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語文人教版部編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1《孟子》三章《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海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語文人教版部編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1 《孟子》三章《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海南省優課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設計
林巧星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積累文言詞語、名言警句。 2、朗讀全文,進一步培養文言語感。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中心。
4、正確理解并認識“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含義并從中得到應有的教育。 教學重點:
1、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理解文意。 2、積累文言詞語、名言警句。 教學難點:分析結構,把握主旨。 教學設想:
課前,學生按要求認真預習,把不理解的詞句通過查工具書盡快解決,同時,反復朗讀,找出認為有用的信息;課中,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進行多形式的朗讀,培養語感,在質疑中積累文言詞句,把握文章中心;課后,背誦課文,歸納文言詞句。 教學方法:自主學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越王勾踐的故事,一滅一振又一滅,導入新課: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二、朗讀訓練,培養語感。(要求: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情感)
1.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動筆在課本上標出節奏,圈出生字。 2、小組為代表,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檢查朗讀,學生代表朗讀,教師指評。
三、疏通文意:教學設想分5大塊(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重點句子翻譯) 1、明確學習要求:
(1)理解課文字詞,把疑難問題記下來。 (2)理解課文結構思路和中心。 2、小組自主學習、討論:
(1)結合工具書和課文注解疏通文意。
(2)小組討論解答疑難問題,組長把不能解決的問題記下來。 3、小組提出沒有解決的問題,教師鼓勵其他小組幫助解決,教師補充。
4、引導學生歸納課文重點詞語。 通假字:曾=“增”衡=“橫”拂=“弼”
詞類活用:苦:使……受苦;勞:使……勞累;餓:使……經受饑餓之苦; 動:使……驚動
空乏:使……受到貧困之苦;使……堅韌 古今義:發:古義:被任用;今義:送出; 舉:古義:被舉用;今義:舉起;
征:古義:征驗;今義:出征;喻:古義:了解;今義:比喻。
一詞多義:發:舜發于畎畝之中,征于色發于聲 國: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國恒亡,則有去國懷鄉 四、文章探究: 思考下面的問題:
1、文章第一段例舉的這幾位古代賢能的人所處的時代不同,但是他們的經歷什么共同點? (1)他們出身卑微, (2)他們歷經了苦難的磨練,
(3)他們都被提拔任用,做出了一番成就。 2、文章舉的這幾個例子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引出下文“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3、“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這句話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起過渡作用
4、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5、學習了課文,你從中得到了什么啟發?請談談自己的看法。然后三男三女進行一場辯論,正方:順境出人才,反方:逆境出人才。 五、教師總結 態度決定人生 六、板書
第1段:列舉古代六位圣君賢臣起于微賤的事例。(舉例論證) 這些事例暗示:逆境對造就人才的重大作用。
第2段:歸納概括第一段的事例。說明困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道
理論證)
第3段:從個人和國家的角度進一步闡發上述結論。(對比論證) (正面)和(反面)
第4段:點明中心論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論點獨成一段,鮮明突出。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