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做負責的人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道德與法治人教版(部編)八年級上冊《做負責的人》-北京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道德與法治人教版(部編)八年級上冊做負責的人-北京師范大學附校
課題名稱《做一個有擔當的人》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課標依據:
本課依據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我與國家和社會中的“積極適應社會的發展”部分:
1.4知道責任的社會基礎,體會承擔責任的意義努力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1.7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責任意識。 學生核心素養:
本課立足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升,巧妙設計教學環節,創設源于真實生活的情景,引發學生的探究和爭鳴,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辨能力。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在體驗和感悟中領悟知識、培養學生善于發現的創新能力。利用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例,讓學生在體驗和爭論中感受負責任的意義,明白要對自己和他人負責的道理。通過自省與反思,讓學生在討論中形成構建和諧社會的責任意識。
教學背景分析
教學內容:
本課是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的第6課《做負責的人》的內容。本節課設計了責任之初識、責任之涉世”和責任之立身三個教學環節。教學環節環環相扣,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利用反思環節幫助學生剖析自己在承擔責任方面的問題,在不同的行為選擇會帶來不同后果的探討下辨析承擔責任的意義,自然而然地明確了要對自己、他人負責的道理,從而理解對自己、他人負責的要求,培養學生立身于責任、踐行責任的責任意識和家國情懷。 學生情況:
優勢點:在學習本課之前,教師采用問卷法、訪談法、觀察法對八年級學生進行課前調查發現:學生們能夠比較明確地知道要有責任感,每個學生都有關于責任記憶深刻的行為選擇,和在責任之下的行為選擇后的各種思考。
困惑點:由于實際生活的復雜性和學生思維能力的不足,對于對他人負責的原因較難理解;大部分學生能判斷某行為是否是負責任的體現,但常在自己行為選擇的時候由于各種原因選擇了逃避和推卸,甚至不認為這是自己的責任;從責任角度,學生處于“家庭人”和“學校人”層面,在思考誰對他們負責時通常只想到親近的人,而忽略了其實國家、社會都在為他們負責。
3
發展點:由于生活經驗和閱歷的不足,學生在處理關于責任的問題時不能很好地做出正確的行為選擇,常常推卸和逃避;或者知道自己要做一個負責任、有擔當的人,但不知道為什么要對他人負責,以及要如何對自己和他人負責;在思考誰對他們負責時通常只想到親近的人,而忽略了其實國家、社會都在為他們負責。本課從學生成長的生活實際出發,結合學生進入中學生活階段的特點和本班學情調查,將本節課內容全部融入到不同的活動中,通過學生的自我反思、自我探究、自我感悟、自我提升來理解知識,培養學生“社會人”的意識能力,從而最終實現教學目標。 教學方式與手段:講授法、情景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技術準備:多媒體設備、PPT課件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蛋糕事件的探究,樹立責任意識,增強責任感;通過觀看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祭奠儀式視頻,培養立身于責任、踐行責任的意識和家國情懷。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課件演示、情感體驗、自我反思、自我探究、自我感悟、自我提升等形式,培養從“家庭人”、“學校人”到“社會人”的轉變。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分析探究蛋糕事件中人物的言行,知道每個人要對自己負全部責任、明確如何對自己和他人負責;通過回憶游學中關于他人對自己負責的事例,知道人與人之間必須承擔責任的原因。通過回憶和反思江南游學中自己的言行,增強自我反思能力;通過分析和體驗蛋糕事件提高自覺承擔責任的能力,學會做一個有擔當的人。通過觀看游學剪影感受他人對自己的關懷,學會并主動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對自己、他人負責的方法
難點:對他人負責的原因;真誠幫助他人改正錯誤
教學流程
教學環節:
責任之初識 責任之涉世 責任之立身 核心問題鏈:
自己哪里責任欠缺? 為什么要對自己、他人負責? 如何對自己、他人負責? 新時代如何立身于責任、做一個有擔當的人?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5分鐘 活動導入——憶江南
教師:同學們,前段時間我們年級集體出行到江南,進行了為期六天五夜的游學活動。
教師展示江南游學活動照片和視頻。 游學雖已結束,但我們在這次活動中不僅欣賞到了江南美景,更收獲到了知識,增長了見識,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在責任上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但我們發現對于責任我們還存在著一些疑惑和分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有關責任的話題。
學生欣賞 游學照片
學生進行展示
結合學生江南游學活動,創設教學氛圍
通過回憶和反思游學中的責任行為,引出本課內容。
講授新課
環節一:
責 任 之 初 識
【解決問題:每個人對自己負全部責任】
PPT展示“驚魂”事件
一天的行程結束后,同學們到達了下
榻酒店。張老師總結了今天同學們的表現后,特別叮囑同學們晚上早點休息,第二天早上6:30集合出發。第二天早上6:25,統計人數后發現小軍和小明沒有到,同學也說沒看到他們,老師們焦急地四處尋找。最終在賓館內發現兩人正在床上呼呼
睡覺。
在老師詢問原因時,小軍憤慨地說:“這又不怪我,都怪小明沒有叫醒我!” 小明則一臉愧疚,“對不起,昨晚玩手機游戲到很晚才睡,最后太困了忘記設置鬧鈴了。”
提問:
1.小軍和小明遇到了什么問題? 2.他們是如何對待自己應負的責任的? 3.把責任都推給他人的人,他會幸福嗎?
