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水的電離,溶液的酸堿性
所屬欄目:高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二化學選修四第三章第二節水的電離及溶液的酸堿性第一課時-江西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水的電離和水的離子積常數,明確水的離子積常數與溫度的關系;
2、明確溶液PH的意義以及c(H+),PH與溶液酸堿性的關系,了解PH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歸納知識,總結知識的能力;
2、培養學生對知識點遷移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水的離子積和溶液酸堿性等內容的教學,對學生進行矛盾的對立統一、事物間的相互關系和相互制約等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2學情分析
在講解水的電離這部分通過復習和回憶化學平衡常數、弱電解質的電離以及電離平衡常數等知識,引入水的電離和水的電離平衡常數的書寫,讓學生能很好地做到知識的推廣和應用。再通過回憶化學平衡時講解純液體的濃度為常數,從而推出水的離子積,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而通過回憶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的知識來分析水的電離平衡的影響因素,能加深學生對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影響因素的記憶和理解,也使舊知識在水的電離平衡中得到應用和推廣,達到知識的延伸。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水的離子積,c(H+)、PH與溶液酸堿性的關系
教學難點:水的離子積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水的電離和溶液的酸堿性
<水的電離和溶液的酸堿性>教學設計與反思
基本信息
課題
第二節水的電離和溶液的酸堿性
教材分析
本節是電離平衡在水的電離及電離平衡移動方面的具體應用,是第三節鹽類水解的基礎,本節課主要通過引導學生復習弱電解質的電離特點及平衡移動問題,使學生理解酸、堿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減小,使溶液中H+、OH—濃度不相等,從而表現出酸性或堿性。本節課以復習為主,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遷移應用能力。
學情分析
在講解水的電離這部分通過復習和回憶化學平衡常數、弱電解質的電離以及電離平衡常數等知識,引入水的電離和水的電離平衡常數的書寫,讓學生能很好地做到知識的推廣和應用。再通過回憶化學平衡時講解純液體的濃度為常數,從而推出水的離子積,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而通過回憶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的知識來分析水的電離平衡的影響因素,能加深學生對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影響因素的記憶和理解,也使舊知識在水的電離平衡中得到應用和推廣,達到知識的延伸。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水的電離和水的離子積常數,明確水的離子積常數與溫度的關系;
2、明確溶液PH的意義以及c(H+),PH與溶液酸堿性的關系,了解PH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歸納知識,總結知識的能力;
2、培養學生對知識點遷移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水的離子積和溶液酸堿性等內容的教學,對學生進行矛盾的對立統一、事物間的相互關系和相互制約等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水的離子積,c(H+)、PH與溶液酸堿性的關系
教學難點:水的離子積
教學過程
一、對水的電離及水電離子積常數,采用類比、推理法,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遷移能力;什么樣的物質才能發生電離?水是強電解質,還是弱電解質?弱電解質的電離有什么特點?分析表格中的數據,規律,并解釋。改變條件水的電離平衡是否移動?向哪個方向移動?水的離子積常數是否改變?是增大還是減小?
二、溶液的PH的教學以講練結合為主,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綜合能力。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在初中我們已經學過一些PH的知識,這節課我們來進一步學習水的電離和溶液的PH,現在我們來回憶一下溶液的PH與酸堿性有什么關系?
這節課的標題是水的電離和溶液的酸堿性,那么溶液的酸堿性與水的電離有關系嗎?有什么關系?我們學習完本節的內容就知道了。
什么樣的物質才能發生電離?水是強電解質,還是弱電解質?弱電解質的電離有什么特點?
請同學們寫出水的電離方程式:
實驗證明,25℃時1L純水中只有1×10—7mol的水電離,因此,純水中c(H+)和
c(OH—)都為1×10—7mol,在一定溫度時,c(H+)和c(OH—)的乘積是一個常數c(H+). c(OH—)=Kw,
Kw叫做水的離子積常數,簡稱水的離子積。25℃時Kw=1×10—7×1×10—7=1×10—14.
改變下列條件水的電離平衡是否移動?向哪個方向移動?水的離子積常數是否改變?是增大還是減小?①加入NaCl ②加入NaOH ③加入HCl
水中加入酸后,就成了酸溶液,此時溶液中還有OH—嗎?
