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生態環境考察,生態旅游設計
所屬欄目:綜合實踐及通用技術優質課
視頻課題: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考察探究活動家鄉生態環境考察及生態旅游設計《探究麋鹿的歷史及保護》湖北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考察探究活動家鄉生態環境考察及生態旅游設計《走進南海子麋鹿苑 探究麋鹿的歷史及保護》湖北
教學基本信息
課題
走進南海子麋鹿苑 探究麋鹿的歷史及保護
是否屬于
地方課程或校本課程 是
學科
綜合實踐活動
學段: 高中
年級
一年級
相關領域
博物館資源 館校合作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2017年10月,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指出,綜合實踐活動是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和發展需要出發,從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轉化為活動主題,通過探究、服務、制作、體驗等方式,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跨學科實踐性課程。博物館是出于公共教育和利用的目的,對人類及其環境的物質遺產和非物質遺產進行搜集、整理、保管、研究、展出,最終實現知識傳播的非正規教育機構。“教育”是博物館對社會的首要責任,利用博物館教育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
基地環境分析
(一)基地資源分析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既是一個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還是一座多元的生態博物館、鹿類研究場所、濕地郊野公園和麋鹿自然保護地。
北京大興南海子麋鹿苑自1985年成立以來,飼養著現有國家一級珍稀動物麋鹿,與江蘇大豐麋鹿國家自然保護區、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都是拯救保護麋鹿的圣地。它積累了大量動物保護方面的資料,包括豐富的有利于校外課程開發的資源。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是對公眾進行生態道德教育,傳達環境保護理念的重要基地。 (二)基地資源與學習內容的關系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是位于大興區的一個國家自然保護區,所以麋鹿苑博物館與大興歷史密切相關。與此同時,1900年麋鹿在中國的滅絕發生在近代中國被侵略的歷史時期;1985年麋鹿重歸故里出現在改革開放后歷史新時期。麋鹿在中國的命運折射了中國將近100年的興衰史。因此,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是學習和感受大興地方史和整個中國歷史變遷的重要基地。 (三)基地資源與學生學習、生活的關系
高一年級的學生學習熱情高,好奇心強。實地參觀麋鹿苑博物館可以激發學生觀察事物的興趣,提高學生考察探究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樹立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2
學情分析
高一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對中國歷史有了一定的了解。雖然學生對親近自然、參觀麋鹿苑博物館的興趣很高,但是還需提高發現、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如何提高綜合分析能力也亟待提升。
活動目標分析
一、總目標
通過實地參觀麋鹿苑博物館,了解麋鹿的歷史,提高學生從真實的考察探究活動中發現、提出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形成并逐步提升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培養學生具有價值體認、責任擔當、問題解決、創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識和能力。 二、具體目標
1.價值體認:在參觀麋鹿苑的考察探究活動中,了解麋鹿及麋鹿苑博物館的歷史,認識麋鹿曾在中國滅絕的原因及現在麋鹿的生存現狀,理解保護麋鹿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2.責任擔當:了解麋鹿苑的環境及周邊環境的變化,初步形成關注社會問題的意識,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環境保護的意識,初步形成社會責任感。
3.問題解決:在考察探究活動中能主動把發現的問題轉化為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和訪談的方法,聯系所學知識最終解決問題,初步掌握和運用基本的研究方法。
4.創意物化:以小組的形式設計“保護珍稀動物”的創意作品,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三、重難點
重點:通過學生的調查研究和展示分享成果的過程體驗,提升學生重視對麋鹿的保護意識,樹立正確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觀。
難點:在教師的指導與合理化建議下,保障整個實踐活動過程的順利開展。
活動過程
(一)活動前準備
教師準備:
1.教師參觀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與博物館工作人員和課題組成員研討并確立主題;查閱資源,搜集有關麋鹿苑博物館的資料;
2.設計學生參觀麋鹿苑博物館的任務單; 3.教師向學生介紹展覽的基本內容,分派任務。 學生準備:
1.查閱有關麋鹿和麋鹿苑博物館的資料,初步了解麋鹿苑博物館的基本情況; 2.了解參觀須知,做好準備。
3
小組課堂展示評價表
評價方式:采用定量評價的方式,各組對課堂展示進行互評。
組別
發言人:
臺風自然、聲音洪亮、語言流暢、吐字清晰 (10分)
內容完整、主題突出、富有新意、表達清晰、講解生動 (20分)
課件制作精美、圖文并茂(包括視頻)、(10分)
符合規定時間(10分)
合計
1
2
3
4
(二)活動實施
環節一:布置任務,開展研究
組織學生參觀麋鹿博物館,自完成學習任務單的基礎上,確定研究的子課題。主要關注四個問題:第一,古代的麋鹿;第二,麋鹿滅絕的原因;第三,麋鹿的回歸;第四,如何保護麋鹿。 環節二:指導學生分組進行探究性學習
第一組研究古代的麋鹿,研究的問題:麋鹿是一種什么樣的動物,麋鹿適合生活在什么環境?起源地在哪里?麋鹿在古代中國經歷了怎樣的發展過程呢?
