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水的電離,溶液的pH,中和滴定曲線
所屬欄目:高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二化學選修四第三章第二節水的電離和溶液的pH——中和滴定曲線的專題突破 -湖南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選修四第三章第二節水的電離和溶液的pH——中和滴定曲線的專題突破 -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中學
水的電離和溶液的pH——中和滴定曲線的專題突破
酸堿中和滴定曲線類試題是近幾年高考的熱點和難點,試題以酸堿滴定過程為基礎,考查滴定曲線的繪制,離子濃度大小比較,溶液中的守恒關系等,這類試題的難點在于整個過程為一動態過程,在解題的過程中,可以化動為靜,巧抓幾點,采取極端假設的方法進行判斷解題探究。
一、引入課題:走進高考
(2016年全國新課標Ⅰ卷理綜12)298K時,在20.00mL 0.1000mol/L氨水中滴入0.1000 mol/L的鹽酸,溶液的pH與所加鹽酸的體積關系如圖所示。已知0.1000 mol/L氨水的電離度為1.32%,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該滴定過程應該選擇酚酞作為指示劑 B.M點對應的鹽酸體積為20.00 mL
C.M點處的溶液中:c(NH4+)=c(Cl-)=c(H+)=c(OH-
) D.N點處的溶液中pH<12
[解析] (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答案)
溶液由堿性變為酸性,應選用甲基橙做指示劑A錯;極端假設:若鹽酸用20.00mL,則完全反應生成NH4Cl,pH<7,現M點pH=7,則所用鹽酸體積小于20.00mL,B錯;c(NH4+)=c(Cl-
)=c(H+)=c(OH-
),C錯;NH3·H2O
NH4++OH-,c(OH-)=0.10mol/L×1.32%=1.32×10-3
mol/L
,pH=-lg7.6×10-12
=12-lg7.6<12,D對。
二、考綱定標及熱點定位: 考綱定標:
1.理解電解質在水中的電離以及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了解水的電離及影響因素 2.了解鹽類水解的原理、影響鹽類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鹽類水解的應用 熱點定位:
2015、2016年都以滴定曲線的形式對該部分內容進行綜合考查(弱電解質的判斷、平衡常數的計算、離子濃度、導電性、水的電離程度的比較、指示劑的選擇等)
三、知識復習: 中和滴定曲線:
1.定義:滴定過程中,隨標準溶液的體積變化,溶液的pH發生變化的曲線。
LmolHc/106.71032.1100.1)(12314
2.中和滴定曲線為什么有突躍?
例:一滴(約0.05ml)0.1mol/L的鹽酸溶液,加入到100ml純水中,pH將從7減小到多少? 解:
,pH=-lg5×10-5
=5-lg5≈4.3 多加一滴鹽酸溶液,純水的pH從7減小到4.3,這就是pH的突躍。
同理,鄰近終點的待測液就非常類似于純水,多加或少加一滴都會引起較大的pH變化。
夯實基礎:一題多點 一題多問 一題多變
例:常溫下,用0.100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0 mol·L
-1
HA酸溶液所得滴定曲線如右圖。
一、起始點a:
1、判斷酸HA的強弱 弱酸 ;
2、若起點pH=3,求該溫度下酸HA的電離平衡常數的近似值Ka= 1.0×10-5
。
[解析] (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答案)
若0.1000 mol·L-1
HA為強酸,則pH=1;現a點pH>1,HA為弱酸,
二、混合點b:
1、 溶質主要是 NaA和HA ,濃度分別是 0.0330mol/L 。 粒子不等關系是 c(A-)>c(Na+
)>c(HA)>c(H+
)>c(OH-
) 。 2、Na原子與A原子的量之間的關系是 2c(Na+
)=c(A-)+c(HA) 。 [解析] (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答案) NaOH + HA = NaA + H2O
0.1×10 0.1×20 0.1×10 余0.1×10
c(HA)=c(NaA)=0.1×10÷30=0.0330mol/L,此時pH<7,HA電離程度大于NaA水解程度, c(A-)>c(Na+
)>c(HA)>c(H+
)>c(OH-),2c(Na+
)=c(A-)+c(HA) 三、中性點c:
溶質主要是 NaA和HA 。粒子濃度的定量關系是: c(A-)=c(Na+)>c(H+)=c(OH-) 。 [解析] (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答案) 四、等當點d:
