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華北,聯合共同體,同課異構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華北聯合共同體高中語文同課異構-說“木葉”閆志菲通遼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華北聯合共同體高中語文同課異構-說“木葉”閆志菲通遼新城實驗
課題 | 說“木葉” | |||||||
科目 | 語文 | 教學對象 | 高中二年級 | 教師 | 閆志菲 | |||
一、教學目標(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 | ||||||||
知識與技能: 1、篩選信息,比較歸納,認識木葉這一藝術形象。 2、理解本文借說“木葉”的藝術特征,實質是談詩歌語言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1、誦讀法、篩選信息法理清作者觀點,了解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質,進而提高鑒賞古典詩歌的能力。 2、通過比較、聯系,理解引用詩詞中的意象及情感,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品味詩句,感悟詩歌語言暗示性帶來的豐富意蘊,喚起學生對古典詩詞的熱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 |
||||||||
二、教學重點 | ||||||||
1、快速閱讀與精讀結合,鍛煉學生提取課文關鍵信息的能力、總結歸納分析的能力; 2、拓展訓練,讓學生學會運用文中闡述的知識品味詩歌的意象和情感。 |
||||||||
三、教學方法 | ||||||||
一切活動以學生為中心,主要采用學案輔助法、激趣導入法、問題引導法、歸納比較法、探究討論法、拓展延伸法等教法促進教學生成。 | ||||||||
四、課時與教具 | ||||||||
【課時】一課時 【教具準備】 說“木葉”學案、教學課件、投影 |
||||||||
五、教學過程 | ||||||||
教學過程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 | |||||
導入新課 |
大屏幕出示 《尋隱者喜遇》 |
認真看,動腦思考 |
【設計意圖】用學生熟悉的詩歌與改作對比入手,引發學生的思考,提高學生的關注度,把學生注意力吸引到本節新授內容上來 【資源準備】教師自制課件;大屏幕投影 |
|||||
講授新課 預習展示 |
對學生所填表格指導性的點評,引導學生通過與“落木”的比較完整理解“木葉”這一形象。 | 小組合作、交流,完善預習作業中的表格,比較歸納“木葉”與“樹葉”、“木”與“樹”藝術形象的差別。并進行展示、說明。 |
【設計意圖】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結合,鍛煉學生提取課文關鍵信息的能力。 【資源準備】教師自制課件;大屏幕投影 |
|||||
講授新課 合作探究 |
引導學生探究文章的寫作目的,深入理解詩歌語言的暗示性。 |
先獨自思考,再小組合作:速讀5、6段,深入理解“詩歌語言的暗示性”,并舉例說明。 |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探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他人合作意識;鍛煉學生學以致用、舉一反三的能力 【資源準備】教師自制課件;大屏幕投影 |
|||||
拓展練習 | 引導學生運用本課學到的新知識、新能力重新認識熟悉的形象。 | 根據詩歌語言暗示性的特點,賞析《江雪》和《漁歌子》兩首詩歌中的漁翁形象。 |
【設計意圖】鞏固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與能力,做到新老銜接,融會貫通。 【資源準備】教師自制課件;大屏幕投影 |
|||||
課后作業 | 《咬文嚼字》指出文學作品中的文字往往有聯想的意義,本文談到詩歌語言的暗示性問題,二者的意思是一樣的。在我國詩歌中,如“梅”“柳”“草”等,都具有暗示性,能引起聯想。請同學們課下進行搜集梳理,并運用今天學到的知識去理解詩歌。 | 認真完成課后作業 | 【設計意圖】鞏固學生本課學習成果,有助于學生形成鑒賞詩歌的能力。 | |||||
課堂總結 | 東坡有云:“言有盡而意無窮者,天下之至言也”。詩歌本身就是一門含蓄的藝術,今天大家所得甚多,希望通過這節課大家能更喜歡詩歌,更希望大家能夠運用今天學到的知識去理解詩歌,與詩人做心靈的溝通。 | 邊聽邊思考 | 【設計意圖】肯定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果,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把本節課所講授的知識加以鞏固,進一步形成能力。 | |||||
板書設計 |
![]() ![]() 概念上原是 藝術形象 相去無幾 一字千里 樹:飽滿綿密 暗示性 |
【設計意圖】將課堂內容簡潔明了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掌握文章的重點 |
形象 | 相關詩句 | 形象特點 |
木葉 | ||
樹葉 | ||
木 | ||
樹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