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2節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唐山市第一中學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2節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唐山市第一中學
教學設計
基本信息
名稱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所屬教材目錄 人教版必修三 第五章 第二節
課時
第1課時
教材分析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第二節的內容,在學習了生態系統的類型及結構的基礎上,從本節開始進入生態系統功能部分的學習。在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這三項功能中,能量流動歷來是學習難點。在第一課時中,需要學生圍繞能量流動的概念,掌握
生態系統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特別要掌握各營養級能量的來源、去路,還要求學生能充分利用、分析教材三個示意圖,區分定量不定時分析和定量定時分析、總結能量流動特點,利用能量金字塔解釋生活中的問題。此外,該節內容還在構建能量流動的模型方面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學情分析
學生對能量流動的知識了解較少,而且本節內容確實難度較高,特別是各營養級能量的來源去向以及能量傳遞效率的有關計算,學生學習起來尤其困難。對此,一方面
可以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層層深入思考并分析問題,另一方面可以緊密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 教學目標
知識與 技能
1、了解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概念。
2、掌握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3、通過分析能量在各營養級的變化,發展學生構建模型、思維遷移的能力。
4、通過對具體生態系統進行定量分析并解決相關問題,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和推理能力以及運用科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 方法
1、將教師引導啟發和學生討論交流相結合,層層深入探究問題。
2、將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相結合,讓學生多思、多動、多說。
3、將文字、圖片與動畫有機結合,將知識化難為易。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1、認同生物與環境是統一整體,初步形成生態學的觀點。
2、聯系生產、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科
學的興趣,培養學生關心科學發展、關心社會生活的意識和對學生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難點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教學策略與
設計說明
以新課標“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的基本理念
為依托,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貫徹落實三個維度的目標。
采用教師以問題串主導,學生自主、合作和交流討論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綜合運用到課程標準所提到的“觀察、
描述、比較、概括、分析、解讀圖表”等技能,并配以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動畫、視頻等便于加深學生印象,提高學習效果。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課堂引入
播放音樂:節選自《帶我到心上人那兒去》
提問:有人知道這段音樂出自哪部電影嗎?
PPT:假如流落到荒島上的魯濱遜,只有一只母雞和和15kg玉米可供食用,他該如何選擇才能獲得更長的生存時間呢?
A、先吃雞,然后吃玉米
B.先吃玉米,同時用部分玉米喂雞,吃雞生產的蛋,最后再吃雞 提問:選A的請舉手,選B的?
講述:魯濱遜選擇的是A,雞表示很不滿意,我們必須給它一個合理的解釋,這就需要用到: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研究能量流動,我們圍繞四個關鍵詞:輸入、傳遞、轉化、散失。 板書上述四個詞。
回答《魯濱遜漂流記》
思考、討
論、回答構建能量流經鷹和兔子的模型
PPT展示,邊講授邊在副黑板上構建模型。
講述:在上述食物關系中,魯濱遜位于食物鏈最頂級,我們也從最高級消費者開始,研究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這是一只正在捕食兔子的鷹,如果鷹把兔子吃掉,兔子的能量就流向了鷹。叫做攝入。食物進入鷹的消化道之后,大部分能量隨營養物質被消化吸收進入鷹體內,叫做同化。沒有消化吸收的部分以糞便形式排出,最終被分解者利用。同化量并沒有都存下來,生命活動是需要能量的,這個能量由細胞呼吸提供,而細胞呼吸過程中,大量熱能被釋放并散失。剩下的才儲存起來,參與構成生物體,用于生長發育繁殖。身體的長大、器官的成熟,需要大量的物質和能量的積累。作為最高級消費者,鷹是沒有天敵的,它的能量不會流向捕食者,但生老病死乃世間常情,當它走到生命的盡頭,它的能量,將會流向分解者。
這是我們構建出來的能量流經鷹思考,回答:增加流向下一營養級
PPT與動態副板書結
合,引領學習思路。
的模型,請大家思考:如果在此基礎上構建能量流經兔子的模型,需要改動哪個環節呢?
