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以禮待人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四課第二框《以禮待人》浙江省級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四課第二框《以禮待人》浙江省級優課
《以禮待人》學教案
知識目標:知道禮的含義,文明有禮的重要性和如何做文明有禮的人。 能力目標:懂得文明有禮對個人、對社會、對國家的重要性,明白從語言、儀表、
舉止方面能提高自身素質,并能在實踐中做一個文明有禮的人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的文明有禮意識,鼓勵學生檢省自己的言行、
舉止和儀表,提高自己的文明禮儀素質。
1 教學分析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文明有禮的作用,如何做文明有禮的人。 教學難點:如何做文明有禮的人。
2 課前準備:制作PPT,熟悉同屏技術,要求學生根據導學案預習 3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學生進教室。
師生上課互相問好。
師:從同學們剛才進教室老師發現,我們班的同學穿的都很整潔,進入教室安靜有序,還向老師問好聲音宏亮。都是文明守禮的人。今天老師非常榮幸地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就是《以禮待人》。 二、新課
(一)明禮儀。文明有禮的含義
同學們做的都很好,但生活中還有個別人做的不是很理想,我們把書本翻到37頁,花半分鐘時間看看主人公小巖的表現如何?小巖的表現好嗎? 半分鐘后學生答:不好。
【展示】書本材料,《小巖家請客》 活動:我們來找茬。
師設問:你認為小巖哪些地方做的不合適?為什么? 生答。
教師:小巖對客人不禮貌,不尊重,沒有體現一個人怎樣的品質?
生:尊重,謙讓,與人為善的品質。
師:反之,禮體現一個人怎樣的品質?
生答:禮體現一個人的尊重、謙讓、與人為善等良好品質,
師:唐太宗說過,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們反觀自身,找找自己和身邊的人還有哪些不守禮的現象。我們繼續來找茬。 生1:說粗話。 生2:隨地吐痰。 生3:……
師:真棒,同學們觀察生活非常仔細。老師對你們的回答作了總結和補充,同學們看看他們分別屬于哪一角度的不守禮現象? 生:語言不文明,舉止不文明,儀表不端莊。 師:反之,禮表現為哪些方面? 生答。
【總結】禮主要表現在語言文明、儀表端莊、舉止文明等方面。(板書) 承轉:禮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 (二) 崇禮儀。文明有禮的重要性
2
【展示】小巖的不禮貌言行
師:如果你是客人,對于小巖的不守禮行為,你會怎么想?
生:我會想好好和他談一談,叫他以后改正,知錯能改。
教師引導,小巖的不禮貌行為會讓客人覺得他是一個怎么的人。有沒有交際能力?你是否愿意和小巖做朋友?如果你是企業的老總,你會錄用不守禮的小巖作為員工嗎? 生答:不會。
師總結:也就是說小巖的不禮貌行為將會影響他的人際交往和個人事業的發展。反之,文明有禮可以促進他的人際交往和個人事業的發展。用我們書本上的話說就是……
生: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 【總結】:文明有禮是人立身處世的前提。
承轉:文明有禮是人立身處世的前提。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素質和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它就像我們的第二張臉,無論你走到哪,它都如影隨形。我們看一個公益廣告。 【展示】公益宣傳廣告:文明中國禮
師:新聞中有哪些守禮的行為?會產生了什么效果? 生1:對長輩要尊重,要守秩序,要幫助他人。 生2:儀表要端莊。
生3:要守時,樂與助人,與人為善。 師:那這些有禮行為會產生什么效果? 生:使人們更好友好。 師:使人與人之間更加的? 生齊答:更加和睦、
師:使我們的社會 更加?
生齊答:更加美好,更加和諧。
師:是的,這些守禮的行為促進人們的友好交往,促進了社會和諧。 【總結】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
師:現如今,同學們有越來越多的機會出國,我們出國時,除了帶常用物品外,別忘了帶上我們的文明中國禮。可偏偏有人忘了帶。我們來看一則新聞。 【展示】新聞
師:請一位同學把新聞第一段讀一下。 生讀。
師:有網友稱,丟人都丟到國外去了。丟了誰的人? 生:中國人
師:的確,走出了國門,你不再是路人,而是被貼上了中國人的標簽。在與外國人的交往中,我們的一言一行代表著國家的形象。新聞中的不守禮行為損害了國家的形象。反之,文明有禮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生答: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 【總結】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
通過同學們的積極探索,我們明白了文明有禮不僅對個人,對社會,對國家都非常重要。
【總結】文明有禮是人立身處世的前提。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
(三)傳禮儀。如何做文明有禮的人。
3
承轉:我國素來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從古至今,我們不斷實踐和豐富中華禮儀的內容。相信同學們知道許多關于中華禮儀的典故同學們。我們猜猜下面圖片反映的是哪個歷史典故,并把它講給同學們聽
