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三單元 第4節 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教學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第三單元 第4節 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教學
第三單元 第4節 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名稱: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
課堂設計
學生學習活動設計 一、設計依據 【課標要求】
1.說明細胞呼吸,探討其原理的應用。
2.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教材分析】
細胞呼吸這節課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五章細胞代謝第三節的內容,細胞呼吸是生物體重要的代謝過程。我認為在一輪復習中這節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的鞏固前面的知識點如:線粒體的功能, ATP的形成和能量轉換路徑,主動運輸的條件等。同時可以為后面復習細胞的生長、增殖等生命歷程打下基礎。
細胞呼吸是歷年高考考查最多的考點之一,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過程以及影響細胞呼吸的的因素及應用,其中影響細胞呼吸的的因素及應用經常與光合作用相聯系,以圖解、表格、曲線等形式綜合考查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復習細胞呼吸的過程、原理和應用不僅對掌握第五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整個模塊一的復習也有積極的意義。
【學情分析】
從知識的掌握程度來看:通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呼吸作用的本質是細胞內的有機物和氧化分解釋放能量,并且通過高一的學習已經對細胞呼吸有一定的認識,如細胞能源物質和細胞呼吸類型等,但一年前學習的新知識已經略顯陌生,更何況部分學生新授時對細胞呼吸的過程、影響因素等知識模糊不清,所以,創設新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然后合作探究解決疑難最后教師進行高度引領突破重難點。
從學生學習方法來看:一直以來學生都是以靜態的觀點看待細胞的生命現象,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將會發現細胞內的各種動態反應,發現細胞內不僅僅是有細胞核、線粒體或者是葉綠體以不變的姿態在那里
2
固定不動,而是細胞內的物質在時刻變化著,為細胞的生存而忙碌著。同時,學生已經具備從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從現象到本質,從特殊到
一般的探究思維。 二、學習目標
1.熟練掌握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原理、過程,能夠比較兩種呼吸的異同。
2.學會用圖像法分析影響呼吸作用的因素。
3.聯系實際,體會細胞呼吸原理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 三、重點難點
1.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過程。
2.細胞呼吸的原理及應用。 四、課前培訓
針對梳理構建的情況和問題的反饋進行課前培訓:
1.培訓學習科研小組,注重課堂組織和管理,提高課堂效率; 2.全員培訓,鼓勵每位學生收集課題資源——土豆和蘋果呼吸作用以及細菌、真菌與食品制作的關系等基礎知識,有關細胞呼吸原理
應用的生活實例,及對課堂、導學案等的意見,了解學生的想法和需求,對學生提的問題進行討論,找到解決的措施。 3.根據預習成果的批閱情況,教師有針對性的對做的不理想的小組和個人進行引導。
(針對梳理構建或者拓展提升需要進行課前培訓。) 五、課堂組織
1、情境設計,導入新課: 讓學生觀看韻律操比賽的視頻。
引導學生思考,韻律操的比賽中是否需要能量?