教師:埋怨是責任感薄弱的表現。從
道義上說,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對自己的行
為負全部的責任,而不是部分的責任。
雖然有這樣的“驚魂”事件出現,但
學生閱讀材料
學生思考回答
基于游學背景,設置情景,引發學生共鳴。通過循循善誘的提問方式讓學生知道埋怨是責任感薄弱的表現,啟發學生負責其實是一種幸福。從道義上說,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對自己的行為負全部的責任,而不是部分的責任。
5
5分鐘
絕大多數同學在游學活動中都很有時間觀念,這點也受到了導游的大力稱贊,這也是你們對自己負責的表現。除了這樣令人驚魂的丟失事件,在游學手冊中還有一件讓很多同學都難忘的一頓晚餐。
環節二:
責 任 之 涉 世
20分鐘
【解決問題:對自己、他人負責的要求;人與人之間必須相互承擔責任的原因】
PPT展示蛋糕事件
結束一天的行程到達餐廳后,老師們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大大的驚喜——老師
為四位“小壽星”準備了精美的生日蛋糕。全場師生一起為他們唱《生日快樂》歌,他們也紅著眼眶為同學們切發蛋糕……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忽然,一塊攜著厚厚奶油的蛋糕飛到小明的臉上,原來是小軍在四處抹別人蛋糕,還沒等他找到“罪魁禍首”算賬,又一塊蛋糕撲面而來……現場變成了“打蛋糕仗”,餐廳上下都是一片狼藉。
餐廳經理看到此景連忙找到帶隊老師告知情況。
提問:
1.如果你是小軍,抹別人蛋糕時的心理活動是什么?
2.如果你是壽星小明,當你被抹蛋糕時,你是什么感受?
3.如果你是圍觀的“吃糕群眾”,面對這一幕,你是什么感受?
4.如果你是帶隊老師,得知這一事件,你是什么感受?
5.作為見證了整個“蛋糕事件”的你們,是如何看待游學中“打蛋糕仗”的行為的?理由是什么?
教師總結:從同學們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來你們思考的深度,對自己負責要求我們要在行動前學會預見和選擇;行動中學會自律與自控,并及時調整;行動后學
觀看材料
學生分小組討論問題,討論后全班進行交流
基于江南游學背景和真實事件,通過行為選擇和道德判斷讓學生明確如何對自己負責。
基于江南游學背景和真實事件,通過分析和討論讓學生明確如何對他人負責。
會反思與自省。
對他人負責要求我們關心、幫助他人;真誠地幫助他人改正錯誤。 教師引導:老師為大家精心策劃和準備這場生日會,體現了老師對你們的負責,其實在六天五夜的游學活動中,還有很多人在為你們付出。 提問:
1.有誰為你付出?他們盡到了哪些責任?
2.在這些付出中,讓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為什么?
教師總結:每個人的生存依賴于他人對其負責。因此,人與人之間必須相互承擔責任,任何人都有責任幫助他人。我們之所以可以無憂無慮進行游學,也正是因為他人在默默對我們負責。
基于江南游學背景和活動中的真實照片,通過思考誰對自己負責,知道人與人之間必須相互承擔責任的原因。
環節三:
責 任 之 立 身
10分鐘
【解決問題:承擔責任的要求】
PPT播放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
胞紀念館祭奠視頻
PPT展示誓詞節選 提問: 結合誓詞,談談你準備如何做一個有擔當的人?