【展示】孔融讓禮,程門立雪,六尺巷的圖片,元妃省親 生答。
師:非常好,同學們不僅對歷史典故了解的不少,老師給你們一個大大的贊!我們要傳承中華文明禮儀中與時俱進,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內容。我們學校也非常重視對文明禮儀的傳承,在學校文化墻上有許多關于文化禮儀的宣傳。 【展示】學校文化墻的圖片
承轉:學樣這周還組織了一個活動:校園文明之星評比。讓我們用善于發現美的眼睛找一找班的禮儀之星。把你心目中的禮儀之星寫下來,并說明理由。寫完之后請其它同學來猜猜你推薦的禮儀之星是誰。 【展示】活動:我們來推選
師:溫馨提示,從語言,儀表儀容,舉止等方面來舉例說明。 學生把自己心中的禮儀之得寫在導學案上。(播放音樂。) 教師請幾位同學讀一下自己推選的禮儀之星的理由,并用同屏技術把其中幾位學生的評選理由上傳到屏幕。其它同學猜。 大部分同學選的是同一個人。 師:看來壽恬同學當選是眾望所歸,人心所向,大家掌聲歡迎壽恬同學上臺領獎。 頒獎。(播放音樂)
承轉:老師發現頒獎的過程中,壽恬同學接過獎狀,并向老師鞠躬說了聲謝謝。禮儀之星向我們作了一次禮儀的展示,禮儀之星當之無愧。老師要采訪下我們的禮儀之星。你現在有什么感受。 生答:覺得非常榮幸與驚訝,覺得受之有愧。也感謝同學們的支持,老師的信任,學校的栽培。
師:我們的禮儀之星非常的謙虛,也懷有一顆感恩之心。那請問你有什么經驗與 同學們分享。
生:這可能與學校和家庭的教育有關。學校一直教育我們要做有禮的人,家里在這方面也有要求。使平常的時候就養成幫助他人,認真學習的習慣。 師:非常好,請我們的禮儀之星加座位。壽恬同學的言行已經得到了同學的肯定,那其它人呢,我們平常是怎么做的,我們都覺得書上的小巖有失禮儀,那你呢? 如果你家里來了客人,你會怎么做?請同學們找好自己的小伙伴,4個人為一小組,角色分配好,媽媽或爸爸,小巖,兩位客人,為大家展示一個有禮貌的小巖。 5分鐘時間準備。 學生表演。 學生鼓掌。
師:同學們掌聲就是對表演者最好的肯定。感謝同學們的精彩表演,在這么短的時間里演得如此逼真,如此自然,相信我們的禮儀之星平時在家里就是這樣彬彬有禮的對待客人的,讓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在生活中踐行文明有禮。那我們在以下場景中又該如何以禮待人?
【展示】活動幻燈片——我們在行動 生答。
老師對每一位學生的回答加以評價。
4
師:同學們都很好地傳承了中華文明禮儀,真不愧為我們浣江中學的學生。讓我們宣誓,做一個文明有禮的人。 【展示】做文明有禮的人的措施
學生起立一起宣誓言:用語文明,態度謙和,儀表整潔,舉止端莊,在社會中不斷學習,觀察,思考和踐行,做一個文明有禮的人,讓禮儀之花開遍每一個角落,讓社會更加和諧。 師板書。 師:做文明有禮的人不僅要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做起,還要影響和帶動身邊的人,共同創建文明有禮的社會。剛好我們諸暨在去年被評為文明城市,請同學們積極行動起來,為文明諸暨的創建寫一句宣傳語…… 【展示】文明諸暨 生寫。
師展示學生宣傳語。
相信通過大家的積極參與和努力,我們身邊會出現更多的文明禮儀之星,我們的班級會成為文明班級,我們城市的文明程度會更上一層樓。 下課。全體同學起立,與老師互道再見。 師:謝謝大家。
4.反思。
本節課內容屬于人教版八看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二框內容。 本節課以明禮儀、崇禮儀、傳禮儀為明線,根據課標要求重點指導學生傳禮儀,即如何做一個文明有禮的人。又以小巖的不禮貌言行為暗線,通過分析小巖的不禮貌行為,利用“我們來找茬”“我們來推選”“我們來行動”等活動得出禮的含義,禮的作用和怎么做。
在課前利用導學案讓學生了解課堂內容,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有大致了解,知道重點是什么,疑難點有哪些,問題在哪里。帶著問題進入學習,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有效地進入課堂學習。
肯定學生課前的表現作為導入,貼近生活,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興趣。在內容的承轉處多處運用名人名言,如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啟發學生思考,使課堂更加生動。
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播放視頻,音樂。因為七年級的學生知道的東西較少,運用多媒體展示相關信息,學生更容易得出結論,更加有說服力。如:播放公益廣告文明中國禮,通過視頻學生一方面復習了文明有禮的表現,另一方面很自然地得出了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的作用。 在學校禮儀之星的評選活動中,運用同屏技術展示學生推選理由,更有直觀性,也更讓活動更有信服力。
在傳禮儀環節中組織安排情景表演活動。通過學生的表演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通過對學生表演的肯定,由此及彼地引出其它場景中我們的正確做法,把文明禮儀的實踐落到實處,從而突破了學教的難點。通過宣誓的形式,再次明確文明有禮的人應該怎么做,而且實現了本課學教的情感目標。
在本課的學教過程中還有些不足之處,由于時間關系,表演環節只讓一組學生上臺表演,對學生的評價不夠全面,教師教學過程中還不夠從容自然。
5
總的來說,本課的學教設計中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給學生積極創造機會參與課堂活動,讓學生在情感中體驗、體驗中交流,交流中感悟,感悟中成長。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