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河南省,我和父母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河南省初中思想品德優質課評比觀摩課《我和父母》(附課件.焦作)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2016年河南省初中思想品德優質課評比觀摩課《我和父母》(附課件.焦作),執教:商丘市實驗中學,楚琳琳
《我和父母》教學設計
商丘市實驗中學 楚林林
個人簡介:楚林林,女,漢族,本科學歷,現年35歲,中共黨員,中學二級教師,商丘市實驗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師。從教以來,先后榮獲商丘市優質課一等獎,商丘市第二屆教師技能大賽一等獎;撰寫并發表多篇教育教學研究論文,多次榮獲市級優秀教學論文一等獎,并有部分作品發表于《教苑薈萃》等;所輔導的學生在市教研室小論文評比中多次獲獎,本人多次榮獲市級優秀輔導教師榮譽稱號。2010年4月,榮獲“商丘市青年崗位能手”稱號;2011年10月,在商丘市教育局組織的“倡廉潔、揚師德”演講比賽市直賽區中,榮獲一等獎;2012年4月,榮獲共青團商丘市委“商丘市模范團干部”稱號。多次被評為校級優秀班主任。
【總體設計思路】
“百善孝為先”。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人類生活的重要情感行為,是現代人追求和諧的倫理價值之一。感恩教育是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基本要求,也是培養中學生健康心理的重要環節。如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感恩教育慢慢品味,細細琢磨,逐步領會,最終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了我設計這節課的初衷。因此,本節課以“回憶愛,分享愛,感受愛,認知孝,傳承孝,踐行孝”為線索,立足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現實,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本著“德育回歸生活”的原則,始終關注學生的實際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巧妙搭建貼近學生生活現實的探索舞臺,引導他們自己去認識,自己去體驗,自己去踐行。
【教學目標】
1、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學會愛,學會理解,學會感恩。
(2)要愛自己的父母,理解他們,盡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長輩。
2、 知識目標:
(1)認識生命是父母賦予的,體會家庭中親情的溫暖,體會父母為養育自己付出的辛勞。
(2)知道子女與父母之間有特殊的情感,能夠尊重父母和長輩。
3、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透過現象認識本質,運用基本原理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
(2)教會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很好的運用到實際日常生活中,發展學生感受、體驗和踐行的能力。
(依據:貫徹新課程的要求,轉變以學科知識為主的教學觀念,突出呈現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教學重點】
1、 家的重要作用。
2、 子女和父母之間特殊的情感聯系。
【教學難點】
在感激父母撫育,理解父母艱辛的基礎上,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孝親敬長”。
(依據: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是思想品德課的目的所在,力求以情激學、以情明理、以情導行。)
【教法與學法】
1、 教法構思:問題教學法、時政分析法、情感體驗法、合作探究法等。
2、 學法指導:歸納總結法、自我教育法、動手體驗法、音樂和視頻欣賞等。
(依據:思想品德課程改革強調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結合本課內容,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倡導學生主動學習,注重其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以達到提高學生素質的教學目的。)
【教學過程設計】
一、 導入新課
自我介紹——師生名字的來歷和含義。
(學生活動略)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對話將學生引入課堂,由子女名字飽含父母的殷切期望,激發學生興趣和思考;學生回答問題后自然而然地過渡到本課內容——我和父母。使課堂之初就呈現開放、動態、平等、和諧之美。)
二、 講授新課部分
1、 回憶愛
展示孩子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每個階段的親子照片。
設問:請大家說一說,你的父母在你的成長過程中給過你怎樣的幫助?
(學生活動略)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把探究活動的主動權教給學生,啟發學生打開記憶之窗,拓寬了學生的思考空間,豐富了教學資源,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樂于分享的精神;通過回憶自己家庭的親子時光,感知父母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自然過渡到下一環節。)
2、 分享愛
設問:請討論、思考并總結家的作用有哪些?
(學生活動略)
(設計意圖:該活動設計以學生成長的現實為起點,觸動學生內心,充分調動其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在總結家的作用的過程中,促使學生自覺感悟到子女與父母之間特殊的情感聯系,從而為下一環節埋下伏筆。)
3、 感受愛
(1) 教師配樂朗誦《2008年汶川震后救援感人的一幕》。
設問:子女和父母之間有怎樣的聯系?