講授:這就是圖6,大家迅速瀏覽教材,我把它貼出來。
閱讀教材,分析能量流經
初級消費者的示意圖
學生構建能量流經
草的模型 PPT展示
講授:接下來,大家閱讀教材前兩自然段,嘗試構建能量流經草的模型,前后桌可以討論,選同學代表貼在黑板上。
學生貼出后,引導學生評價。
閱讀討論,學生代表從備選紙條中選擇合適的內容構建模型,貼在副黑板上。
鍛煉學生
思考、討
論,構建和
分析模型的能力。 講授并完善模
型,歸納整理
PPT展示
講授:自然界不可能只有一個草叢、一只兔子、一只鷹,一個營養級也不可能只有一種生物,所以,我們不可能研究一個個的個體,而是要把同種乃至同一級別的生物放在一起研究,也就是研究種群或是營養級。 改動副板書構建的模型,將相應內容
思考、回答問題并相互完善。 1、檢驗學
效果。 2、鍛煉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 3、模型分析。
替換成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的有關內容,補充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講授:這就是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
板書:一、能量流動分析 1、模型構建 2、過程梳理 PPT展示:過程梳理:根據已經構建的能量流動模型,分組討論并回答下列問題。 1、輸入:
(1)生態系統能量的源頭: (2)能量輸入生態系統途徑: (3)輸入生態系統的總能量: 2、傳遞:
(1)能量傳遞的渠道: (2)能量在生物群落中傳遞的形式: (3)各營養級能量來源:
①生產者 ②消費者
(4)各營養級能量的最終去向: 3、轉化:
4、散失:能量散失的途徑和形式: 講授:請某一個組的代表回答問題的同時,其他組的同學注意他的回答是否正確,如果有誤,請予以補充修正。 強調:注意最高營養級沒有流入下一營養級。
模型分析1 PPT展示圖7
講授:讓我們回到圖7。仔細觀察圖7中的方框和箭頭,從哪些方面體現了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哪些特點? 板書: 二、特點 1、特點描述:
(1)單向流動 (2)逐級遞減 講授:單向流動的單向有兩重含義,分別是?
強調:不可逆、不循環
回答問題、互相完善。 鍛煉學生
分析模型以及歸納總結能力。
模型分析2 講授:圖7逐級遞減,但看不出到底減了多少,這就需要用到另一個模型:賽達伯格湖能量流動模型。 板書:2、實例
講授:仔細觀察并思考ppt上的問題。 PPT展示:
1、與圖7相比,各營養級能量的來源和去路多了哪個環節?
討論回答。 分析模型。
2、該環節的含義是?
3、哪個條件的限制導致該環節的出現?
總結:圖7表示最終去向,定量不定時。圖8定量定時,一年內沒有走三條途徑的能量,積累到下一年,最終依然是被利用。 PPT展示問題:分組計算
1、各營養級流入和流出的能量分別是?是否相等?
2、生產者到植食性動物的能量傳遞效率是?
3、植食性動物到肉食性動物的能量傳遞效率是?
板書:3、傳遞效率: 10到20% 講授:為什么不能百分之百傳遞給下一營養級呢?
結合PPT講授:如果,把箭頭去掉,只留下方框,換個排布方式,這是傳遞效率的直觀體現,叫做: 板書:4、能量金字塔。
結合教材概念,講授:無論什么樣的生態系統,第一營養級都在最下層,
最高營養級在塔頂。
學以致用 講授:到此我們就可以解釋一些生活中的的問題了:給大家一點時間,同桌或者前后桌討論一下,然后請同學回答。
PPT展示:請用能量流動的觀點分析并解釋:
1、為什么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一般不會超過4—5個營養級?
2、為什么肉類食品的價格一般比小白菜價格高?
3、為什么一山不能容二虎?
PPT展示并講授:這節課已經接近尾聲了,我們還有一個遺留問題需要解決,母雞還等著我們的解釋呢。請大家再次舉手選擇。
回答問題,彼此完善。
集體選A。 提高學生
利用所學知識,結合生活實際,分析問題的能力。
課堂小結 利用動畫對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散失進行小結,最后在副黑板的基礎上,PPT再次展示能量流動模型。
回顧所學知識。 對本節課
所學知識進行梳理和再現。
課后作業 學案第一課時
完成練習。
及時鞏固。
板書設計 5.2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輸入、傳遞、轉化、散失 一、能量流動分析 1、模型構建 2、過程梳理
二、特點
1、特點描述:(1)單向流動 (2)逐級遞減 2、實例
3、傳遞效率: 10到20% 4、能量金字塔 注:副黑板動態板書略
教學反思
一、本次課的主要優點
1、以問題探討吸引學生注意,通過學生觀點碰撞引入新課,利用問題串將內容逐層深入,由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完善,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2、將建模貫穿課堂,利用副黑板的動態板書,逐步構建并完善能量流動模型,設計學生參與環節時加大難度,讓學生
從若干備選中找到正確內容并構建模型。
3、注重模型分析,充分利用教材圖解進行分析討論,加深學生理解記憶。
4、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度高,配合度高。 5、利用動畫吸引學生,進行總結,最后PPT展示能量流動模型,與副黑板呼應。
第2節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第1課時)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