1、主要溶質是 NaA ,2、c(OH-
) = c(H+
)+ c(HA) 。 [講解]
等當點:標準液與待測液恰好完全反應的化學計量點
5
33100.1/1.0/10/10LmolLmolLmolKaLmolL
LmolLHc/1051.0/1.01005.0)(53
滴定終點:一般是根據指示劑變色時確定的停止滴定的那一點 聯系:兩者越接近,誤差越小 五、相關問題:
1、a、b、c、d四點中,
滴定過程中宜選用_酚酞_作指示劑, 滴定終點在_c點以上_。(填“c點以上”或“c點以下”) 水的電離程度最大的是_c_點。
2、a、b、c、d溶液導電能力弱至強順序是 a、b、c、d 。
3、滴定過程中能否出現:c(HA)>c(A-
) >c(H+
)>c(Na+
)>c(OH-
) ? (能) [講解]
酸、堿均能抑制水的電離,CH3COONa水解促進水的電離,所以c點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最大。由于酸堿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顯堿性,故應該選擇在堿性范圍內變色的指示劑酚酞。滴定終點應在c點以上。
小結:巧抓“起始點a”、“混合點b”、“中性點c”、“等當點d”,可以化動為靜,采取極端假設的方法進行判斷解題探究。 [練習]
1. 向20 mL鹽酸中逐滴加入等濃度的稀氨水,則下列變化趨勢正確的是 C (填字母)。
[解析] (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答案)
由于稀鹽酸顯酸性,首先排除選項B和D;兩者恰好反應時溶液顯酸性,排除選項A。
2. 25℃時,用濃度為0.1000mol·L-1
的NaOH溶液滴定20.00mL
濃度均為0.1000mol·L
-1
的三種酸HX、HY、HZ,滴定曲線如圖
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相同溫度下,同濃度的三種酸溶液的導電能力順序:HZ<HY<HX
B.根據滴定曲線,可得Ka(HY)≈10-
5
C.將上述HX、HY溶液等體積混合后,用NaOH溶液滴定至HX恰好完全反應時:c(X-
)>c(Y-
)>c(OH-
)>c(H+
)
D.HY與HZ混合,達到平衡時c(H+)=KaHY·cHYcY-
+c(Z-)+c(OH-
) [答案]B
[解析] (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答案)
根據中和滴定曲線先判斷HX、HY和HZ的酸性強弱,再運用電離平衡、水解平衡知識分析、解決相關問題。由圖像可知,當V(NaOH)=0(即未滴加NaOH)時,等濃度的三種酸溶液的pH大小順序為HX>HY>HZ,則酸性強弱順序為HX<HY<HZ,相同條件下三種酸溶液的導電能力順序為HX<HY<HZ,A項錯。
當V(NaOH)=10mL時,HY溶液中c(H+
)=10-5
mol·L-1
,
c(OH-)=10-9mol·L-1,c(Na+)=13
×0.1000mol·L-1,
據電荷守恒有c(H+
)+c(Na+
)=c(OH-
)+c(Y-
),
即10-5mol·L-1+13×0.1000mol·L-1=10-9mol·L-1+c(Y-
),
則有c(Y-)≈13
×0.1000mol·L-1
,
c(HY)=(23×0.1000mol·L-1-13×0.1000mol·L-1)=13
×0.1000mol·L-1,
那么Ka(HY)=[c(Y-
)·c(H+
)]/c(HY)
=(13×0.1000mol·L-1×10-5mol·L-1)/(13
×0.1000mol·L-1)=10-5
,B正確。 HX的酸性比HY的弱,滴定至HX恰好完全反應時,HY也完全反應,此時溶液中的溶質為NaX和NaY,X-
的水解程度比Y-
的水解程度大,則有c(Y-
)>c(X-
),C項錯。
HY和HZ混合,達到平衡時,據電荷守恒有c(H+
)=c(Y-
)+c(Z-
)+c(OH-
);對于弱酸HY來說,Ka(HY)=[c(H+
)·c(Y-
)]/c(HY),則有c(Y-
)=[Ka(HY)·c(HY)]/c(H+
),故c(H+
)=[Ka(HY)·c(HY)]/c(H+
)+c(Z-
)+c(OH-
),D項錯。
3. 傳統的定量化學實驗受到計量手段的制約而研究范圍狹窄、精確度不高,DIS數字化信息系統(由傳感器、數據采集器和計算機組成)因為可以準確測量溶液的pH等而在中和滴定的研究中應用越來越廣泛深入。
(1)某學習小組利用DIS系統探究強堿和不同酸的中和反應,實驗過程如下: ①分別配制0.1000mol·L
-1
的NaOH、HCl、CH3COOH溶液備用。
②用0.1000mol·L-
1的NaOH溶液分別滴定10.00mL0.1000mol·L-
1的HCl和CH3COOH溶液,連接數據采集器和pH傳感器。 ③由計算機繪制的滴定曲線如圖1:
兩曲線圖起點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兩曲線圖中V1__________V2(填“>”、“=”或“<”)。
