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以禮待人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四課第二框《以禮待人》福建省級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四課第二框《以禮待人》福建省級優課
人教版八年級道德與法制上冊第二單元第四課
《以禮待人》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二框《以禮待人》 二、設計理念
本課內容對學生而言,既熟悉但也陌生的。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認識文明禮儀,課堂教學中采用“體驗-探究-感悟-提升”的四環節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情境體驗、探究中學習本課知識點,獲得感悟提升,淡化說教。如用一些鮮明的例子“第一夫人--彭麗媛外交風采”與反面例子“特殊禮遇”行成強烈對比,給學生的思想帶來沖擊感,逐漸將禮儀重要性進行滲透,進而從態度、用語、儀表等方面提高自己,努力做一個學禮、明禮、守禮的人。 三、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交往的品德,樹立文明有禮意識,并能在實踐中
做一個文明有禮的人
能力目標:能夠在具體社會交往情境中表達、展現文明有禮,做文明有禮的人。 知識目標:懂得文明有禮的重要性。 四、學情分析:
初中生涉世尚淺,缺乏社會經驗,關于文明有禮的主題,小學階段已經有所涉及,學生對文明有禮的基本知識也有了了解,但是為什么要以禮待人,文明有禮的意義和價值是缺乏深入的認識和理解。特別是涉及社會和國家層面的意義。 五、重難點和關鍵
重點:文明禮儀的重要性 難點:做一個文明有禮的人
關鍵:分析“文明禮儀對社會、國家形象的重要性”時,采取對比分析一些
鮮明正反面事例造成學生強烈對比,加深理解文明禮儀的重要性。
六、教學課時:一課時 七、教學準備
1、學生預習,搜集社會生活中講文明、懂禮貌的事例和一些不文明現象。 2、老師根據課程標準,設計問題與活動,制作課件。 八、 教學模擬預設 教學環節
教學的內容、過程與方法
情境體驗
1、播放視頻:《最美主持人》
2、播放視頻:《文明有禮促和諧》
3、組圖:“特殊禮遇”“第一夫人--彭麗媛外交風采” 4、播放視頻:中餐禮儀,使用筷子的忌諱。 問題探究
1、董卿美不美?你從哪些細節可以捕捉到? 2、“小巖大變身”
3、請列舉身邊的無禮行為,并談談其危害。 4、觀看完2組圖片,對此你有何感想? 5、如何做文明有禮的人?
心靈感悟
1、文明有禮是人立身處世的前提。
2、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 3、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
行為提升 制定文明禮儀公約,做一個學禮、明禮、守禮的人
九、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跟我學 “拱手禮”》
“上課”“起立”“老師好”剛才同學們向老師行的是敬師禮。 同學們知道在古代如何行敬師禮么?
中華文化淵源流產,博大精深,古代的敬師禮被稱為拱手禮,我們也應該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請大家按照我的指示,以傳統文化的方式行拱手禮:請你左手壓右手(女子右手壓左手),舉手加額,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同時手隨著再次齊眉,然后手放下。
【設計意圖:通過“拱手禮”活動傳承和學習優秀的傳統文化,吸引學生讓每位學生都動起來。參與課堂,活躍課堂氣氛,引出課題。】
活動一:初識禮
【情景體驗】——最美主持人:董卿跪地采訪許淵沖先生 【問題探究】
董卿美不美?你從哪些細節可以捕捉到?
生:美在語言文明、儀表端莊、舉止文明及尊重他人。
教師總結:禮體現一個人的尊重、謙讓、與人為善等良好品質,社會生活中,主要表現在語言文明、儀表端莊、舉止文明等方面。
【設計意圖通過“最美主持人”活動,使學生從生活的例子出發,感性直觀的認識禮,和禮的表現,從而直接引出“待人有禮”的話題。】
(過渡):文明有禮使人變得優雅可親,更容易贏得他人的尊重與認可。反之,如沒禮會怎樣場景呢?
