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全球氣候變化
所屬欄目:高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第四節《全球氣候變化》遼寧省 - 大連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重點難點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新課導入
教師行為:
1、用拆字法解析河南省簡稱“豫”——一個人牽著一頭大象。
2、提問:河南省現在是什么氣候?有大象生存么?推測一下河南省3000多年以前可能是什么氣候?
3、引入:處于溫帶地區的河南省在3000多年以前生存著熱帶的代表動物大象。由此可見,經歷了3000多年,河南省的氣候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其實全球的氣候也在默默地發生著變化,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二章第四節全球氣候變化。
學生行為:
學生觀看視頻,回答問題。
設計意圖:
通過河南省簡稱的由來,推測出其氣候的變化,在老師的引導啟發下,視角尺度放大,引出全球氣候變化。
活動2【講授】預習反饋
教師行為:
1、展示全球氣候變化的相關圖片資料。
2、提問:觀察P46圖2.28“全球氣候的長期演變”,你得出了什么?
觀察P46圖2.29“近百年來全球年平均氣溫的變化”,你得出了什么?
閱讀教材P47,是什么原因引起全球氣候變暖呢?
3、 教師總結全球氣候變化的表現和原因,強調人類活動在全球氣候變化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4、展示學生預習中存在的疑惑。
5、教師解疑,強調區域性的氣候變暖既有升溫現象也有降溫現象,全球氣候變化是地球的正常現象,是符合客觀規律的。
學生活動:
1、觀察圖片資料,閱讀教材,回答全球氣候變化的表現和原因。
2、幫助解答其他同學在預習中的疑惑。
設計意圖:
全球氣候變化的表現和原因并不是本節課的重點,學生通過觀察圖表資料和閱讀教材,聯系生活實際,可以實現自主學習。教師重在解疑。
活動3【活動】課堂活動一
教師行為
1、(過渡)在預習案中,老師還留了兩個思考問題:影響和措施。第一個問題:氣候變化可能會產生哪些影響呢?
2、講解活動要求:假設學校派遣專家團前往世界各地實地考察“全球氣候變暖可能帶來的影響”,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在南極、馬爾代夫、俄羅斯、我國南方地區、撒哈拉沙漠、亞馬孫雨林六個地點中選擇其中一個作為研究對象。結合當地自然地理特點,分析全球氣候變化對該地可能帶來的影響有哪些?
3、組織學生討論、交流,適時指導學生。
4、強調全球氣候變化對我們既有有利的影響也有不利的影響,我們要辯證的看待。
學生行為:
1、獨立閱讀學案中的六則材料。
2、小組討論、整理,展示成果。
設計意圖:
1、學生通過閱讀文字資料,篩選有價值信息,加強了資料的分析和歸納能力。
2、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展示,明確了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4【活動】課堂活動二
教師行為:
1、講解活動要求:(閱讀教材P48—P49)1、2組繪制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海平面和海岸帶的思維導圖,3、4組繪制全球氣候變化影響農業的思維導圖, 5、6組繪制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水循環過程的思維導圖。3分鐘獨立思考時間,5分鐘小組討論,完成小組的思維導圖。
2、組織學生繪圖,適時給于指導。
3、利用IPAD展示學生繪圖成果,引導學生互評。
學生行為:
1、小組合作,繪制思維導圖。
2、點評同類小組成果。
設計意圖:
“全球氣候變化對海平面、農業、水循環的影響”這一知識點涉及面較廣,理解難度較大,利用繪制思維導圖的形式,輔以教師講解、引導、啟發,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總結,形成思維網,溫故知新。
活動5【活動】課堂活動三
教師行為:
1、(過渡)全球氣候的變化給我們帶來如此巨大的影響,我們該如何應對呢?下面我們來看我的探究三:思考: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面對全球氣候變暖,我們應該怎樣應對?
2、講解活動要求:角色扮演:
國家領導,我們應該………
企業老板,我們應該…………..
普通民眾,我們應該…………..
