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東莞市,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東莞市高中生物優質課《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楊進良(附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東莞市高中生物優質課《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水霖學校-楊進良(附課件+教學設計)
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
——課題來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與細胞》:第三章第二節
教師姓名 | 楊進良 | 所在學校 | 塘廈水霖學校高中部 |
聯系電話 | QQ郵箱 |
課標要求 |
1.能夠理解記憶各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2.知道分離各種細胞器的科學方法。 3.了解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在細胞結構上的區別。 4.理解分工與合作對于細胞生命活動高效性的意義。 5. 簡述生物膜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
教材分析 |
1.知識主線 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與合作一節的知識主線為: ![]() ![]() 2.內容地位 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與合作一節,在必修一教材中,為承前啟后、綱領本教材大部分知識點的一節,內容雖然相對簡單,但知識點非常多,在必修一的歷次統考中,屬于必考知識點之一。在外,在歷年高考中,也是考察的熱點,其中2010年廣東理綜考試中,曾經以大題的方式,考察了分泌蛋白合成分泌的過程。因此本節是本教材中最重要的知識點之一。 3.各欄目的價值 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與合作一節中,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部分,學生通過對各種細胞器結構、功能以及分布的學習,在形成直觀理解的同時,也可以為后續的有關細胞呼吸、光合作用、細胞有絲分裂、減數分裂、神經調節等內容奠定學習的基礎;系統合作的部分,是必修二學習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的基礎。同時有利于學生加強對于高效的理解;而生物膜系統的區別與相互聯系,既是對本章第一節關于細胞膜學習的延伸,也對于第四章更加有效的學習細胞膜的結構與功能奠定良好的基礎。 |
學情分析 |
1.學生的起點狀況分析: 1.1知識基礎; 本班作為我校公辦班,學生整體素質較高,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已經初步具備描述細胞中各種結構和功能的能力,知道細胞中哪些結構具有膜,能夠理解什么是分泌蛋白。 1.2能力基礎: 并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這對于理解分泌蛋白的過程以及生物膜系統在結構和功能上的聯系是很重要的。 1.3情感態度; 能夠讓學生認同:細胞是一個基本的生命系統,其生命活動是通過各組成成分的協調配合完成的。讓學生體驗到科學研究離不開探索精神、理性思維和技術手段的結合。并通過自身的小組分工合作,獲得高效學習的體驗 2. 學生的潛在狀況分析: 2.1學習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狀況。 對于細胞器部分的知識,學生雖然有一定的基礎,但系統化學習尚未進行,因此對于大多細胞器的結構以及功能相對陌生,在記憶過程中容易發生偏差,此外對于一些細胞器在某些細胞中是否存在,缺乏現實的判斷依據。在有關分泌蛋白過程的學習中,空間想象能力將制約其對過程的整體理解。 2.2學習過程中可能發展的狀況。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適宜采用課前預習的方法,在對各種細胞器有所理解的情況下,在課堂上經過教師通過圖片展示等方式,加深理解與記憶。此外通過合作學習互通有無,再加上課堂的隨堂練習,模型建構,來進一步強化記憶,從而實現對知識的系統掌握和直觀理解。 預計學生在預習方面,大多數同學可以通過教材以及《非常學案》部分提供的知識,對各種細胞器形成初步的印象以及理解。再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針對各個細胞器從其膜結構、內容物、所屬細胞種類、功能的區別于聯系來達成強化記憶的效果。在模型建構部分,學生的興奮度應當相對較高,可以在其相對疲勞期,通過新的刺激的引入來實現強化記憶。 課堂中可能存在的困難主要是本節內容相對較多,應當安排2-3個課時來強化記憶,本節課要在一個課時內將除實驗外的知識完成,可能需要額外再用一個課時來進行強化鞏固。 但具體的情況,可以在課堂上按照學生的掌握情況和反饋情況進行調整。 |
教學重點、難點 |
教學重點: 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細胞器合作完成分泌蛋白的過程,以及各種生物膜在結構和功能上的聯系,細胞的生物膜系統的重要作用。 教學難點: 掌握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并能夠將這些細胞器的功能和生物體的相關生命現象聯系起來靈活運用。 |