既然酸溶液中有OH—,堿溶液中有H+那么為什么溶液還有酸、堿之分呢?酸或堿溶液中的H+和OH—濃度之間有什么關系呢?下面我們學習第二個問題。
學生回答后,投影顯示
定學生回答,并由其他學生補充:
①不能完全電離;②電離過程可逆,存在電離平衡;③條件改變時,電離平衡發生移動。
H2O H++OH—
分析表格中的數據,有何規律,并解釋
學生討論回答
1、溫度越高,Kw越大
2、水的電離是吸熱過程,升高溫度,促進水的電離,水的離子積增大。
學生討論后回答
①平衡不移動,離子積不變;
②平衡逆向移動,離子積不變;
③平衡逆向移動,離子積不變。
請同學們討論以下問題:
1、0.1mol/L的NaOH溶液中
c(OH—)= c(H+)=
由水電離出的
c(OH—)水=
c(H+)水=
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遷移能力
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綜合能力
【討論】
從以上練習可以看出,溶液的酸堿性與溶液的H+、OH—濃度有何關系?在酸、堿或鹽溶液中,水電離出的H+、OH—濃度有何關系?
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指定學生回答,并由其他同學補充,最后教師總結
2、0.1mol/L的H2SO4溶液中
c(H+)水=
c(OH—)= c(H+)=
由水電離出的c(OH—)水=
3、0.1mol/L的NaCl溶液中
c(OH—)= c(H+)=
由水電離出的
c(OH—)水=
c(H+)水=
板書設計(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書)
第二節 水的電離和溶液的酸堿性
一、水的電離H2O H++OH— H2O+H2O H3O++OH—
水的離子積:
Kw= c(H+). c(OH—) Kw決定于溫度 25℃時Kw=1×10—14
溫度
0℃
20℃
25℃
50℃
100℃
Kw
1.14×10—15
6.81×10—15
1×10—14
5.47×10—14
1×10—12
影響水的電離的因素:
1、升高溫度,促進水的電離,水的離子積增大
2、加入酸或堿抑制水的電離,Kw不變
二、溶液的酸堿性與PH
溶液的酸堿性與c(H+)、c(OH—)的關系
1、溶液中c(H+)> c(OH—),溶液顯酸性
2、溶液中c(H+)= c(OH—),溶液顯中性
3、溶液中c(H+)<c(OH—),溶液顯堿性
4、無論在什么溶液中,水電離出的H+濃度總等于水電離出的OH—濃度。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1.水的電離:水是 電解質,發生 電離,電離過程
水的電離平衡常數的表達式為
思考:實驗測得,在室溫下1L H2O(即 mol)中只有1×10-7 mol H2O電離,則室溫下C(H+)和C(OH-)分別為多少? 純水中水的電離度α(H2O)= 。
2.水的離子積
水的離子積:KW= 。
注:(1)一定溫度時,KW是個常數,KW只與 有關, 越高KW越 。25℃時,KW= ,100℃時,KW=10-12。
(2)KW不僅適用于純水,也適用于酸、堿、鹽的稀溶液。任何水溶液中,由水所電離而生成的C(H+) C(OH-)。
3.影響水的電離平衡的因素
(1)溫度:溫度升高,水的電離度 ,水的電離平衡向 方向移動,C(H+)和C(OH-) ,KW 。
(2)溶液的酸、堿度:改變溶液的酸、堿度均可使水的電離平衡發生移動。
討論:改變下列條件水的電離平衡是否移動?向哪個方向移動?水的離子積常數是否改變?是增大還是減小?
①升高溫度 ②加入NaCl ③加入NaOH ④加入HCl
練習:
①在0.01mol/LHCl溶液中, C(OH-)= , C(H+)= ,
由水電離出的H+濃度= ,由水電離出的OH-濃度= 。,
②在0.01mol/LNaOH溶液中,C(OH-)= ,C(H+)= ,
由水電離出的H+濃度= ,由水電離出的OH-濃度= 。
③在0.01mol/LNaCl溶液中, C(OH-)= ,C(H+)= ,
由水電離出的H+濃度= ,由水電離出的OH-濃度= 。
教學反思
教學調整:
一、在講解溶液的酸堿性與PH時,通過列表比較的方法,清楚地反應出酸性或堿性溶液中C(H+)和C(OH-)的相對大小,揭示出溶液呈酸、堿性的本質原因,加深理解、記憶。再聯合初中實驗知識:酸性:PH<7;堿性:PH>7;中性:PH = 7,很容易就可以得出溶液酸堿性與PH之間的關系。
二、通過講練結合的方式來學習PH的相關計算,可以讓學生有一個先思考,再聽講,后練習的一個學習過程,更加加強了學生對計算方法、思路的理解、思考和掌握。
三、通過實驗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實驗方法、實驗步驟、實驗正確操作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