能量的直接來源是什么? 學生一起回答 2、導學案反饋 3、學習目標解讀 4、自主學習:
(1)對【預習案】上老師勾畫的地方進行詳細的自糾,并針對老師提出的重點問題進行認真思考、自糾。
(預測情景)學生對細胞
呼吸的影響因素及曲線分
析掌握可能不是很理想,
在表述反饋時就引導學生
進行探究,及時發現問題
并解決,或者可以進行二
次探究。
培訓人員:學科班長、學
習科研小組長、全體成員 培訓時間:晚自習或課間 培訓方式:面對面或紙條,創新培訓形式,充分調動學生資源。
培訓內容:細胞呼吸的影響因素。
通過觀看自己做韻律操的
視頻,分析生活現象,引
入學習主題。引起學生的
學習興趣。
發揮榜樣的力量,同時讓學生知道自己的不足
目標解讀精煉,明確本課題重難點。
自主學習過程中靜心獨立,明確探究要點,小組長調控全員參與,小組長及時反饋【我的疑問】。
3
(2)認真獨立研究【探究案】。獨立完成探究課題,對弄不明白的問題用紅筆標出,討論時進一步解決。
(3)有展示任務的小組稍作思考迅速到指定位置展示。 5、合作探究:
(1)在屏幕上列出重點討論內容:
a.有氧呼吸過程中物質的變化以及能量變化 b.無氧呼吸與有氧呼吸的區別及曲線分析
(2)在屏幕上列出合作探究要求,
a.組長先起立對各層布置討論任務,并安排好展示。控制好討論節奏,小組內集中解決疑惑
b.組長協調展示、點評分工,關注每個組員目標達成情況。
c.新生成問題組長記錄好,以便點評時提出。 5、指點江山,精彩點評 在點評前大屏幕上展示要求
點評要求:① 注意儀態;②言簡意賅③ 拓展提升;④引導互動 其他同學:① 認真思考;②做好筆記③ 注意傾聽;④ 補充質疑 (1)課前實驗的展示:蘋果和土豆的呼吸 點評同學點評過程并與學生互動 有不明白的同學大膽質疑
教師引領提升:關于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 1.呼吸作用的實質: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2.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第一階段完全相同
3.不同生物無氧呼吸的產物不同是由于催化反應的酶不同 4.呼吸作用產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熱能的形式散失,對動物可用于維持體溫
5.有氧呼吸過程中水既是反應物(第二階段利用)又是生成物(第三階段生成) (2)高考鏈接
(3)通過題目引出細胞呼吸的曲線分析
點評同學點評并與學生互動,有不明白的同學大膽質疑 教師引領提升:呼吸類型的判斷
要求學生分層達標
通過展示交流,完善探究案,并且對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過程、異同,以及原理與應用做到深入掌握和鞏固。
教師參與小組的討論交流過程并對小組的探究討論活動給予鼓勵評價。
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引出有氧呼吸的過程及有氧和無氧的過程對比
其他同學幫助解疑
學生就第一個難點反芻消化,進一步歸納整理
明確學生的掌握情況 其他同學互動并幫助幫助解疑
學生就第二個難點反芻消
4
無CO2生成無CO2無CO2生成
進行乳酸途徑的無氧呼吸 不消耗O2,但產生CO2 只進行產生酒精的無氧呼吸 CO2釋放量=O2的消耗量
只進行有氧呼吸或同時進行有氧呼吸和產生乳酸的無氧呼吸 CO2釋放量﹥O2消耗量
同時進行酒精途徑的無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4)學生口頭展示細胞呼吸的應用,教師總結 聯系生活--------細胞呼吸的應用
1.用透氣紗布或“創可貼”包扎傷口:增加通氣量,抑制破傷風桿菌的無氧呼吸。
2.土壤松土促進根細胞呼吸作用,有利于主動運輸,為礦質元素吸收
供應能量。
3.低溫、低氧、干燥——糧食(種子)貯存; 低溫、低氧、適宜濕度——蔬果保鮮; 4.稻田定期排水:促進水稻根細胞有氧呼吸。
5.提倡慢跑:促進肌細胞有氧呼吸,防止無氧呼吸產生乳酸使肌肉酸脹。
六、課堂總結
引導學生結合學習目標對所學的知識內容進行自主梳理、整合,以圖示、表格、線索等形式進行知識構建,把握知識要點及其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系統,并得出結論性認識,構建清晰的課堂知識網絡,畫出知識樹。教師要選取學生知識構建中的典型代表作,及時展示,引導學生形成規范。(對本節課進行總結,提綱挈領,清晰脈絡)
七、課堂評價
學科班長對課堂做出評價,對本節課表現好的小組和個人進行表揚和加分,對表現不理想的個人和小組提出改進意見,并且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提出下一步的要求。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