教學策略 |
本課《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一節中涉及到的細胞器種類很多,形態結構功能各異,分泌蛋白的過程涉及多個細胞器的分工與合作,為一個相對復雜的課程,而生物膜系統又是事物區別與普遍聯系相統一的理念理解,為了使學生更深切理解各個細胞器的結構形態和功能,我將采用: 1.學生自主學習模式先行對細胞器的形態結構功能進行學習,并通過學生對知識預習的展示讓他們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再通過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方法,讓學生通過建立不同的細胞器比較模型來讓學生強化記憶與加強理解; 2.通過小組合作模型建構的方法,讓學生做中學,通過手眼腦的配合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與糾錯來強化記憶與理解; 3.對于難點知識部分,則采用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模式,給學生講解分泌蛋白的過程,并配合圖片與動畫,加強記憶與理解的效果;最終通過課堂練習來鞏固所學知識。 總之本節課的目標是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其動手、觀察、比較和總結的能力。 |
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 1.能夠理解記憶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并建立不同的對比模型以加強記憶。 2.知道分離各種細胞器的科學方法。 3.理解并記憶分泌蛋白合成與分泌的過程。 4.簡述生物膜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能力目標 通過類比認識細胞內各細胞器及其分工。通過教材以及資料的閱讀建立各種細胞器歸類以及比較的模型,培養學生分析和理解問題的能力,進而發展綜合的能力。 情感目標 學生認同細胞是一個基本的生命系統,其生命活動是通過各組成成分的協調配合完成的,理解分工與團結合作對于高效工作的必要性。 |
教學目的 | 教師行為 | 學生行為 | |
(一)引入新課 |
1.明確學習目的 2.激發興趣 3.引起學生的思考 |
教師展示細胞的基本結構圖片,提出問題:細胞的基本結構分為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那么細胞質都是由什么成分組成的呢?人們常說的細胞器又是在哪里呢? |
結合生活經驗,以及對細胞的觀察,展開討論。 學生傾聽,并參與交流。 |
(二)預習檢查以及學生展示、質疑、評價 |
1.學生通過上臺展示自主學習的內容,參與課堂教學,訓練其觀察、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2.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展示自身觀點的邏輯能力以及語言和儀態。 |
教師主持、配合學生對于細胞器的分離方法、各種細胞器的結構、功能、分布的講解和歸納總結;并對其講解進行補充、點評。 教師補充講解關于細胞質基質以及細胞骨架的知識點。 |
第一組同學展示:細胞器分離方法: 第二組同學展示:線粒體 第三組同學展示:葉綠體 第四組同學展示:內質網 第五組同學展示:核糖體 第六組同學展示:高爾基體 第七組同學展示:溶酶體 第八組同學展示:液泡 第九組同學展示:中心體 |
(三)小組合作學習、探究討論 |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對比細胞器的結構以及功能和分布,加深對于自主學習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
教師主持并參與學生的討論,從細胞器的分布、結構、功能等特點,對細胞器進行歸納總結。 教師對于學生答案的展示進行點評和補充。 |
學生首先對于問題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并通過討論來實現對細胞器的歸納和總結,并展示其答案。 |
(四)教師講解與點撥 |
通過教師的講解,讓學生對于分泌蛋白的過程形成直觀理解,并形成記憶。 | 教師通過圖片和PPT動畫,展示并講解細胞分泌蛋白的過程,并在教材的基礎上進行補充講解,從而為學生解決學習的難點。 | 學生認真聽講,并積極思考,聯系剛剛學過的各種細胞器的結構與功能以及分布,加強對于分泌蛋白過程的理解和記憶。 |
(五)當堂練習 |
通過當堂練習,來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強化記憶。 | 教師通過PPT展示部分當堂練習的題目,并根據學生的反應,來對部分題目進行講解和分析。 | 學生積極反應,認真參與答題過程,從而通過練習強化記憶,鞏固所學知識。 |
(六)模型建構 |
通過動物細胞、植物細胞、分泌蛋白的過程等模型的建構,讓學生進一步強化對各種細胞器的結構、分布與功能的記憶和理解。 | 給學生提供橡皮泥、打印的細胞模型平面圖以及分泌蛋白的過程模式圖,讓學生進行模擬制作,并對學生的作品進行點評。 | 根據本節課所學知識,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以小組為單位用橡皮泥在平面圖上嘗試模擬制作細胞結構模式圖以及分泌蛋白的過程模式圖。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