(2)另一個學習小組利用DIS系統測定某醋酸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以測量溶液導電能力來判斷滴定終點,實驗步驟如下:
①用________(填儀器中名稱)量取20.00mL醋酸溶液樣品,倒入潔凈干燥錐形瓶中,連接好DIS系統,如果錐形瓶中含有少量蒸餾水,是否會影響測量結果________(填“是”、“否”或“不能確定”)。向錐形瓶中滴加0.1000mol·L
-1
的NaOH溶液,計算機屏幕上顯示溶液導
電能力與加入NaOH溶液體積關系的曲線圖(見圖2)。
②醋酸與NaOH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圖中b點時,溶液中各離子濃度大小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圖中某一點pH等于8,則c(Na+
)-c(CH3COO-
)的精確值為________mol·L-
1。
[答案]
(1)CH3COOH不完全電離,HCl完全電離,使0.1mol·L-1
的CH3COOH溶液中c(H+
)比同
濃度的HCl溶液中c(H+
)小,pH大 >
(2)①酸式滴定管,否。②CH3COOH+OH-
===CH3COO-
+H2O ③c(Na+
)>c(CH3COO-
)>c(OH-
)>c(H+
),④9.9×10-
7
[解析] (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答案)
(1)CH3COOH不完全電離,HCl完全電離,使0.1 mol·L
-1
的CH3COOH溶液中c(H+
)比同
濃度的HCl溶液中c(H+
)小,pH大;鹽酸和NaOH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氯化鈉不水解,CH3COOH和NaOH反應生成醋酸鈉和水,醋酸鈉水解呈堿性,所以與等物質的量的鹽酸、醋酸反應,反應后溶液呈中性,消耗的NaOH前者大于后者。
(2)①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0.00 mL醋酸溶液樣品;錐形瓶中含有少量蒸餾水,待測液的物
質的量不變,V(標準)不變,根據c(待測)=
c標準×V標準
V待測
,c(待測)不變;②醋酸與
NaOH溶液反應:CH3COOH+NaOH===CH3COONa+H2O;③圖中b點,說明醋酸和NaOH恰好完全反應,醋酸鈉水解,使得c(Na+
)>c(CH3COO-
);④c(H+
)=10-
8 mol·L-
1,c(OH-
)
=10
-14
/10-
8 mol·L-
1=10-
6 mol·L-
1,根據電荷守恒c(Na+
)+c(H+
)=c(CH3COO-
)+c(OH-
),
c(Na+
)-c(CH3COO-
)=c(OH-
)-c(H+
)=10-6
mol·L-
1-10-
8 mol·L-
1=9.9×10
-7
mol·L-1。
4. 25℃時,取濃度均為0.1mol·L-1
的醋酸溶液和氨水溶液各20mL,分別用0.1mol·L-
1NaOH
溶液、0.1mol·L
-1
鹽酸進行中和滴定,滴定過程中pH隨滴加溶液的體積變化關系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曲線Ⅰ:滴加溶液到10mL時:c(CH3COO-
)>c(Na+
)>c(H+
)>c(OH-
) B.曲線Ⅰ:滴加溶液到20mL時,c(Cl-
)>c(NH+
4)>c(H+
)>c(OH-
)
C.曲線Ⅱ:滴加溶液在10mL~20mL之間存在:c(NH+
4)=c(Cl-
)>c(OH-
)=c(H+
) D.曲線Ⅱ:滴加溶液到10mL時:c(CH3COO-
)-c(CH3COOH)=2c(H+
)-c(OH-
) [答案]B
[解析] (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答案)
根據溶液pH值變化確定曲線Ⅰ為鹽酸滴定氨水,曲線Ⅱ為氫氧化鈉滴定醋酸;A項,此時溶液為等濃度的氨水和氯化銨溶液,錯誤;B項,此時溶液為氯化銨溶液,銨根離子水解溶液顯酸性,正確;C項錯誤;D項,此時溶液為等濃度醋酸和醋酸鈉混合液,電荷守恒為c(Na+
)+c(H+
)=c(CH3COO-
)+c(OH-
),物料守恒為2c(Na+
)=c(CH3COO-
)+c(CH3COOH),兩者去掉鈉離子濃度得c(CH3COO-
)-c(CH3COOH)=2[c(H+
)-c(OH-
)],錯誤。
解決酸堿中和滴定過程中的有關問題,首先看縱坐標,搞清楚是酸加入堿中,還是堿加入酸中,然后看起點,起點可以看出酸性或堿性的強弱,這個在判斷滴定終點至關重要;再次找滴定終點和pH=7的中性點,判斷滴定終點的酸堿性,然后確定中性點(pH=7)的位置;最后分析其他的特殊點(如滴定一半點,過量一半點等),分析酸、堿過量情況。在整個滴定過程中有幾個關系①電荷守恒關系在任何時候均存在;②物料守恒可以根據加入酸的物質的量和加入堿的物質的量進行確定,但不一定為等量關系。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