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西方啟蒙思想家,人文主義思想
所屬欄目:高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大象版高中歷史必修三第18課《西方啟蒙思想家的人文主義思想》湖南省 - 永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西方啟蒙思想家的人文主義思想
教學目標:
唯物史觀:
通過對啟蒙運動興起的歷史條件和重大影響的探究,培養運用歷史唯物主義關于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辯證關系原理。
時空觀念:
通過對人類思想解放運動的因果分析,使學生認識到人文精神的發展、資產階級在思想領域的反封建斗爭與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及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處于同一時空,能夠按時序敘述;
史料實證:
閱讀課文所提供的歷史材料和教師提供的材料,學會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通過閱讀啟蒙運動思想家的言論材料,培養學生對歷史資料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評價問題的能力,通過比較啟蒙運動和文藝復興的異同,培養學生歸納和比較的能力。
歷史解釋:
通過學習啟蒙運動,使學生了解歐洲啟蒙運動的背景和特點,掌握啟蒙運動思想家的主要觀點。
家國情懷:
啟蒙思想不僅僅屬于其個人和那個時代,更屬于世界、屬于全人類,通過本節的學習,培養人文意識,強化法治觀念;關注社會進步,樹立科學精神。
重點難點:
重點:啟蒙思想家的主張及啟蒙運動的影響。 難點: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的區別與聯系。
一、陽光燦爛的理性時代(人物主張)
【自主學習】結合下列材料和教材第二節、第三節內容,歸納思想家的主張。 發源地 英國 霍布斯 天賦人權;社會契約 洛克 權力分立; 高潮地
伏爾泰
孟德斯鳩 盧梭
狄德羅
百科全書派,弘揚科學、理性 擴展 德國 康德
意圖:培養學生歸納能力,結合史料理解啟蒙思想的內涵。在學生完成后,對整個啟蒙運動的思想體系予以點撥,并展示其內在邏輯關系,加深學生的理解。
2
【史料分析】結合教材32頁“資料回放”康德的言論,啟蒙的核心是什么? 意圖:此問強調啟蒙思想家對人文主義的發展即啟蒙運動核心為理性
二、呼喚理性的陰霾年代(背景分析)
展示安德魯《世界歷史》教會審判伽利略視頻片段,引導學生對背景分析。 【史料分析】結合材料分析,啟蒙運動的背景有哪些?
材料1 在18世紀,法國的工場手工業發展迅速。……其中,采礦業、冶金業集中程度最高,擁有幾個在歐洲首屈一指的大企業。……在工業發展的基礎上, 對外貿易也有大幅度增長。1716年到 1789年出口額從8900萬鋰增加到2. 26億鋰。……在整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中,發達程度遠超過工商業的是金融業。
——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2 “朕即國家”。
——法國國王路易十四(1638 -1715)
材料3最高權力屬于我。立法權完整不可分地由我一人掌握。整個公共秩序都是我定的,國民的權利和利益與我的權益必然地結合在一起,而且只掌握在我手中。
——路易十五(1710—1774)
材料4 1687年《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發表,牛頓發現了一個基本的宇宙的法則,這個法則既支配了整個宇宙,也支配了最微小的物體。這樣一來,自然界就成為一架按照自然法則運行的龐大的機械裝置,這一架機械裝置可以靠觀察、實驗、測量及計算被人們所認識。由此類推,支配人類社會的法則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為人們所發現。在牛頓的啟發下,啟蒙思想家們力圖發現支配人事和社會的永恒的法則。
——[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意圖:在學生經過史料分析后,使學生明白唯物史觀:“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經濟。——《馬恩選集》”
三、展望理性的耀眼光芒(影響解讀) 1、完成下表,歸納啟蒙運動的性質
項目 中世紀(10-15世紀) 文藝復興(14-16世紀) 啟蒙運動 政治 專制/等級/特權 專制/等級/特權 宗教 神的意志/
教會禁錮
人文主義沖擊神學,推動宗教改革
3
文化 蒙昧無知 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 推動自然科學發展 經濟 莊園:自給自足
城市:商品經濟
資本主義萌芽
意圖:明白啟蒙運動的概念以及在文藝復習基礎上的發展。 2、【史料分析】結合材料15-19,歸納啟蒙運動的影響。 材料5 路易十六在獄中閱讀了啟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嘆道:“原來是伏爾泰和盧梭毀了法國!”
——柏克:《法國革命論》 材料6 一切人生來就是平等的,他們被造物主賦予他們固有的、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權利。
——美國《獨立宣言》
材料7 人人當知平等自由之大義。有生之初,無人不自由,即無人不平等,初無所謂君也。所謂臣也。若堯、舜,若禹、稷,其能盡義務于同胞,開莫大之利益,以孝敬于同胞,故吾同胞視之為代表,尊之為君,實不過一團體之頭領耳。
——鄒容《革命軍》
材料8 國家者,保障人民之權利,謀益人民之幸福者也。不此之務,其國也存之無所榮、亡之無所惜。
——陳獨秀
材料9 展示圖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意圖:結合人類政治思想上又重大影響的歷史事件和今天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多角度分析啟蒙的影響。
課后拓展
“在今天的中國社會,伏爾泰式的啟蒙已經完成,康德式的啟蒙剛剛開始。 ”
——李秋零(《康德全集》的編譯
結合上述材料思考:今天的啟蒙應該如何從身邊做起?
體驗高考:
4
(2018全國卷三· 33)18世紀前半期的法國,先前往來于凡爾賽宮的思想家、文學家、戲劇家們,開始熱衷于參加沙龍聚會,討論的話題廣泛,不再局限于傳統的信仰和禮儀,思想極為活躍,上流社會不少人也樂于資助他們。這表明 A.啟蒙思想逐漸流行 B.宮廷文化普及到民間 C.專制王權已經衰落 D.貴族與平民趨于平等 2016福建單科)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1694—1778年)早年主張實行開明君主制;晚年,他逐漸傾向于實行共和制,認為共和政體是最理想的制度。這反映當時的法國 A.波旁王朝和第三等級的矛盾尖銳 B.共和政體比君主立憲制優越 C.大革命后廢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國 D.工業資產階級力量迅速壯大
課后反思:視頻資料分析可讓學生回答,更利于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