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四章第二節《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北京市 - 西城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四章第二節《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北京市 - 西城區
課例名稱 細胞膜及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科目 生物 授課班級
授課教師 羅雪英 類型
新 課
授課時間
一、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由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的第三章第一節與第四章第二節合并而成的,主要涉及到細胞膜的組成、結構、結構模型和功能,知識相對來說比較繁瑣,探究點比較多,所以在本堂課的設計上予以合并和條理化,每個探究點必須給予足夠的提示,以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通過本節整合課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更深入的了解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為生物膜系統的學習和物質的跨膜運輸打好基礎,并能夠初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夠識記細胞膜的組成,描述其結構及特點;
能夠對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進行構建并加以闡述、說明; 能夠舉例說明細胞膜的功能;
能依據觀察分析圖片資料、文字資料及實驗資料歸納相應結論。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到科學發現是漫長曲折的過程,建立唯物主義世界觀,了解到科研工作的嚴密性、增強對科學家的了解。 三、學生特征分析
學生為高二理科創新人才班的學生,學習基礎不錯,學習習慣較好,接受能力較強,能主動學習。他們在初中階段已經知道細胞膜的存在,但對其結構的組成是比較陌生的。因此,新概念的學習要給予足夠的背景知識或提示,幫助學生理解和得出結論。另外,本節課所學知識較抽象,高中學生還不具備完善的抽象思維能力,因而對抽象的概念理解較困難。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細胞膜的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
教學難點:探討建立生物膜模型的過程如何體現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五、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本節課中,關于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比較復雜、也較抽象,若直接由教師講述,學生難以理解。因此,本節課借助模型搭建和多媒體課件,把抽象的東西通過探索歷程加以分解,將問題層次化、具體化、形象化,從實例或實驗結果討論入手,降低問題難度,再讓學生自己來總結,則更易突破難點和重點。 六、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
實驗室、學生分組、準備模型材料,準備多媒體課件; 七、教學流程
八、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
導入新課
展示動植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示意圖。 需補充知識點:光學顯微鏡與顯微結構;電子顯微鏡與亞顯微結構等。 關注動植物細胞差異——突出細胞壁。 創設新情境,引發學生興趣,導入教學內容。
細胞壁的成分和功能 講授
理解 非重點內容,簡單過。
問題探討:細胞膜是細胞的邊界
通過展示圖片(氣泡和細胞),
設計實驗(伊紅染色),讓學
生意識到盡管看不到,細胞也
是有邊界的,那就是細胞膜。 觀察、分析、討論。 激發學生興趣,培養
學生分析實際問題的
能力。
實驗設計:體驗制備細胞膜的方法
通過層次化的設問,讓學生尋找適宜的實驗材料;通過資料的提供,讓學生了解實驗方法。
分析、討論。
讓學生能輕松掌握制備細胞膜的選材和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探究1、2——細胞膜的主要成分
給予探究材料; 予以小結。
分析、討論。
發表結論,予以評價。
讓學生能自己分析出細胞膜的主要成分,培養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探究3、4、5——細胞膜的主要成分的分子排布形式
給予探究材料;
用圖形和動畫給予提示; 設問層層相扣;
用習題方式給予提示; 予以小結。
分析、討論。
發表結論,予以評價。
激發學生興趣,降低問題難度,讓學生能輕松掌握細胞膜中不同成分的分子排布、基本骨架及結構特點。培養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總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突破重點、難點。 小結:生物膜的探究歷程 設計表格。
完成表格。 及時復習、引出下文及情感教育。 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給予提示(兩方面——分子排布;結構特點)。
閱讀課本,小組討
論,發表結論。
培養學生總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突破重點、難點。
細胞膜的功能
給予探究材料;
用圖形和動畫給予提示; 予以小結及習題鞏固。 分析、討論。
發表結論,予以評價。 激發學生興趣,降低問題難度,讓學生能輕松掌握細胞膜的功能及功能特點。 小結和作業布置
這節課的內容;留下思考題
思考、討論
下節課的復習和啟動。
板書設計
細胞膜和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光學:顯微 一、制備細胞膜
電子:亞顯微 二、對生物膜結構的探索 細胞壁的成分 1.成分:
細胞壁的功能 2.基本骨架:磷脂雙分子層 3.結構特點:一定的流動性 4.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 三、細胞膜的功能
1.功能 2.功能特點:選擇透過性
七、教學評價設計
老師會分解問題,學生會隨之學會分解問題。問題分解后既有利于理解,也有利于學習和掌握。同時在課堂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探究、討論、課堂發言等給予及時的評價、引導和總結;課堂結束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本次課綜合性總結;課后,通過思考題題和作業來對重點內容進行評價和反饋,以達到教學目標。 八、幫助和總結
本節課借助多媒體課件教學和探究資料分析,將抽象的東西層次化、具體化、形象化,再從實例分析、實驗結果討論入手,讓學生自己來分析和總結,達到了本節課的目的,并且突破了難點和重點。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