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鼓樂鏗鏘
所屬欄目:高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音樂人音版音樂鑒賞第六節鼓樂鏗鏘 打溜子《錦雞出山》賞析_江蘇省 - 蘇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音樂人音版音樂鑒賞第六節鼓樂鏗鏘 打溜子《錦雞出山》賞析_江蘇省 - 蘇州
打溜子《錦雞出山》賞析
教材:人民音樂出版社《音樂鑒賞》第三單元第六節
教學內容分析:
打溜子又稱“打圍鼓”、“打家伙”,是土家族地區流傳最廣的一種古老的民間器樂合奏,它歷史悠久,曲牌繁多,技藝精湛,表現力豐富,是土家族獨有的藝術形式。
《錦雞出山》是一首根據湖南土家族人民喜聞樂見的民間音樂“打溜子”改編的樂曲。情緒上樂觀開朗、積極向上。樂曲以錦雞為描寫對象,通過幾種打擊樂器特有的音色及多變的演奏技法,生動地刻畫了錦雞的各種生活動態,并借此表現了土家族人民熱愛生活的樂觀情趣。《錦雞出山》全曲設五個小標題,分別是“山間春色”、“結隊出山”、“溪澗戲游”、“眾御頑敵”、“榮歸”,并借小標題劃分了樂曲的段落。在一定程度上,這些小標題提示了樂曲所表現的音樂場景。
教學對象分析:
本課內容為土家族“打溜子”,音樂風格明顯,個性突出。作為當代高中生,他們喜愛現代音樂中打擊樂器鮮明節奏所帶來的強烈動感,但對于民間打擊樂的種類、作品卻又知之甚少。高中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不喜歡墨守成規,對“新鮮”的事物感興趣,樂于動手實踐。根據學生的特點,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上,旨在營造合理的學習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結合視、聽、奏、唱、創、說等多種體驗方式引導學生逐步感受民間器樂的魅力,學習掌握相關的音樂知識。
教學目標:
1.欣賞根據湖南土家族“打溜子”改編的器樂曲《錦雞出山》,了解“打溜子”這一民間器樂合奏形式,認識“打溜子”常用的四件樂器、體會其演奏特點及合作關系,了解“擠鈸”這一絕招技藝。
2.在聆聽、探究、體驗、合作等過程中感受樂曲《錦雞出山》表現的音樂場景和音樂情緒,體會音樂要素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知道“螺螄結頂”這一民間音樂創作手法,感受音樂中蘊含的數學美。
3.感受“打溜子”的藝術價值,領略土家族民間音樂文化的豐厚,增強熱愛生活的樂觀情趣,增進對民族音樂的喜愛之情。
2
教學重點:
賞析民間器樂合奏“打溜子”《錦雞出山》。
教學難點:
體會“打溜子”的演奏特點及樂器間的合作關系。
教學過程:
一、走近土家——尋音
1.教師演唱《這就是我的土家族》,學生伴隨歌聲結合音畫了解土家族的風土人情。
2.聆聽《錦雞出山》音樂片段,初步感受“打溜子”這種民間器樂形式。 3.初步了解“打溜子”以及常用的四件樂器。 4.揭示課題。
5.觀看《錦雞出山》視頻片段,直觀地了解“打溜子”。 6.學生合作,嘗試“打溜子”。 譜例:
7.了解“打溜子”的藝術價值。
【設計意圖】教師的演唱、音畫的結合能非常直觀地將學生帶入原生態的土家族,讓他們身臨其境地了解土家文化。在聆聽、觀看、實踐、交流中學生逐步了解“打溜子”這一民間器樂合奏形式。
二、走進土家——聽樂
(一)分段賞析打溜子《錦雞出山》 第一段:山間春色 譜例:
3
1.初次聆聽,學生通過老師的動作提示了解樂句的特點。
2.結合圖像了解“螺螄結頂”這種民間器樂創作手法,感受其音樂氛圍。 3.在師生交流中分析音樂情緒,得出段落標題。
第二段:結隊出山
1.聆聽音樂,在律動中感受錦雞出山時的狀態。
2.師生交流,通過節奏型的體驗感受錦雞歡快、神氣地結隊出山的情景,得出段落標題。
第三段:溪澗戲游 譜例:
1.初次聆聽,了解音樂的四個部分,通過象聲詞的引導關注鈸更多的演奏方法。
2.學生分成四組,探究鈸的不同演奏方法。
3.再次聆聽,結合鈸的演奏方法體會音樂場景,得出段落標題。
第四段:眾御頑敵
1.初次聆聽前半部分,在教師的引導下關注速度、力度、節奏等音樂要素的特點。
2.結合溜子譜復聽音樂,關注頭鈸和二鈸的演奏方法。 譜例:
3.了解打溜子的絕招技藝——“擠鈸”(在土家,人們把頭鈸和二鈸用閉鈸捂音的手法進行前后拍快速交替演奏稱為“擠鈸”),師生合作體驗。
4.再次聆聽,感受音樂場景。師生合作表演錦雞們“伺機待發”、“你追我趕”、“仰天長嘯”等場景,揭示段落標題。
【設計意圖】走進土家,分段欣賞《錦雞出山》,通過聆聽感受、問題思考、師生對話、合作實踐等活動加深學生對打溜子的理解,引導學生關注音樂
4
創作手法、音樂要素的變化,體會音樂所表現的場景,豐富學生的音樂體驗,激發學生對打溜子的學習興趣。
(二)介紹土家民間藝術大師田隆信及創編《錦雞出山》的背景
師:田隆信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打溜子”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被譽為“土家族音樂的活靈魂”。生于1942年。幾十年間,他收集整理了230多個土家族打溜子曲牌。1983年根據民間溜子曲牌,以土家族的吉祥鳥“錦雞”作為主題,田隆信創作編配了《錦雞出山》這部走向世界的打溜子經典之作。
(三)完整欣賞《錦雞出山》
1.結合土家族民間藝訣完整欣賞《錦雞出山》視頻并簡介最后一個段落“榮歸”。
土家民間藝訣:頭鈸二鈸對面講話,大鑼故意從中打岔,只有馬鑼貓跳狗跳,到處找些空子來插。
2.學生交流并歸納打溜子四件常用樂器之間的合作關系。
三、眷戀土家——贊歌
1.音畫結合、圖文并茂地介紹土家十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觸動學生情感上的升華。
2.欣賞譚盾的《地圖》片段,感受打溜子的藝術價值,獲得情感上的共鳴。 【設計意圖】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土家十項非遺,引發學生對土家這片土地的深深贊嘆之情,增進對土家音樂文化的熱愛之情。通過對音樂大師譚盾的作品欣賞,引發學生深層次地思考,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喜愛之情。
5
教學流程設計:
走近土家—尋音
走進土家—聽樂
眷戀土家—贊歌
音畫結合,了解土家風土人情
聆聽與觀看、實踐與交流: 什么是“打溜子”?
激發興趣
初步感受“打溜子“
分段賞析
介紹土家民間藝術大師田隆信及創編背景
完整欣賞
音畫結合,介紹土家十項非遺項目
欣賞譚盾作品《地圖》, 感受打溜子的藝術價值
山間春色 結隊出山
溪澗戲游 眾御頑敵
榮歸
體驗與感悟
激發情感 獲得共鳴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