(學生活動略)
(設計意圖:該環節設計以自然災害為背景,將“不可抗力”與“愛的力量”做鮮明對比,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讓學生深刻感知:在災難面前,母愛創造了一個個生命的奇跡;從而被“愛的力量”所震撼。將心比心,愛應當是雙向的,自然過渡到下一環節。)
(2)照片墻
教師展示課前收集的學生親子照片,請學生講述照片記錄的故事。
(學生活動略)
(設計意圖:照片墻展示的是學生自己的親子時光,學生在講述親子故事的過程中,感情充沛,內心澎湃;為學生搭建交流互動的平臺,讓學生的情感得到一次巧妙的碰撞;同時,感恩教育正悄悄地滲透進學生的思想,為下一環節用孝敬回報父母的恩情做鋪墊。)
4、 認知孝
(1)觸景生情:面對照片墻中記錄的親子故事,子女應如何回報父母的恩情呢?
(學生活動略)
(2)帶著對以上問題的思考,觀看視頻:河南最美孝心少年。
設問:最美孝心少年,“美”在哪里?
(學生活動略)
(設計意圖:該視頻講述的是學生同齡人的真實故事,易引起學生共鳴,觸動學生內心;同時以人為鏡,對比自己,自覺剖析自己的言行,達到感染、啟發的目的,讓“孝”深入學生內心。)
5、 傳承孝
制作精美《手工愛心卡》。
(學生活動略)
(設計意圖:本著“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理念,該活動的設計為學生搭建了一個體驗的平臺;制作卡片的過程看似波瀾不驚,其實他們的靈魂已被真正觸動,用實際行動感恩父母已是學生的必然選擇。)
6、 踐行孝
大聲說出你的愛,現場電話連線學生家長。
(學生活動略)
(設計意圖:思想品德課作為人性養育的殿堂,其所要達成的目的,不僅僅是對學生心靈的觸動,更重要的是觸動之后的進步與成長。為學生搭建這樣一個即興與父母連線的平臺,不但讓學生表達了自我,升華了認識;更重要的是這些思維之花,將成為引領他們健康成長的寶貴財富。)
三、 知識梳理
家為我們提供物質生活的保障
家的作用 家是我們情感的歸宿
家是人生的港灣
我和父母 有一種天然的情感
是父母生命的延續
子女和父母之間的聯系 感情的歸屬
希望的寄托
(設計意圖:直觀、系統的知識梳理,有利于幫助學生對本課內容加深理解,整體把握。)
四、 作業設計
請班長收集大家“孝親敬長、感恩社會”的日常行為,從中評選出“十為十不為”的行為,記錄下來,以手抄報的形式在班級張貼展示。
(設計意圖:突出活動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也是教學活動和學業評價的重要原則。這樣的設計主要是讓我們的品德教育由課內延伸到課外;這與其說是讓學生完成作業,不如說為學生的人生助跑;他們在多彩的作業設置中受到精神的滋養,體驗成長的快樂;我們在希望的田野上聆聽雨灑花開的聲音,期待豐收的喜悅。)
五、 結束語
孩子們,父愛如山,擋風遮雨;母愛如水,滋養心田。縱使唯美華麗的詞藻,也訴不完盡孝之理;縱然妙筆丹青,也繪不盡親情溫暖的畫卷······寸草春暉,孝思不匱,父母的年邁也許我們不能阻擋,但孝子的真誠已然堅如磐石。同學們,讓我們銘刻這一生一世的感動,在心靈深處永駐孝心、善心和真心,去感恩父母,善待他人,回報社會!最后,請全體起立,讓我們同唱一首《感恩的心》,獻給天下所有的父母親,共同祝愿:和睦家庭幸福美滿,和諧社會國泰民安!
