫婦女春日在水邊的嬉游,也很有氣氛。
又如“南浦”,大水有小水別通叫浦,也就是水流分支的地方,“南浦”無非是南邊的一個浦口,它本來的意義很簡單。屈原在《九歌•河伯》里說:“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經他用后,“南浦”便染上了離愁別緒,有了更豐富的情韻。后代詩人再寫送別的時候便常常用這個詞。而一寫到浦口,便總是用“南浦”,似乎東浦、西浦、北浦都不夠味了。如江淹《別賦》:“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白居易《南浦別》:“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范成大《橫塘》:“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辛棄疾《祝英臺近》:“寶釵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
“憑欄”“倚欄”,意思是依靠著欄桿,但是詩詞中用“憑欄”“倚欄”,卻有多種意味,或表示懷遠,或表示吊古,或抑郁愁苦,或悲憤慷慨。杜牧《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員外》:“聞君亦多感,何處倚欄桿?”正說明倚欄或憑欄是一種寄寓感情的方式,而這兩個詞也隨之染上了濃郁的感情和韻味。如李璟《攤破浣溪沙》:“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無限恨,倚欄桿。”李煜《浪淘沙》:“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馮延巳《鵲踏枝》:“一晌憑欄人不見,鮫綃掩淚思量遍。”姜夔《點絳唇》:“今何許,憑欄懷古,殘柳參差舞。”岳飛《滿江紅》:“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這些詩句中的“憑欄”都是和某種激動的感情聯系在一起的。
又如,“板橋”就是木板橋,卻比“木橋”更有詩味兒。劉禹錫《楊柳枝》:“春江一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溫庭筠《商山早行》:“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板橋”這個詞也有一種特殊的情韻,換成“木橋”就索然無味了。
由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詩歌語言的情韻義是由于詩人反復使用而逐漸涂上去的。這種情韻在詩里所起的作用,有時甚至比詞語原有的意義更重要,它可以給人以多方面的啟示和聯想,使詩的含義更加豐富飽滿。
但是在使用這類富有情韻義的詞語時,也需要加以創新,使它們不至于成為陳詞濫調;要以充沛的思想感情來駕馭它們。正如章學誠所說:“譬彼禽鳥,志識其身,文辭其羽翼也。有大鵬千里之身,而后可以運垂天之翼;安鳥雀假雕鶚之翼,勢未舉而先躓也,況鵬翼乎!故修辭不忌夫暫假,而貴有載辭之志識,與己力之能勝而已矣。”《文史通義》內篇四《說林》,嘉業堂本《章氏遺書》卷四。例如,“丁香結”喻指心中郁結的憂愁,李商隱《代贈》:“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李珣《河傳》:“愁腸豈異丁香結?因離別,故國音書絕。”牛嶠《感恩多》:“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李璟《攤破浣溪沙》:“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都是在這個意義上使用“丁香結”的。但也有從另外的角度下筆的,陸龜蒙《丁香》:“江上悠悠人不問,十年云外醉中身。殷勤解卻丁香結,縱放繁枝散誕春。”“解卻丁香結”就是使丁香的花苞開放,丁香花一開,春意才更熱鬧而濃郁。這首詩運用富有情韻的詞語,而用法有所創新,使人覺得十分新鮮。
■林庚\《青與綠》
“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草與柳在古代詩詞中一直經常這樣地同時并見,要說明其間的緣故,根本上還是因為都涉及春天。“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柳樹是代表著春風的,而草則又與春風共其命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春回大地的信息,首先就體現在草與柳的變化上。“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只是那么一星星若有若無的草的痕跡,便宣告了春天的來臨。“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柳枝上剛萌發出點點的細葉,料峭的春風便已來到了人間。這個細葉,詩詞中又稱為“柳眼”,仿佛在說碧玉妝成的柳樹,忽然從睡夢中一覺醒來,睜開了眼睛,同時也就是春天的開始了。所謂“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草透出了綠意,柳睜開來眼睛,這是多么富于生意的綠色世界啊。
世界是綠色的,可是詩人卻愛說“青青河畔草”,“青青夾御河”,“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柳色新”自是嫩綠色,所謂“看盡鵝黃嫩綠,都是江南舊相識”,可是卻非說“青青”不可。春天叫做青春;“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青春復隨冠冕入,紫禁正耐煙花繞”。而春游也叫做踏青,卻不說踏綠。春天喚做青陽,春神名曰青帝,少年稱為青年,那么到底是誰代表著春天呢?