活動二:“小巖大變身”。
【情境探究】(1)你認為小巖哪些方面做得不合適?理由?應該如何改進? 序號 變身前(做得不合適的行為) 變身的方法(針對不合適的行為提出建議)
小結
評價 小巖
總結
小結: 搶先坐在沙發上,自顧自玩手機---不注意坐姿優雅
客人來了不主動打招呼--不尊重客人;
菜剛上齊,就拿起筷子夾菜---吃不注意待客禮儀
【心靈感悟】 文明有禮是人立身處世的前提,文明有禮會使人變得優雅可親,
更容易贏得他人的尊重和認可。
【設計意圖:通過“小巖的大變身”活動,讓學生明確日常生活中的禮儀,深入探討文明有禮的表現和文明禮儀對個人的意義。】
活動三: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
【問題探究】 請列舉身邊的無禮行為,并談談其危害。
(家庭、學校、社會)
(探究形式:小組討論--生生互動——交流學習--代表匯報) 教師歸納小結:身邊的無禮行為,及造成的影響。 【情景體驗】教師播放視頻:《文明有禮促和諧》 展示學生身邊班級、校園內積極文明的圖片
【心靈感悟】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文明禮貌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維系社會正常生活的一種道德行為規范,是溝通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橋梁。誠懇、謙遜、平等、友善、傾聽的態度,能夠給對方親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們友好交往,增進人們的團結友愛,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會。
【設計意圖:讓學生聯系日常生活實際,對身邊不文明行為進行分析,在分析的過程中培
養學生的理性和辯證思維。通過直觀、生動的視頻影像和身邊積極文明實例,從正反使學生意識到人人都有禮,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會。】
活動四: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
【情境體驗】
組圖一:“特殊禮遇”
請保持安靜! 請便后沖水! 垃圾桶在此!……
組圖二:“第一夫人--彭麗媛外交風采” 【問題探究】 觀看完2組圖片,對此你有何感想?
情境一:我們感受到國人的文明素養有待提高。
情境二:我們欣賞到了“第一夫人外交風采”,儀表整潔、舉止端莊的彭
麗媛女士給中國大國形象增添色彩。
【心靈感悟】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在與外國 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的一言一行都體現了中國形象。我們舉行的各種儀式,體現了民族的尊嚴和國家的形象。
【設計意圖:通過圖一“特殊禮遇”和圖二“第一夫人”正反例子形成強烈對比,既讓學生在分析的過程中培養了理性思維和辯證思維,又深刻意識到文明禮儀對國家形象的重要性。】
過渡:《荀子》中說:“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家則不寧。”如何做文明有禮的人呢?
活動五:學禮守禮
【問題導讀】——如何做文明有禮的人?
教師小結:1.做文明有禮的人,要態度謙和,用語文明。
“我來問你來答”禮貌用語
2、做文明有禮的人,要舉止端莊、儀表整潔。
小知識---TPO原則
3.做文明有禮的人,需要不斷學習、觀察、思考和踐行。
學學試試 “餐桌禮節知多少”
【情境體驗】 播放視頻:中餐禮儀,使用筷子的忌諱。 【行為提升】:制定文明禮儀公約。
場所:家庭、學校、公共場所、觀看比賽 例如:在家庭中,我們應該---,不應該---。
要求:(1)分小組討論3分鐘
(2)以小組為單位發言匯報。 (3)每個小組匯報不超過1分鐘 (4)注意語言的組織和表達
【設計意圖:這是本課的難點所在,通過自學、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讓更多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促進了學生在相互交流中理解較復雜的知識點,知道如何踐行文明有禮,并懂得做文明有禮的人。】
【分享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教師寄語】:我們要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從細節做起,努力做一個文明有禮
的人;同時,要影響和帶動身邊的人,共同創建文明有禮的社會風尚。只要人人講禮貌,我們的世界必將更加美好、燦爛! [學以致用] [課后拓展]
家里來客人,你準備如何接待? 十、板書設計
以禮待人待人禮為先禮是什么
文明有禮的重要性文明有禮是人立身處世的前提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做文明有禮的人態度謙和、用語文明
儀表整潔、舉止端莊在生活中不斷學習、觀察、思考和踐行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