教師小結:“責任心就是關心別人,
關心整個社會。”有了責任心,生活就有了真正的含義和靈魂。做一個有擔當的人要求我們自覺主動地承擔應盡的責任,信守承諾,勇于承擔錯誤所造成的后果,學會反思自己的責任,認真做好分內的每一件小事,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等。
學生分小組討論問題,討論后全
班進行交流
通過視頻和誓詞再現,讓學生重溫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祭奠時的悲傷、憤慨、志存高遠,進而在情緒積淀的基礎上更深刻地思考如何做一個有擔當的人。
課堂小結
PPT展示本課知識結構
結束語:有人說,一個人能承擔多大的責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責任是一
7
5分鐘
種品質,一種美德,一種人格的升華。生活的美好與幸福離不開“責任”二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離不開“責任”二字。同學們,讓我們樹立起責任意識,做一個有擔當的人,在不斷積極承擔責任的過程中享受生活的快樂,實現自己的價值吧!
【課后作業】教師:同學們,經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對責任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圍繞“做一個有擔當的人”,請你寫一份倡議書。
學生書寫倡議書
通過書寫倡議書,加深學生對責任的認識和理解;更好地培養立身于責任、踐行責任的意識和家國情懷。
板書設計
教學效果評價
教師自評:
本節課《做負責的人》,內容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尤其是學生在脫離父母,在外游學短暫接觸了社會之后,他們面對社會事件中的所體現出的責任,有很多不理解;但他們對于責任的體驗比較深刻,如果單純講解責任的內涵和要求,學生會感到無趣,很難融入到課堂,甚至會因為老生常談而有抵抗情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在思想上感悟知識,更要促使學生明白人與人之間必須相互承擔責任的原因,從而在行動上落實所學知識。考慮到學習對象是剛剛結束江南游學的學生,他們對此次活動印象深刻且有極大興趣,所以,我主要采取在江南游學背景上再創設情景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反思責任、評價“打蛋糕仗”、“重溫誓詞”等活動中獲得知識,產生想要做一個有擔當的人的心理和渴望。通過三個環節“責任之初識”、“責任之涉世”、“責任之立身”的課堂落實,梳理清了對自己、他人負責的要求,人與人之間必須相互承擔責任的原因,結合祭奠誓詞背景順理成章地帶出了承擔責任的要求。通過創設不同的情景,讓學生在反思和感悟中,在自我探究和小組合作中來理解知識、培養能力,從而最終在責任層面實現學生從“家庭人”、“學校人”到“社會人”的轉變。
教學設計的特點與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特點:
1. 重視學情把握:依據學情設計教學內容。本節課構思前與個別學生進行訪談并對全年級學生做了問卷調查,調查發現每位學生都經歷過負責與不負責的行為選擇,大部分學生能理解要承擔責任。但是由于生活閱歷的不足,學生對為什么要承擔責任、為什么要對他人負責缺乏深刻的認識,甚至會選擇“掩護”同學
承擔
做一些違規的事,因此如何引導學生理解對他人負責的原因,對他人負責的要求,成為本課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2.明確素養立意:關注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創設源于真實生活的情景,引發學生的探究和爭鳴;通過對蛋糕事件的評析,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辨能力;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在體驗和感悟中領悟知識、培養立身于責任、踐行責任的意識和家國情懷。
3.充滿思辨爭論:知識邏輯和情境邏輯相結合。本節課中制造了思辨性話題,使學生在思想碰撞中獲得知識,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4. 落腳指導踐行:課堂活動落實知識。通過反思江南游學學生自己關于責任的言行,和基于江南游學中真實情況的加工和創設情境的遲到現象,讓學生意識到對自己負責的重要性;通過對蛋糕事件的分析,讓學生明確如何對自己、他人負責;通過結合誓詞多角度讓學生思考如何做一個有擔當的人,從而在實際生活中能夠有意識地調整行為,使理論知識落實到實際行動中。 教學反思:
本節課也有一些細節需要不斷完善,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奇特心理,以及對在該心理下的行為選擇給予正確引導;嚴格把控小組合作探究時間等。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