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考察探究活動,關注知識產權
所屬欄目:綜合實踐及通用技術優(yōu)質課
視頻課題: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考察探究活動5.關注知識產權保護-從秀山花燈詞中尋“根”重慶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考察探究活動5.關注知識產權保護-從秀山花燈詞中尋“根”重慶市秀山
一方水土一方魂
從秀山花燈詞中尋“根”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賞析秀山花燈詞內容,并體味詞中傳達的秀山人精神; 2、分析花燈詞中的技巧手法,感知秀山人民的智慧; 3、激發(fā)學生對秀山花燈的熱愛和傳承志趣,勿忘民俗之根。 教學重難點
賞析花燈詞內容,并分析其技巧手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
導入新課
沈從文先生說起當初創(chuàng)作小說《邊城》的動機是要表現一種“優(yōu)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 性的人生形式”。回顧課文《邊城》,這種 “優(yōu)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表現在哪些地方呢?那這樣的美好地方其實是在哪里呢?所以我們可以說秀山就是這樣一個體現著這種 “優(yōu)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地方,對嗎?這節(jié)課,我們不妨就從秀山花燈詞中來尋找一下答案。 二、
明確概念
秀山花燈知多少?請聯系實際,說說你和秀山花燈有過哪些“親密接觸”?你對它了解 多少?
明確:秀山花燈起源于唐宋,延續(xù)于元明,興盛于清代,是一種集歌、舞、戲劇和民間吹打于一體的以歌舞表演為主的綜合性表演藝術。 三、
聞其聲
1、 聽歌曲《黃楊扁擔》,說說你的感受。
樂聲輕快,曲調悠揚
2、有人說:“民謠是當地人與自然、與與人之間最和諧的流動。”所以,感知民謠,我們不僅要聞其樂聲,更要聽其心聲。那么從《黃楊扁擔》中,你聽到了秀山人民哪些心聲?
心靈手巧,豐收的喜悅,對生活的熱愛
2、 自由朗誦資料中的其他花燈歌曲,談談你還聽出了什么心聲。
自然美,風俗美,人情美:親情、愛情、鄉(xiāng)鄰之情
4、從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來看,民歌是人類社會和思想感情最直接、最真誠、最悠久的反映。秀山花燈“起源于唐宋,延續(xù)于元明,興盛于清代,發(fā)展于民國,輝煌于新中國”,它對秀山人民有何重要意義?
總結:
秀山花燈旋律流暢悠揚、節(jié)奏鮮明,它的存在與發(fā)展直接反映了秀山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
它用歌聲向我們展示了鐘靈毓秀的一方水土,也展示了淳樸良善的風土人情,更展示著秀山人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抒發(fā)著人們對勞動、生活的熱愛以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四、
尋其技
樸素的情感抒發(fā),也并不是毫無章法的。學習《詩經》我們知道詩歌中常用的技巧有哪 些?賦比興、反復等。那秀山花燈有無這些技巧,用你的慧眼發(fā)掘一下吧。
研讀第七、八、九、十首花燈歌詞,小組討論:秀山花燈為抒發(fā)情感,采用了哪些詩歌中常用的技巧?
明確:方言、諧音、反復、賦比興等
所以,秀山花燈既是人們對生活的贊歌、精神的寫照,更是人民智慧的結晶! 五、
傳其魂
凝結著我們秀山人豐富情感和智慧的花燈文化如今傳承得怎樣呢?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新中國建國初期,全縣有花燈班200多個,藝人近5000人。 1985年底調查結果:花燈班降至80多個,藝人近400人。
2005年底調查結果:花燈班已不足10個,開展活動較為正常的只有6個,藝人僅幾十人!
秀山花燈面臨著傳承的嚴峻形勢,對此你有何看法?
明確:民俗音樂里有 “根” 它是人民之歌、民族之根,流淌著民族的血脈,代表著一個民族的靈魂所在。捍衛(wèi)它,其實就是捍衛(wèi)我們千百年來形成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六、
總結
內容豐富的民俗瑰寶——花燈必須得到傳承!如何傳承?我們可以做什么? 首先,需要我們發(fā)自內心的熱愛!
其次,需要一種文化自信與自覺,更需要一種勇氣!
視頻來源:優(yōu)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