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2遺傳與進化-1.2 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二)(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2遺傳與進化-1.2 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二)(第一課時)
1.2 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二)(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闡明孟德爾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過程及自由組合定律 2、說出基因型、表現型和等位基因的含義
(二)過程與方法
1、利用遺傳圖解和棋盤法,聯系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分析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對自由組合現象進行合理的解釋
2、利用遺傳圖解和相關圖表,結合測交發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進行驗證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分析孟德爾遺傳實驗獲得成功的原因,體會科學探究之艱辛,學會創造性的運用學科交叉分析科學問題,正視學科之間的聯系。
2、認同敢于質疑、勇于創新和實踐以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
1、利用遺傳圖解和棋盤法,對自由組合現象進行解釋,闡明自由組合定律; 2、說出F1產生配子的類型、比例
3、分析F1的配子隨機結合產生F2過程中遺傳因子的組合方式、組合類型及其比例、性狀類型及其比例
(二)難點
1、說出F1產生配子的類型、比例
2、分析F1的配子隨機結合產生F2過程中遺傳因子的組合方式、組合類型及其比例、性狀類型及其比例
三、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1、問1:一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的過程、遺傳圖解及分離定律四要點(學生回答。) 問2:請同學們分析孟德爾的另外兩個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 ①豌豆粒色實驗 ②豌豆粒形實驗 P黃色×綠色 P圓形×皺形 ↓ ↓ F1 黃色 F1 圓形 F2 F2
(①F1黃色豌豆自交產生兩種表現型:黃色和綠色,比例為:3:1。②F1圓形豌豆自交產生F2有兩種類型:圓粒和皺粒,比例為3:1。)
2、分離定律研究的是一對相對性狀。那么如果研究兩對或兩對以上相對性狀,應該怎
- 2 -
么辦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開始學習的——自由組合定律。
(二)學習新知,層層推進
【探究一】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1、發現問題
Q1、為什么F1全是黃色圓粒? A1、黃色圓粒對綠色皺粒為顯性(一對具有相對性狀的純合親本雜交,子一代表現出來的性狀為顯性性狀。鞏固對性狀顯隱性的認識)
Q2、對F2粒形和粒色兩對性狀分別研究時是否仍遵循分離定律?
A2、①粒色:黃/綠 = 315+101 / 108+32≈3:1。②粒形:圓/皺 =315+108 / 101+32≈3:1。所以,每對相對性狀的遺傳仍遵循分離定律;兩對相對性狀遺傳時,遺傳因子互不干擾。 Q3、一對相對性狀遺傳實驗中,性狀分離的原因是什么? A3、控制相對性狀的成對遺傳因子在形成配子時彼此分離。
Q4、“9黃圓:3黃皺:3綠圓:1綠皺”與“3黃Y_:1綠yy”、“3圓R_:1皺rr”之間有什么關系?為什么會出現新的性狀組合?
A4、相當于分離了的成對遺傳因子與別的遺傳因子重新組合(此時學生會積極思考,相互討論,教師作如下引導:生物的性狀由遺傳因子決定,性狀分離是因為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分離,那么性狀自由組合的原因是什么?此時,“性狀的組合是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發生了自由組合”這一假設已呼之欲出。) 【探究二】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 ※2、提出假說
①分離定律是基礎:生物性狀由遺傳因子控制,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成對存在,形成配子時成對遺傳因子彼此分離…… ②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分離、組合是互不干擾的。 ③不同對的(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 ※3、演繹推理
利用教材P10,T1-8講解推理過程 Q1、F1的遺傳因子組成類型是? A1、為YyRr。
Q2、F1可產生幾種雌配子、雄配子?分別是哪幾種?比例如何?
A2、F1可產生YR、Yr、yR、yr這4種雌配子、4種雄配子。比例均為1:1:1:1。
Q3、雌雄配子隨機結合的方式有多少種?
A3、如圖所示,有16種組合方式。(引導學生填寫棋盤) Q4、雌雄配子結合后,F2中有無遺傳因子組成類型相同的合子?遺傳因子組成類型有幾種?哪幾種?分別有幾份? A4、有相同的合子,遺傳因子組成類型共有9種。1YYRR,
2YyRR,2YYRr,4YyRr;1yyRR,2yyRr;1YYrr,2Yyrr;1yyrr 提示:該方法稱之為棋盤法
棋盤法規律小結①左上至右下對角線,均為純合子,且性狀各不相同;②以純合子為對稱軸,對稱格子里的遺傳因子組成類型相同;③右上至左下對角線,均為雙雜合子。
- 3 -
Q5、F2有幾種性狀,其比例?
A5、4種。黃圓:黃皺:綠圓:綠皺=9:3:3:1
Q6、F2的黃色圓粒(雙顯性)Y_R_,占F2總數的9/16,具體含幾種遺傳因子類型?分別是什么?占F2的比例如何?
A6、YYRR(1/16),YyRR(2/16),YYRr(2/16),YyRr(4/16)。
Q7、F2的黃色皺粒(單顯性)Y_rr,占F2總數的3/16,具體含幾種遺傳因子類型?分別是什么?占F2的比例如何?
A7、YYrr(1/16),Yyrr(2/16)。
Q8、F2的綠色圓粒(單顯性)yyR_,占F2總數的3/16,具體含幾種遺傳因子類型?分別是什么?占F2的比例如何?
A8、yyRR(1/16),yyRr(2/16)。
Q9、F2的綠色皺粒(雙隱性)yyrr,占F2總數1/16。 【探究三】對自由組合現象解釋的驗證以及自由組合定律
※4、實驗驗證
Q1、上述解釋是否正確呢?如何設計實驗證明? A1、設計測交實驗(雜種子一代YyRr與隱性純合子yyrr雜交)
Q2、請同學們自己畫出該測交實驗的遺傳圖解 A2、參考教材P10 T1-9
孟德爾所做的測交實驗,無論是以F1作為母本還是父本,結果都符合預期。 ※5、得出結論——自由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分離和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 【探究四】孟德爾遺傳實驗獲得成功的原因 主要完成教材P11《思考與討論》的討論題 【探究五】孟德爾遺傳規律的再發現 1、基因的由來——遺傳因子改名基因 2、表現型與基因型
Q1、何為表現型?何為基因型?
Q2、表現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嗎? Q3、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現型一定相同嗎? 3、等位基因
Q4、何為等位基因?
Q5、D和D、D和d、d和d都是等位基因嗎?一個D或d是等位基因嗎?
(三)課堂小結
結合板書及課件,師生互動,總結本課時內容。
重點把握:1、說出F1產生配子的類型、比例;2、分析F1的配子隨機結合產生F2過程中遺傳因子的組合方式、組合類型及其比例、性狀類型及其比例
五、教學反思
1、本節內容應該著重讓學生“重走探索之路”,親身體驗科學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學習科學家的嚴謹態度。
2、經課后調查發現,不少學生在寫F1(YyRr)產生配子時,寫出了Yy這樣的配子,顯然是對“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這句要點沒有理解透徹,授課時應重點關注學生學情反饋,或者直接請學生上臺書寫。
3、可以考慮先行講解“孟德爾遺傳規律的再發現”,提出“基因”、“表現型”、“基因型”、“等位基因”等概念,簡化教學用語。
4、在講解了“基因”、“表現型”、“基因型”、“等位基因”等概念后,應該再返回分離定律、自由組合定律以及棋盤法,通過簡化的語言,再次鞏固重難點。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