(設計意圖:該結束語將“孝親敬長”與“感恩社會”巧妙融合,在感恩父母的同時,激勵學生共創和諧社會;點明了主旨,升華了主題;這看似是課堂的結束,實則是學生踐行的開始。)
【點評】
楚林林老師講授的《我和父母》一課,作為“感恩教育”,在整個思想品德教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毋容置疑的是,感恩教育是有難度的教育,如果處理不當,會讓學生感覺華而不實,或者言而無物。
令我們欣喜的是,楚老師在這些方面處理的很巧妙。她在組織教學中,以“愛”和“孝”為主線,圍繞“回憶愛、分享愛、感受愛,認知孝、傳承孝、踐行孝”層層遞進,尤其是“大聲說出你的愛”現場電話連線家長的環節,子女發自肺腑的愛的表達,既升華了本課主題,又讓“感恩教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這看似是課堂的結束,實則是學生踐行的開始。整節課生動流暢、環環相扣、水乳交融、情感真摯。40分鐘的授課過程中,我們真實地感受到了楚老師扎實的教學功底,獨到的設計思路,靈活的教學方法,巧妙的教學機智,高超的教學藝術,獨特的教學風格。
思想品德課作為人性養育的殿堂,其所要達成的目的,不僅僅是對學生心靈的觸動,更重要的是觸動之后的進步與成長。楚老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處處為學生搭建人性化交流平臺,我們可以負責任的說:她的學生在思想品德課上不僅僅是積累了知識,升華了認識,更重要的是,這些思維之花,將成為引領他們一生健康成長的寶貴財富。
(商丘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 謝予東)
www.jixiangsibao.com【優質課網】收錄全國及各省市最新優質課視頻,說課視頻,名師課例實錄,高效課堂教學視頻,觀摩展示公開示范課視頻,教學大賽視頻
《我和父母》學案
1.名字的含義?(例如:周文昊:“文”是文學的文,“昊”是很大的天空的意思,“文昊”放在一起,就是希望我將來擁有淵博的知識。。。)
2.散文詩朗誦《母親的眼神》
3.口頭作文《我的一天》(講述具體行為,內容要有父母為全家或子女的
辛苦付出)
4.想一想:同學們的一天有什么相似之處?(都是媽媽。。爸爸。。具體行
(體現父母的付出)
5.父母對子女成長的物質方面的幫助: (吃、穿、用等一切消費都是父母提供的)
6.家的第一個作用:家為我們提供物質生活的保障
7.父母在情感方面為子女保駕護航的具體事例:(當子女遇到挫折或傷害時,父母進行心理疏導,教育子女如何為人處世等的具體事例)
8.家的第二個作用:家是我們情感的歸宿,人生的港灣
9.子女和父母之間特殊的情感聯系(有一種天然的情感;子女是父母生命
的延續,感情的歸屬,希望的寄托)
10.講照片記錄的故事,分享到白板上(何時、何地、和誰、當時的情境)
(體現父母對子女的疼愛)
11.最美孝心少年,“美”在哪里? (王帥康從不嫌棄家庭貧窮,從不嫌棄親人沒本事,從不抱怨命運的不公;關心、體貼、孝敬等等。病中猶記抱親恩,值得大家學習)
12.父親節、母親節、重陽節的來歷和日期,父母親的生日。剪貼愛心卡。
父親節:是向父親表達敬意的節日;母親節:是向母親表達敬意的節日。
父親節:6月第三個星期天 母親節:5月第二個星期天 重陽節:每年農歷九月初九
1876年,美國安娜·查維斯夫人在禮拜堂進行祈禱時說:“但愿在某處、某時,會有人創立一個母親節,紀念和贊揚美國與全世界的母親”。查維斯夫人在72歲逝世,41歲的女兒安娜,立志創立一個母親節,來實現母親的夙愿。1914年,美國總統威爾遜提請國會通過決議案,將母親節定為全美國的節日,世界各國相繼仿效,最終成為“國際母親節”。選定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
和“母親節”一樣,“父親節”也起源于美國。1909年,一位名叫多伍德的女士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宣傳“母親節”。在此期間,她想到了父親。因為她很小的時候,母親就離開了人世,父親不得不艱難地獨自擔負起撫養孩子的家庭重擔。過去的情景,又一幕幕地在她的腦海里浮現。多伍德女士深深地感到設立父親節的必要。她向社會呼吁,定六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為“父親節”。1910年6月,美國慶祝了第一個“父親節”。上世紀80年代,中國把農歷九月初九定為“重陽節”,又名“九九節”。在這一天,全家一起登高,避兇保平安。“九九”又取其音“久久”,有長壽之意。因此,政府將這一天定為重陽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又名“老人節”、“敬老節”等。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