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高三一輪復習,變異與育種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三一輪復習《變異與育種》(必修2)北京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學基本信息
課題 變異與育種
學科 生物 學段:一輪復習
年級 高三 教材
人教版
時間
2018.10.30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指導思想:密切聯系學生生活的實際,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采用理論與知識相結
合的教學策略,注重使學生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生物學,倡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學的核心概念,掌握一定的科學研究和科學思維的方法,并能運用生物學原理和方法做出相關的個人決策。
理論依據:心理學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只有有了足夠的學習動機,才有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把“要我學習”的被動局面變成“我要學習”的主動局面。利用所學知識解決育種問題不僅能使學生認識到要學什么,而且也認識到為什么學習、學習到什么程度、學了有什么用等。更重要的是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這是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基礎。
教學背景分析
教學內容:本節內容主要是在學生復習了遺傳規律、遺傳的分子基礎以及可遺傳變異基礎上,將所學知識應用于育種實踐活動,是遺傳變異知識的延續和補充。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學生可以更加深入理解遺傳規律、遺傳變異的實質,指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理念的建立,從而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科學知識的應用
學情分析:學生已經掌握了遺傳規律、基因決定性狀的過程以及可遺傳變異的三種來源,具備了獲取信息、分析資料和運用一定的技術手段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技術準備:教學幻燈片(PPT)、多媒體實物投影設備等。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遺傳變異與育種的關系(2)運用遺傳規律及遺傳的分子學知識解釋育種中出現的問題(3)解釋人工選擇在育種中作用
能力目標:
綜合運用生物學概念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關注理論與實際生活的聯系(2)認同遺傳與變異在物種繁衍過程中對立統一的觀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分子育種在育種方式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遺傳規律、遺傳的分子基礎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過程
教學階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育種方式復習展示 【展示】學生課下總結整理的育種方式及相關知識
【總結】育種概念
學生觀察、比較并分
析自己與別的同學相同點和不同點,補充完善相關知識內容 復習回顧育種與可遺傳變異相關知識 過渡
準備兩根黃瓜:一個瓜柄短,另一個瓜柄長 【提出問題】你們去超市,想買哪種黃瓜? 為什么?
學生回答并解釋 聯系實際理解育種的目的
【介紹】吃黃瓜快到瓜柄時,往往會變得非常苦。是因為黃瓜的瓜柄及相近部位中存在苦味
聆聽
利用生活實例引入
苦味素合成代謝機
制
素。在細胞中是由環化2,3-氧化角鯊烯在苦味素合成酶的催化作用下經過多個代謝反應生成
【過渡】要想吃到不苦的瓜,除了種植時考慮環境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得到瓜不苦的新品種,即得到優質基因的黃瓜品種。如何培育
課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能激起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苦味素合成酶基因A發現 【提出問題】如何檢測苦味? 【介紹】黃三文課題組利用品嘗法找到突變株 【提出問題】瓜苦與不苦相對性狀是否由一對基因控制的呢?請設計實驗進行檢測 【展示】檢測結果
【介紹】苦味素合成酶基因
學生嘗試解決 學生聆聽、感受
學生設計實驗 學生分析實驗結果
聯系育種實際,理解遺傳規律,基因控制性狀的實質 B基因的發現及與A基因的關系
科學家Wenher和劉進生也發現了一種黃瓜不苦突變株。他們用這兩種突變株進行雜交。 【展示】雜交結果:F1代均含苦味素,但是F1代自交后的F2代瓜苦與不苦的比例為9:7 【提問】分析雜交結果
【追問】若控制苦味的基因是B,則親本及野生型的基因型
【提問】如何驗證?可以對比野生型與突變體1,野生型也突變體2的_____文庫 【展示結果】:野生型與突變體1比較,只有A序列不同,與突變體2比較,只有B序列不同。 【追問】知道了它們基因組成的不同,B基因是否參與了苦味素的合成呢?請大家打開學案,分析第一個實驗資料
【實驗資料1】5份極苦的野生型黃瓜A、B基因表達量與苦味素合成量對比圖
【小結】科學家不僅發現了B基因,還發現A、B基因共同參與了苦味素的表達
【提問】做為研究者下一步要繼續研究什么? 【追問】推測A與B的關系是什么? 【實驗資料2】將野生型黃瓜基因B導入突變株2(AAbb)中測定基因A的表達量及苦味素相對含量,與對照組進行比較,結果如圖。
學生思考、推測: 學生分析回答:
學生填空:基因組
學生完成學案,分析回答:
學生推測
通過認知沖突,引發進一步研究的興趣
運用遺傳規律解釋育種中出現的問題 培養學生 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實驗結果,總結歸納能力
【實驗資料3】
研究者將基因A的啟動子與熒光素酶(可催化熒光素反應發出熒光)合成基因拼接成融合基因,并與基因B一起導入酵母細胞,一段時間后,觀察酵母熒光現象
對照組酵母幾乎無熒光,實驗組熒光現象較強 【小結】
學生分析思考得出結論
黃瓜葉子苦味素合成酶基因表達調控
【過渡】如何解決瓜不苦,但是植株卻能產生苦味素這個矛盾呢? 【展示】野生型黃瓜
說明苦味素對于植物的重要作用
【提問】如何解決人吃黃瓜吃的心吃的放心? 【展示】研究者比較了野生型與栽培型黃瓜的不同器官的苦味素相對含量
【追問】(1)同一植物體中的葉片細胞與果實細胞的基因組成理應______
(2)那你認為這可能是______的結果
【介紹】黃三文團隊在《science》上發表的成果。命名基因為L(leaf) 【小結】
學生思考
學生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學生嘗試寫出
學生嘗試分析
聯系實際生活分析問題
培養學生讀圖和歸納總結能力
理解掌握基因選擇性表達的實質
利用突變株2和野生型,設計育種方式培育出能穩定遺傳的符合要求的黃瓜新品種 【提出問題】】如何檢測是否符合葉子苦瓜不
學生結合育種知識,
思考回答:
0
50 100 150 對照組
實驗組
A基因表達量
分子檢測 苦這種性狀? 【展示結果】
苗期B、b PCR擴增、DNA電泳檢測結果
苗期L、l PCR擴增、DNA電泳檢測結果
【小結】
學生根據苦味檢測手段,預期得出:品嘗
學生分析后回答: 學生聆聽
理解分子檢測在育種中的應用
育種、 與 進化 【分析問題】 分析荷蘭瓜(葉子和瓜都不苦)價格貴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嘗試分析 人工選擇與自然選擇之間的聯系 課堂小結
整理筆記
高三一輪復習《變異與育種》(必修2)北京市順義牛欄山第一中學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