第二組研究麋鹿的滅絕,研究的問題:麋鹿在近代中國滅絕的過程是什么?哪些因素影響了動物的滅絕呢?
第三組研究麋鹿的回歸,研究的問題:麋鹿是如何回到祖國的?如何選址?麋鹿的現狀怎樣呢?
第四組研究麋鹿的保護,研究的問題:麋鹿苑是怎樣保護麋鹿這種珍稀動物的?北京市政府又是怎樣保護麋鹿的?應該怎樣保護珍稀動物呢?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來保護動物呢? 環節三:小組展示研究成果 各小組進行中期匯報 環節四:交流與評價
教師提前設計好評價表,供同學們進行研討交流。 環節五:活動總結
教師點評本次麋鹿苑博物館綜合實踐活動,給出學生后期研究的建議。
4
我的問題:
我的收獲和感受:
《走進南海子麋鹿苑 探究麋鹿的歷史及保護》學習任務單
班級: 姓名: 學號: 第( )組 溫馨提示:
1. 文明參觀,不要嬉鬧、亂扔廢棄物、隨地吐痰等。 2. 請注意保護麋鹿苑里面的動植物。 3. 請帶上筆和筆記本。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既是一個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還是一座多元 的生態博物館、鹿類研究場所、濕地郊野公園和麋鹿自然保護地。苑區占地面積近千畝,苑區飼養的現有國家一級珍稀動物麋鹿以及其它物種180余只,植物200余種,各種鳥類近200種,有著豐富多彩的生物多樣性資源和良好的小型人工濕地景觀,具有特色科普教育設施近60項。 一、古代的麋鹿(第一組任務)成員:吳紫毓(組長) 高鈺斌 陳彥睿 張依楠 宋家寶 1.麋鹿又叫“四不像”,因為它的蹄似( )非( ),臉似( )非( ),尾似( )非( ),
角似( )非( )。
2.麋鹿最早起源于中國的( )流域。它的發展歷程大約有( )多萬年。 3.你能說出麋鹿的外形特點與其生活環境的關系嗎?
4.活動中同學們了解了有關麋鹿的故事,并與麋鹿親密接觸,請把你想對麋鹿說的話寫在下面吧!
二、麋鹿的滅絕(第二組任務)成員:岳玉鑫(組長) 黎想 高思遠 李非凡 張宇洋 1.麋鹿適合生活在什么環境?
5
2.氣候變化對麋鹿的減少有影響嗎?
3.哪些人為的破壞因素導致麋鹿在中國的滅絕呢?(舉出一個例子)
三、麋鹿的回歸(第三組任務)成員:史崢琦(組長) 楊林 謝菁菲 徐姣嬌 巴文韜 郭子旭 1. 麋鹿的英文學名是以一位外國人的名字命名的,叫( )。
2.百余年前,麋鹿慘遭西方列強劫掠,一度從中國本土滅絕,隨著祖國的強盛,( )年麋鹿才得以重返故里。
3.觀看“滅絕動物多米諾骨牌”,大家知道一些動物朋友已經在地球上消失了,如( )、( )、( )、( )等。
4.請介紹南海子麋鹿苑中麋鹿的生活狀況。
四、麋鹿的保護(第四組任務)成員:王新雨(組長) 李佳成 黃巍 寧安然 劉伯序 孟繁茂 1.你認為應該怎樣保護麋鹿這種珍稀動物呢?
2.你能介紹一下,中國目前采取了哪些措施在保護麋鹿呢?
3.中國還有哪些保護麋鹿的國家自然保護區呢?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