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獨特的民族風
所屬欄目:高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音版高中音樂音樂鑒賞模塊第三節《獨特的民族風》陜西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音版高中音樂音樂鑒賞模塊第三節《獨特的民族風》陜西省優課
高一音樂鑒賞
第二單元 第三節
獨特的民族風——遼闊的草原
一、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與體驗,激發學生對蒙古族民歌、舞蹈的興趣,同時也是對民族多元文化的情感提升,從而增強同學們的民族自豪感及愛國情懷。 2、知識與技能
通過欣賞、對比式的聆聽、感受及模唱蒙古族兩 首民歌,用音樂要素歸納、總結蒙古族“長調”“短調” 音樂體裁的風格特點,同時了解蒙古族民族器樂以及體 驗蒙古族代表性舞蹈元素。 3、過程與方法
通過師生共同聆聽、模唱、用肢體語言感受音樂;
教師進行引導;師生相互討論探究音樂的表現要素及學 科性等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充分參與課堂,發揮主觀能 動性。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通過欣賞、聆聽和感受《遼闊的草原》和《嘎達梅林》兩首
極具代表性的蒙古族民歌,了解蒙古族“長調”“短調”體裁的 音樂風格特點。 2、教學難點:
用音樂要素分析、歸納“長調”“短調”體裁的音樂風格特
點。 三、教學方法
情境創設法、講授法、口傳身授法、陶冶法、對比法、討論探究法等 四、學情分析
高中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觸感敏銳,不喜歡墨守成規,對事物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蒙古族民歌在他們的初中階段就已有了初步的接觸,至今應還留有一些印象。因此,對于本節課的進行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同時我在選擇欣賞曲目上,除了教材上要求必聽必學的,在拓展部分歌曲的選擇上我盡量向同學們的審美靠攏,這樣既消除了“距離感”,又挖掘了“興奮點”,從而也能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五、學生活動設計
1、聆聽、感受、模唱并分析音樂作品
2、用肢體語言(具有蒙古族代表性的舞蹈動作)表現 歌曲的音樂情緒 六、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課前學生伴隨著德德瑪的《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走進教室入座。 2、師生之間相互問好。 (二)導入
1、教師穿著具有民族風格特點的服飾讓同學們感受 到濃郁的民族氣息。
2、教師表演一段蒙古族舞蹈,學生猜民族并進行豐 富聯想。
3、從而導出本節課的課題——“獨特的民族風—— 遼闊的草原”。 (三)展開新課
欣賞《遼闊的草原》
1、初聽——初步感受這首蒙古族歌曲的音樂情緒惆 悵的,同時體會是如何用音樂表現大草原的遼闊 的,尤其是在“速度”與“節奏”方面的特點。 速度——慢;節奏——自由。
2、教師出示譜例,同學們進行觀察,找出這首譜例 中的特點——散拍子標記、無小節線的劃分,從 而強調節奏上的自由。
3、復聽——同學們在聆聽的過程中跟隨旋律哼唱, 并結合教科書上翻譯過來的歌詞,進一步感受體 驗這首歌曲深層次的情感內涵。通過跟音樂哼唱 感受歌曲的旋律特點——多裝飾音、尾音拖長、
有顫音、多大跳試進行。蒙古族民歌《遼闊的草 原》通過寬廣悠長、連綿起伏的旋律與比喻、抒 情式的歌詞相結合,表現了蒙古族年輕牧民對愛 情生活的珍視及追求,以及對自己家鄉——大草 原的熱愛、贊美之情。
1955年,蒙古族著名歌唱家寶音德力格爾就是帶 著這首蒙古族民歌參加了世界青年、學生聯歡節, 并榮獲金獎。從此以后,這首歌曲便成為唱遍全 國、享譽世界一首佳作。
4、通過情境創設,教師帶領同學們用不同線條感的 肢體語言(蒙古族代表性動作)體會蒙古族“長 調”民歌的音樂風格特點,并讓同學們判斷“蒙 古族草原的遼闊”應用哪動作來表現? 5、再聽——師生跟隨音樂進行即興共舞,表現大草 原的遼闊。
※6、學生用音樂要素總結蒙古族“長調”體裁民歌的 音樂風格特點,教師進行補充 節奏——自由、舒緩,漫長,散拍子; 旋律——舒展悠長,連綿起伏,裝飾音較多,尾 音拖長,句幅寬大;
風格特點——多流行于內蒙古牧區,富有濃郁的 草原氣息。
2005年,中國和蒙古國聯合申報的“蒙古族長調 民歌”,被列入聯合國第三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 化遺產的代表名錄中,這也是繼2001年的昆曲和 2003年的古琴藝術后,中國在傳統文化的傳承與 保護方面的重要成就。
欣賞《嘎達梅林》(用蒙古族“長調”體裁直接引出 蒙古族“短調”體裁民歌)
1、初聽——與蒙古族“長調”民歌進行對比,初步 感受兩首民歌在“節奏”“旋律”上的不同點。 節奏——整齊;旋律——起伏不大、無裝飾音等。 《嘎達梅林》是科爾沁草原上的牧民為了紀念用 生命保衛家園的蒙古族英雄嘎達梅林而創作的。 2、復聽——觀看兩首民歌的譜例,進行對比聆聽, 感受旋律結構上的不同,是否有固定的拍好拍號 3、回顧4/4拍強弱規律及指揮手勢。
4、師生共同模唱歌曲,進一步感受歌曲的音樂情緒 ① 教師范唱譜例,學生熟悉譜例和旋律; ② 師生共同慢速模唱譜例;
③ 師生共同回顧“柯爾文”手勢,并用其對歌曲 旋律進行鞏固;
④ 打著拍子將歌曲的第一段歌詞帶入旋律中,并 唱出4/4拍的強弱規律
5、教師帶領學生歸納蒙古族“短調”體裁民歌的風 格特點
節奏——嚴謹工整,常為四四、四三、四二拍; 旋律——規整,優美抒情,句幅短窄; 風格特點——多流行于半農半牧區域,具有鮮明 的敘事性,情緒比較細膩。 (四)拓展活動 1、知識拓展
蒙古族三寶——馬頭琴、呼麥、長調 并進行欣賞呼麥、馬頭琴表演片段
2、欣賞不同風格的蒙古族歌曲(大家熟知的流行歌 手所表演的)感受蒙古族音樂豐富的表現形式。 (五)總結寄語
同學們。本堂課我們從蒙古族民歌中感受到了他們的民族風格,同時也通過欣賞、聆聽、模唱,用肢體語言感受蒙古族民歌、舞蹈,體會到了草原文化的多姿多彩。短短一節課的時間。我們是無法將其完全解讀的,那么老師希望大家在課后能夠積極搜集、學習你所喜愛的蒙古族民歌、舞蹈,使我們魅力無窮的中國民族文化源遠流長、發揚光大。讓我們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獻出我們的微薄之力! (六)組織下課
最后在《嘎達梅林》的音樂聲中結束本節課。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