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光合作用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必修一《分子與細胞》第五章第四節“光合作用(第三課時)”清華大學附屬中學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必修一《分子與細胞》第五章第四節 “光合作用(第三課時)”清華大學附屬中學
必修一《分子與細胞》第五章第四節 “光合作用(第三課時)”教學設計
光合作用原理的應用
——基于提升生物學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
清華附中 吳丹丹
一、教學指導思想:
1.提升生物學核心素養:
中學生物學核心素養中提到要形成“理性思維”,即“崇尚并形成科學思維的習慣”。科學思維的方法主要有三個方面,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以及邏輯推理(邱美,2015)。本節課中通過帶領學生對實驗數據或現象的分析,結合已有生物學知識進行有邏輯的推理來得出結論,并對現象做出合理猜測,嘗試設計實驗來驗證,幫助學生逐步形成邏輯推理能力。 2.貫徹高中生物新課程理念
(1)倡導探究性學習
生物科學體系是由眾多生物學事實和理論組成的知識體系,是在人們不斷探究的過程中逐步發展起來的。探究也是學生認識生命世界、學習生物課程的有效方法之一。本節課期望通過倡導探究性學習,力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勤于動腦勇于質疑,逐步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2)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本節課涉及到使用“STS”思想設計教學,引導學生關注身邊與生物學相關的現象(茶樹、果樹栽培技術),發掘現象背后的生物學規律,并學以致用嘗試將所學原理規律應用于實踐。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說出影響作物光合作用產量的因素 2.能力目標:
1) 嘗試分析實驗處理中的變量關系 2) 嘗試分析實驗數據并得出實驗結論 3) 嘗試對已有實驗現象做出合理假設 4) 嘗試針對假設做出合理設計來驗證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認同光合作用原理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價值 認同 “系統觀”、“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三、教學重點:
說出影響作物光合作用產量的因素并運用于實踐 分析實驗中的變量并得出結論
四、教學難點:
1) 嘗試分析實驗處理中的變量關系 2) 嘗試分析實驗數據并得出實驗結論 3) 嘗試對已有實驗現象做出合理假設 4) 針對假設設計實驗來驗證
五、教學過程:
2
教學環節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教學設計意圖
引入
回顧影響光合作用的環境因素,結合生命系統結構層次,引入主題。
回顧、聆聽 通過回顧影響光合作用的環境因素和生命系統結構層次的知識,帶領學生切入新課主題:用系統觀的方法來分析影響作物產量的因素。
新課學習
過渡 就整個植物體而言,葉作為光合作用主要器官,果是很多作物產量的來源,二者之間又有怎樣的關系呢? 實驗一 引導學生利用生物學所學的光合作用過程和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等知識,結合實驗進行
邏輯推理,并作出合理假設,進而嘗試設計實驗來驗證假設。
應用結果合理推廣到實踐。 從光合速率與作物產量關系的角度,引導學生設計實驗來探究。分析實驗結果得出結論,并嘗試分析葉片光合產物向不同部位運輸不均的原因。
基于分配不均現象,分析“環剝”技術。
分析變量,理清對照關系,并找到合適的技術方法來對因變量進行檢測。
基于原理分析實驗后,嘗試推廣到實踐中去。
用生物學觀點嘗試解釋生物學現象。
基于光合作用過程和影響因素的原理上,通過分析實驗,得出結論,用生物學觀點嘗試解釋生物學事實,并合理推廣到農業生產實踐中。
滲透“系統觀”、“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過渡 既然在植物體內存在分配不均現象,那么向不同位置果實的運輸分配會有什么規律嗎?嘗試設計實驗來探究。
實驗二 分析實驗二得出結論。 嘗試分析光合產物在不同果實間分配不均可能的意義。 應用結果合理推廣到實踐。 基于變量分析,根據結果得出結論。
實踐推廣。 滲透“系統觀”、“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小結 基于光合作用的原理,從實
驗中發現了影響光合作用產量
的因素和光合產物的運輸和分配規律,并運用于實踐。
利用庫(果實、根等)源(枝葉)理論來分析光合產物的運輸和分配問題。 聆聽,分析實踐問題。
用庫源理論小結光合產物的運輸和分配問題,有助于培養學生從“部分與部分的關系、部分與整體的關系”等“系統觀”來分析生物學問題。
延伸思考 提問:除了數量比例關系、距離遠近會影響運輸和分配,你還想研究什么因素會影響光合產物在葉果間的運輸分配?
思考、回答 激發繼續探究的興趣
小結
本節課從光合作用過程和影響光合作用的內因和外因出發,以實驗分析為載體,從植物個體的生命層次來分析影響作物產量的因素,并合理推廣到生產實踐,所學有所用。
聆聽
達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
標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