綠與青原是相近的顏色,所以青天又稱碧落、碧空,碧也就是綠。綠草可以稱為青草,綠柳卻不能稱為青柳,但是“天官動將星,漢地柳條青”卻又正是好詩。“春晚綠野秀”,這綠野卻很少稱之為青野。大概由于綠指的是具體的現實的世界,而青則仿佛帶有某種概括性的深遠意義。綠原是一種和諧的色調,在萬紫千紅的春天,綠乃是多樣統一的典范。而青則更為單純,凝凈,清醒,永久,松樹因此就都稱為青松。所謂青山綠水,何嘗不正是兩種性格的說明呢?這里或者會給我們帶來一點生活中的啟發嗎?誰不愿意青山不改、青春常在呢?但這只是一種理想,從現實到理想,從具體性到概括性,本來是綠的卻說成是青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青青。
寫于1983年立春
(選自《唐詩綜論》,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版)
■【推薦閱讀】
Ø 《林庚評傳》 馬嘶 著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年
Ø 《唐詩綜論》 林庚 著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
說課稿
各位專家、各位老師大家下午好,我是通遼市第一中學的語文教師盧佳秀,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林庚先生的文藝評論《說木葉》,下面我將從教學設計、課堂模式和教學反思三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
第一,教學設計。《說木葉》這篇課文選自高中語文必修5第3單元,本單元所選都是文藝評論和隨筆。本文著重分析了中國古典詩歌多用“木葉”而不用“樹葉”, 通過對比論證、旁征博引,從而闡發了古典詩歌語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質。但是因為文中引用了大量前人的詩句,無形之中給學生在閱讀中造成了障礙,但是當我們在把握單元教學要求和深入研讀課文之后,不難發現,文章并不是要來鑒賞這些詩句,而是運用這些詩句來證明觀點。所以,我制定了這樣的學習目標,1、勾畫疑問句,理清作者思路;2、通過對比木葉和樹葉的不同,把握木葉的特征進而領悟詩歌語言具有暗示性的特質,引導學生運用抓特征的方法舉一反三,學以致用。這樣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們不糾纏在文中生僻的詩句之中,可以整體把握文章,領會作者真正的寫作意圖。進而達到從古詩詞中生成個性化的審美體驗,而加深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
第二、課堂模式?茖W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而在實踐中我逐漸發現這種四設計六環節的課堂教學模式是很符合新課改的要求的,他讓我更多的感受到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而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應該做的“教會學生學會學習”,與其告訴他,不如讓學生們自己去品味去體會去發現,在交流探討中互相補充互相指導,這種方式真的可以讓學生自己學有所得,而且每一次展示的經歷都會讓孩子很有成就感,他所得到的知識也會扎根在他的學習經驗中。
第三、教學反思。第一、在今天的課堂上,通遼實驗中學高二十五班的孩子們表現得非常好,無論在預習上還是在展示過程中,甚至在課堂的生成過程中都展現出來他們很好的語文素養,但是我在給孩子們的回答做評價的時候卻顯得太過的籠統和單一,沒有能具體而深刻的對每個同學進行個性化的點評,留下遺憾,第二、在對待學生的個別回答時,我只是匆忙地給予了肯定,而忽略了其他學生的感受,未能顧及其他的學生是否聽懂了他的答案,是否認同他的答案,從這一點上看來,也值得我深刻地反思;第三、在處理文本時,沒有深入研究這種暗示性究竟從何而來,只是不斷強化怎樣去把握暗示性,那得出來的暗示性可能就會顯得比較生硬。不過,正因為有了這樣的經歷,才讓我更清楚看到其他優秀老師課堂的亮點和自身的不足,取其之長補己之短,這也應該就是同課異構真正的目的所在。
再次感謝各位專家,各位老師,希望能給予給多更具體的指導,再次感謝通遼實驗中學高二15班的老師和孩子們,謝謝大家。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華北聯合,共同體,同課異構”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華北聯合共同體高中語文同課異構-說“木葉”盧佳秀通遼一中”,所屬分類為“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華北聯合共同體高中語文同課異構-說“木葉”盧佳秀通遼一中”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992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