組織學生討論,適時給予指導。
學生行為:
1、小組討論、整理觀點,展示成果。
2、小組互評。
3、學生總結:這些應對措施大致可以歸納為兩類: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增加溫室氣體的吸收。
設計意圖: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措施有很多,學生從不同角色的角度去思考,對措施加以分類,既發散了思維,又增強了社會責任感。
活動6【作業】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教師行為:
1、教師鼓勵學生小結,輔以補充:地球是我們共同、唯一的家園,愛護它是我們的責任,每個人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讓我們的地球更加美麗。
2、布置作業:學案的鞏固案。
學生行為:
學生小結,整理學案。
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自己總結的習慣,教師的補充,升華了本節課的人文思想。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氣》
第四節 《全球氣候變化》學案
學習目標:
-
認識全球氣候變化的趨勢和影響因素。
-
借助有關資料,分析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
-
舉例說明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措施。
預習案
知識鏈接:
氣候:指某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具有時間長、穩定的特點。
氣候變化:是大氣狀態變化的一種反映,主要表現為不同尺度的冷暖和干濕變化。
天氣:指某個地方距離地表較近的大氣層在短時間內的具體狀況。如陰、晴、雨,具有時間短、多變、不穩定的特點。
我的預習:
閱讀教材P46-P49,完成關于全球氣候變化的問題1、2,思考問題3、4。
我的疑惑:
課中案
我的探究一:
假設學校派遣專家團前往世界各地實地考察“全球氣候變暖可能帶來的影響”,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在南極、馬爾代夫、俄羅斯、我國南方地區、撒哈拉沙漠、亞馬孫雨林六個地點中選擇其中一個作為研究對象。結合當地自然地理特點,分析全球氣候變化對該地可能帶來的影響有哪些?(生態環境、降水多少、社會經濟等方面)(時間7分鐘)
材料一:
據報道,南極地區的阿德利亞企鵝數目從1975年的1.5萬對減少到目前的9000對左右。在南極考察的美國科學家指出,此類企鵝通常喜歡在海面浮動冰山的頂部群居生活。據統計,南極的平均氣溫近50年來升高了2.5℃,導致浮動冰山頂部的大量積雪融化,淹沒了企鵝賴以產卵和孵化幼仔的地方,導致企鵝數量劇減。
材料二:
聯合國人居中心調研發現,海平面上升1米,海拔4米的陸地都將受到威脅。
據研究,我國城市、經濟密集分布的珠江、長江、黃河三角洲附近海平面到2050年將上升9-107厘米,屆時預計要淹沒大片土地,毀壞沿海建筑,影響港口碼頭,影響沿海水產養殖業發展,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巨額經濟損失。幾十年來,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一直在開發更多的耐鹽大米;建設堤壩以防止海水淹沒低洼的農田;頻繁的臺風促使其建起臺風避難所以及自然災害的早期預警系統。
材料三:
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在未來數十年內,地球的溫度還將上升,而中國國防部報告則稱:中國南部地區在2010年前后將發生持續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2010年以后,中國北方水患不斷,南方一片干旱……..,去年11月,突如其來的暴雪冰凍天氣席卷了北方多個省份。氣象專家表示,此次暴雪天氣異常提前、氣溫頻頻大幅驟降,表明全球“氣候危機”正逐漸迫近人們的日常生活。
材料四:
俄羅斯:
材料五:
樹木等綠色植物生長時吸收二氧化碳氣體,幫助地球“降溫”;死亡或腐爛時則釋放二氧化碳,使地球“升溫”。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亞馬遜雨林去年一場破紀錄的大干旱,導致數十億計的樹木枯死,引發外界擔心,有“地球之肺”美名的遼闊雨林區正瀕臨氣候的臨界點,即釋放的二氧化碳較吸收的多,這種情況已是10年來第2次發生,意味全球暖化一發不可收拾。
材料六:
20世紀60年代末,非洲下撒哈拉牧區發生持續6年的干旱。由于缺少糧食和牧草,牲畜被宰殺,饑餓致死者超過150萬人。聯合國2005年6月16日發表報告稱,氣候變暖導致占全球41%的干旱地區土地不斷退化,全球沙漠面積正在逐漸擴大,眾多人口將面臨沒有糧食吃的問題 。
我的探究二:
(閱讀教材P48—P49)
1、2組繪制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海平面和海岸帶的思維導圖
3、4組繪制全球氣候變化影響農業的思維導圖
5、6組繪制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水循環過程的思維導圖
時間:8分鐘
我的探究三:
材料:
《京都議定書》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大會通過的。該議定書規定,在2008年至2012年期間,發達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礎上平均削減5.2%,其中美國削減7%,歐盟8%,日本6%。提倡使用用風能、太陽能、氫能或核能取代化石燃料 推廣節能新技術和節能產品;開展節能宣傳;開展節能科研項目;適當改變農業生產的種植方式,選育抗旱、耐高溫的作物品種;提倡使用公共交通,植樹造林;退耕還林、保護生態;控制人口增長速度。
思考: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面對全球氣候變暖,我們應該怎樣應對?
角色扮演:
國家領導,我們應該………
企業老板,我們應該
…………..
普通民眾,我們應該
…………..
時間:6分鐘
課堂小結:
鞏固案
近100多年來,全球平均氣溫經歷了冷—暖—冷—暖的波動,總體上氣溫呈上升趨勢。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明顯增加。據此回答3~4題。
1.全球氣溫升高可能對我國造成的影響是( )
A.各地降水量普遍增大 B.南方與北方溫差變大
C.水稻種植的北界北移 D.有利于經濟結構的調整
2.為減輕因二氧化碳濃度增大而導致的氣候變化的危害,各國政府應( )
A.改變能源結構,提高天然氣的使用比例
B.遵守國際公約,控制和減小二氧化碳排放量
C.減少煤炭的使用量,降低能源污染稅費
D.擴大耕地面積,培育新的農作物品種
下圖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蘭冰原面積對比圖”。讀圖,回答3~4題。
3. 1992年至2003年格陵蘭冰原面積不斷縮小,反映了( )
A.地殼活動加劇 B.日地距離縮短 C.黃赤交角增大 D.全球氣候變暖
4.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縮會導致 ( )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蝕加劇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積增大,海岸線長度增加 D.熱量消耗增多,全球溫度下降
樹木年輪是氣候變化的歷史證據。讀“某地樹木年輪示意圖”。
5.該地近百年氣候的變化是 ( )
A.寒冷──溫暖──寒冷交替變化 B.溫暖──寒冷──溫暖交替變化
C.暖干──暖濕──暖干交替變化 D.濕冷──干冷──冷交替變化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全球氣候變化”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第四節《全球氣候變化》遼寧省 - 大連”,所屬分類為“高中地理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第四節《全球氣候變化》遼寧省 - 大連”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32285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